秦泗佳,刘 霞,闫小荣,刘 炘,程 瑶,程宏杰,娄 鸣
(1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解剖生理学教研室,西安 710021;2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通讯作者,E-mail:2004075332@163.com)
下颌支内面有下颌隆突、下颌孔和下颌小舌等重要骨性解剖结构,各结构的角度、距离和关系在麻醉、正颌及美容等手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学者对下颌骨和下颌支的部分骨性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但有关下颌支内面各骨性结构间角度、距离和关系的研究甚少[1-3]。本研究观测和分析了210个(420侧)成人下颌骨下颌支内面骨性解剖结构,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正颌及美容等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
选取由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提供的210个(420侧)成人下颌骨标本。选取标准:标本完整无残缺,无畸形,未区分地区和男女。排除下颌孔、下颌切迹及其周围结构有缺损或畸形者;保证所选标本下颌支及下颌角完整,无缺损和畸形,无外科手术痕迹。
运用吴汝康的人体测量方法,据研究目的及测量项目,制定观测表。在每个选取的样本上确定统一的标志点(见图1),其中点I和K在同一水平线上,点A、F和M,点B、E和N,点C、D和O,点I、G和L,每3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该4条线均与下颌支后缘切线垂直。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2 mm)、量角器(精确度1°)、圆规和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所得数据记录于观测表中,同一数据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
A.下颌隆突最高点;B.下颌小舌最高点;C.下颌孔内面最低点;D.下颌支前缘点;E.下颌支前缘点;F.下颌支前缘点;G.下颌支前缘点;H.喙突最高点;I.下颌切迹最低点;J.髁突最高点;K.髁突颈部点;L.下颌支后缘点;M.下颌支后缘点;N.下颌支后缘点;O.下颌支后缘点;α.下颌角角度图1 下颌支内面各观测点的位置及编号Figure 1 The location and number of each observation point on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mandibular ramus
①下颌角的角度(下颌体下缘延线与下颌支后缘切线相交的角);②下颌隆突最高点分别到下颌支前缘点F、下颌支后缘点M、下颌孔内面最低点、下颌小舌最高点、下颌切迹最低点、髁突颈部点(关节内极与过下颌切迹最低点的水平线的交点)、喙突最高点和髁突最高点的距离;③下颌小舌最高点分别到下颌支前缘点E、下颌支后缘点N、下颌切迹最低点、髁突颈部点的距离和下颌骨下缘平面的垂直距离;④下颌孔内面最低点分别到下颌支前缘点D、下颌支后缘点O、下颌切迹最低点、髁突颈部点的距离和下颌下缘平面的垂直距离;⑤下颌切迹最低点分别到下颌支前缘点G、下颌支后缘点L、髁突颈部点、喙突最高点、髁突最高点的距离和下颌下缘平面的垂直距离;⑥髁突最高点到喙突最高点的距离和下颌骨下缘平面的垂直距离(下颌支的高度)。
下颌支的高度为39.20-79.90mm,平均(59.94±7.12)mm;左侧40.00-79.90 mm,平均(59.80±7.14)mm;右侧39.20-77.40 mm,平均(60.08±7.12)mm。下颌角的角度为101°-140°,平均120.63°±6.76°;左侧102°-140°,平均120.90°±6.86°;右侧101°-140°,平均120.37°±6.66°。左、右两侧下颌支的高度和下颌角的角度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下颌小舌的位置:下颌小舌最高点位于下颌孔后上、上和前上方者分别有231侧(55.00%)、133侧(31.67%)和56侧(13.33%)。下颌孔的位置:下颌孔内面最低点位于下颌支内面中点前方、中央和后方者分别有332侧(占79.05%,其中左侧有169侧,右侧有163侧)、40侧(占9.52%,其中左侧有16侧,右侧有24侧)和48侧(占11.43%,其中左侧有25侧,右侧有23侧)。
下颌隆突最高点到下颌支前、后缘点、下颌小舌最高点、下颌孔内面最低点、下颌切迹最低点、髁突颈部点、喙突最高点和髁突最高点的距离,下颌小舌最高点、下颌孔内面最低点分别到下颌支前、后缘点、下颌切迹最低点、髁突颈部点的距离和下颌骨下缘平面的垂直距离,下颌切迹最低点到下颌支前、后缘点、髁突颈部点、喙突最高点、髁突最高点的距离和下颌下缘平面的垂直距离和髁突最高点到喙突最高点的距离见表1。各骨性解剖结构间左右两侧的距离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下颌支内面各骨性解剖结构的距离 (mm)(未完待续)
续表1 下颌支内面各骨性解剖结构的距离 (mm)
下颌隆突周围有颊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走行[4],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和定位分析对正颌外科和颌面外科手术麻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技术,主要是将麻药注射到下颌孔及其附近,而Akinosi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法则将麻药注射到翼下颌间隙上部,其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麻醉程度以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5]。在下颌隆突下缘麻醉时,常因注射点位置不正确导致麻醉不全和麻醉失败,还可导致复视[6]及舌神经长期麻痹[7]。研究下颌角的角度及下颌支内面的解剖结构对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8]。有学者研究了下颌小舌到下颌支前、后缘、下颌切迹和下颌下缘的距离[9],还有学者研究了左、右两侧下颌小舌到同侧下颌支前、后缘、下颌切迹和下颌下缘的距离[10]。下颌孔内面最低点位于下颌支内面中点前方者最多,有研究认为在下颌支内面中点后(中点上8 mm,中点下6 mm,中点后6 mm)的矩形区域内下颌孔的出现率高[11],另有研究表明下颌孔到下颌支前缘的距离为17-19.5 mm[12],还有学者通过CBCT研究了短颅、中颅和长颅的下颌孔到下颌支前缘的距离[13],亦有研究有牙和无牙颌下颌孔的位置[14]。本研究与上述结果相比未发现明显差异,说明本研究方法可行且结果可靠。本研究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内容,共观测了30项数据并进行了双侧的统计分析,充分说明了下颌支内面各骨性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丰富了下颌支的解剖学数据,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正颌及美容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