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亚东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着眼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配小组,组织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当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使得上课效率最大化。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教师如能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游戏化教学,并将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将会大大提升其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当学习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抽象的理论进行直观的表现,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学数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一、 引言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背景之下,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不再仅仅着眼于应试分数的提高,而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不断创新。教师不但要带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促使其实现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性提高,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还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发展了能力。
二、 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使用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在这一模式中,学生能够以小组的形式主动地发现问题,相互交换看法,通过创新性的思维,团结协作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情景化的导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内容进行初步了解,自主探讨新的知识和规律,并以问题为中心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在这一模式中,数学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锻炼数学思维。
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例题,作为小组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最终成功过渡到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师可以先给出具体的生活情境,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讨论如何列式,先独立进行结果的计算,再小组讨论内在含义和应当注意的问题,最后得出异分母分数→通分→同分母分数的规律,将混合运算进行简化。
三、 充分利用预习和复习
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应该关注预习与复习的作用,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当通过一系列手段,督促学生在课前结合各种资料,对以往的相关知识及时复习,对新内容进行充分有效的预习,为学生上课时的理解与吸收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有方法的课前准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挥,从“学会”转变到“会学”。具体地说,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课前准备进行解决,从而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指导学生在预习阶段将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的圈点和记录,在上课时能够得到针对性的解决,以便实现整体性的提升。预习和复习方法的引入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的学习能够在良好的铺垫下开展。
例如,学生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顺利接受笔算乘法的相关内容,实现良好的过渡,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对以往学过的内容进行良好的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初步的预习。为了保证学生对于旧知识的复习到位,教师可以在课前出示一些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以及抽取学生当堂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在正式进行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时,也要引导学生形成迁移性思维,将新旧知识联结起来。
四、 开展游戏化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实施游戏化教学,在班级中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如果教师使用灌输式的方法,每节课都在千篇一律的流程中“填鸭式教学”,会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积极性越来越低,甚至出现抵触心理,不利于其今后的学习。所以教师应当把握住其喜爱游戏的各年龄特征,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能够在数学课上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寻求获胜之道。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能够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兴趣,而学生对于游戏的胜负欲则会支撑着其不知疲倦地探索更多方法提升数学游戏来赢得更高的分数。
例如,学生在学习“可能性”相关知识时,可以事先准备一个纸箱和一些彩球,还可以设计一些恰当的小奖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为了让学生理解概率中的“不可能”,教师可以提出任务:“谁能连续掏出三个白色球,就能拿走奖品。”学生纷纷尝试,却无人成功,教师此时便可揭晓秘密:箱子当中只有红色球和绿色球。以此类推,讲解“一定”“可能”等概念时,教师只需调整箱子中球的数量与颜色比例,搭配合适的得奖要求,便能让学生的抽奖结果与内心猜测围绕着本节课的教育目标进行。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沉浸在欢乐而刺激的游戏中,抽奖结果的不确定性牵动着每个同学的心,使得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对于随机现象及结果能够有更深的了解。
五、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数学教师应当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一直在我们身边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之下,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回忆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减轻其思维上的压力和对于数学的心理负担。许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太过于晦涩复杂,自己难以学好,而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能够有效拉近其与这一学科的心理距离。
例如,学生学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地求平均数,并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身边寻找素材,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的练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男女分组举行踢毽子比赛,并记录下参赛人数以及对应的踢毽子个数。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最终是男生队伍还是女生队伍获得胜利呢?”学生各持己见,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教师应当引导其具备用数据分析来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列出男生队、女生队成绩总和除以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的算式,计算最终结果。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将男女生踢毽子数量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先画出基本的纵轴和横轴,再根據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来设计刻度,最后写出类别,绘制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