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玲玲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紧密连接在一起。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科技文化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关键组成,在培养国际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展开研究,通过对构建原则的分析,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路径,希望对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需求分析 大学英语 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5-0086-02
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必须提高对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分析的内涵入手,以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问题为基础,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新路径。
一、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的基本内涵
(一)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企业单位对人才英语水平的关注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新时代,学生既要具备英语使用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使用英语进行文化、科技交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社会上存在的与英语相关的培训和考试机构层出不穷,其中以托业考试最为流行[1]。托业考试是针对在国际工作环境中使用英语交流的人们指定的英语能力测评考试,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设计。该考试旨在衡量人们在国际商业、贸易环境中使用英语的熟练程度,已被视为国际标准,是全球参加人数最多的英语考试之一。从学生对托业考试的热衷程度可以看出,在經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企业要想更多的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势必需要招聘具有更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的大学生,这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英语要求,也促使我国高校开始重视对英语教学课程进行变革和创新。
(二)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事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创新和升级,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英语的实际应用为基础,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不同高校要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凸显语言应用能力,利用特色教学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2]。基于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可以推动高校不同院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合作,有效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可以吸引更多的教育人才来高校工作,不断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英语教学经验,在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同时,持续促进高校人才队伍培养和学科建设。从这个角度分析,构建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对促进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和实践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要以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基础。现代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个人性格的展示。不同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学习需求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学习需求的差异性既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关,同时又与对当前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的不了解密切相关[3]。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通过日常英语教学,努力提升大学生能听、会写、刚说的能力,确保可以满足大学生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对英语知识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大学英语课程不同于社会英语培训机构,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重点在于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英语能力要求的同时,为大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方向和引导。所以,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不能仅限于让学生通过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课程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和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二、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要点
(一)以需求为基础构建语料库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必须注重其实用性。大学英语课程语料库的建设主要包括学习术语、语言任务以及实用性强的生活用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语料库:第一,对学生的英语应用需求进行征集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英语课程。为了提高征集过程的效率和效果,可以采取调查问卷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和制定出语言能力分析表,在制定专业量表时,要注意体现英语教学的规范性和通用性,进而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依据。第二,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凸显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对不同专业英语学习目标的分析,建立对应的语料库,从而更好地支持大学英语课程的开展。
(二)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多样化的英语课程内容对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十分关键的。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要具有灵活性。在英语教材选择上,要尽最大可能选取体验感强的教材,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真正融入到英语学习当中。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在英语教材选择上可以有所不同。比如,凸显职业特性的高校,英语课程内容要更倾向于展现英语的“行业性”和“生活性”。对于学术性较强的学校,英语教材内容的选择应该更凸显“学术性”和“生活性”。二是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多样化设计,不同教师和学生对此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不同,同时也具有可变性,所以,应该重视对课程进行多样化的解读。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在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必须重视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首先,为了提高有效提升英语教学的应用性,可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班教学的模式,并提高对英语教学活动的评价和评估的重视程度。其次,重视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针。一方面,邀请英语教学领域的专家走进高校,就如何提高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授课,请专家观摩英语教学实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可以组织英语教师到其他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能力,并将其转化为课程教学经验,从而提升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效果。
三、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一)对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在很多重点高校中,也存在英语基础不牢或者较差的学生存在;而在普通高等院校中也不乏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结合以上调查,作者认为,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普通高校,都不能因为学生英语较高或者较低,就随意压缩或者不开设基础英语课程或者学术英语课程。无论哪种类型的高校,都应该在充分收集和分析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多元化且具有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从而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
(二)对英语课程进行价值分析,为学生个性化需要提供依据
作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教什么、教多少、怎样教”这一过程是通过英语课程来实现的。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指出,高校应该通过开设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以及跨文化交际英语(EIC)三门英语课程,并且每门英语课程都应该按照基础、中级和高级的发展模式逐层设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向所有学生都开设这些英语课程,所以,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生水平、时间以及学习目标,面向所有学生分析不同英语课程的价值,从而为大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参考依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EGP课程主要以传授英语知识、英语能力训练以及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即通过英语教学达到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目的。ESP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术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表达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从而不断适应我国国家化发展的趋势。EIC课程更倾向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语言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设置不同课程模块,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作者认为,我国高校在英语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要具有大格局思维,将基础英语教学与社会能力培养相关联,既要充分結合学校教学实际和人才培养计划,又要与充分考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动机。与此同时,还要对高校自身的教师情况特别是英语教师的资质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只要依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建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才能涵盖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促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满足学生更多的需求,从而真正实现差异化、个性化英语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郑大湖.需求分析视域下普通理工院校校本多元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3):249-255+262.
[2]陈晰.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课程设置——探索完全学分制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4):45-47.
[3]梁玉龙.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ESP课程体系构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0):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