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恭
摘 要:将深度学习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需要以学生个体实际为依据,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学习内容,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育评价等是分层教学开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从立足学生个体实际、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个体化分层指导、多元评价分层体系等五个方面探讨小学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学生体育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体育;分层教学
深度学习,即依据课堂学习,对学习的诸多要素进行整合和优化,为实现精准化的学习内容、强黏性的学习结果和高阶的学习思维追求,而呈现出的一种学习状态和过程。将深度学习理念灌输到小学体育课堂,对提升学生知识学习和理解的主动性,掌握其实际应用方法和能力,促进知识迁移,提升个体学习的效能和意义感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单一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与部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存在差异,呈现学习效率较为低下状况。因此,将深度学习灌输到小学体育课堂,指导小学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策略,不断发挥体育课堂价值,提升学生体育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更好促进小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基于深度学习视角的小学体育课堂分层教学应采取以下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一、 立足学生个体实际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开展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是由多个主体进行作用并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而分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群体,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对学生展开合理分层。科学合理地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先决条件,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作为分层依据,借此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制定,实现因材施教,最终取得更高效的教学质量;另外,以学定教成为分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设计上应综合考虑学生个体学习需求,提升教学任务完成效率。简言之,学生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得到尊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深度学习理念作为核心载体,将分层的科学合理性作为重要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
四层分组是教师常用的有效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结构,各层次根据学生健康水平、体能状况和知识储备等情况,按照数字由小到大逐层推进,由易到难,现简要说明各个层次。一组学生具有较低的体能水平,缺乏体育学习的兴趣,缺少日常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表现等特征;二组学生具有中等的体能水平,体育学习兴趣在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下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偶尔在运动过程中有表现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等特征;三组学生具有中上等的体能水平,具有较强的体育学习兴趣以及优异的体育成绩等特征;四组学生具有突出的体能水平和浓厚的体育学习兴趣,非常愿意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展示。按照四层分组结构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进行分层,由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累积增多,学生在体育技能和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差异越来越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层级内的位置,以及学生上节课学习综合情况,适当干预层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此促进科学合理地分层,准确地区分学生层级,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动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情况,设定时间段节点,调整更为合理的分层小组成员。
二、 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目标分层
小学学生群体具有明显的健康程度、体能状况、心智发展等差异,以一概全的教学目标只能实现较低层级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观念转变,在教学过程开展过程中遵循“学习为中心”的深度学习理念,立足学生学习实际,进行教学目标合理设置,细化课堂教学目标,呈现更加清晰、明显的,每个层级学生都具备的层级教学目标,实现每位学生学有所得。例如,在“蹲踞式跳远”教学过程中,技术动作的掌握,包括步点准确性、协调一致的上下肢配合、踏板准确性等,对于部分同学而言难度较大,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不能“一刀切”,而是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的目标设定。如:三级目标是对于技术动作能够熟练掌握,在练习过程中具备协调的上下肢配合并且成绩优秀;二级目标是对于技术动作能够基本掌握,在练习过程中能够逐个做出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动作,建立完整動作的概念;一级目标是对于技术动作要领能够了解,建立完成动作表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由于学生群体的运动兴趣和基础差异性特征,呈现动态发展过程,分层处理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落实的关键。
三、 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手段分层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突破自我,对教学手段进行分层必不可少。根据教材内容的区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各自适宜的教学手段。以“连续前滚翻”课堂教学为例,学生的“前滚翻”技术动作基础较好,为了促进知识迁移的发生,教师为了启发学生对新旧知识产生联想,在进行技术动作示范讲解过后可以提问两个技术动作的异同点。通过对“前滚翻”动作进行复习过后,“连续连滚翻”学习之前可以让学生自主先进行尝试,并引导学生对所尝试的动作进行相互评价,同伴之间互相讨论起动作要领,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尝试相互错误纠正,实现动作完成质量和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再如,在“篮球原地运球”课堂教学过程中,单一化、机械化的原地运球训练容易使学生产生被动学习的态势,无法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相反,教师在技术动作及方法示范和讲解过后,应通过多样的运球游戏和比赛教学开展,强化课堂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运球技术要领的掌握;另外,还可以结合小组合作练习与学生自主练习,重点训练运球技术动作的难点问题,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挑战和突破自我,促进运动水平更好地提升。
四、 加强个体化分层指导
学生个体的多样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重点关注。例如,在解决体育优秀生和体育学困生较为明显的学习差异问题时,个体化且针对性的指导显得格外重要。教师通过对分层的层级教学内容不断进行完善,促进每位学生健康意识培养和体能发展。以投掷基础课程内容“前掷实心球”为例,学生手臂力量加强和上下肢协调能力发展是课堂学习目标,如果分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仅是对应某个层级学生群体,对于其他层级的学生而言,难以实现教学效果以及层级跨越,还有可能产生相关负面影响。小学生若进行不正当的动作发力或者不到位的技术动作,可能引发伤害事故。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个体指导教学策略制定时,应综合考虑项目技术动作是否存在危险性特征,并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和监督力度进行加强,将学生练习过程中的伤害发生概率降到最低。教师个别指导体育学困生的时候,应针对个体学习要点掌握和接受能力等实际状况,并以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为导向,通过策略制定帮助其加快学习进度,最终保证体育教学过程整体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