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近来,不断有关于城市传记的图书面世,其中,《北京传》融合历史与现实,大气磅礴,收放自如。作者邱华栋大致是为了避免此前城市传记过多纠缠历史过往,彰显自己撰述城市传记的当下性与时代性,在开篇就以京师重地的“中国尊”来瞭望京城苍茫气势如虹,颇有先声夺人之仪态;而第十章到第十一章乃至收尾的终章,都是着眼京华之地的国际地位与未来发展,城市天际线、国际大都市、未来之城、智慧城市、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北京新机场,凡此种种,展示出一座东方大国首善之区的蔚然大观、云蒸霞蔚。有了现实甚至未来城市概貌的铺垫展示,邱华栋才开始步入京城重地的历史云烟中认真跋涉,一一梳理。从蓟城与燕都、唐代的幽州城、辽的南京城与金的中都城,更有元大都、明代北平府与北京城、满清的京师、民国的北平与新中国的首都,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款款展示一座三千年城邑与八百多年首都史的绝代风华。关于北京,资料之多,浩如烟海,重在取舍,而作者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及前人、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运用自如,为我所用,流畅而不生硬,华丽而不显摆,气势很足,酣畅淋漓,驾驭自如。
《北京传》主章与副章彼此呼应,点线错落,别开生面。邱华栋在主章叙述一座城市历史脉络的时候,难以照顾到诸多丰富诱人的故事细节,便以副章来补充主章的不足,近乎陈寿的《三国志》而有了裴松之的注解一般。他讲述北京城的前世生涯,以《董家林与永定河》来做补充,既有历史感,更有现场感,让读者知晓水源对于一座城市至关重要;而《潭柘寺的守望》则充满文学色彩地梳理宗教传播流变与一座城市的相伴相生;《天宁寺与萧太后河》使读者领略到了契丹(辽)当年的勃勃雄心与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的历史云烟;《离宫园囿与燕京八景》让我们得以见识一位金朝皇帝的风雅情致,还有马可·波罗与刘秉忠的学生郭守敬、阮安与明代紫禁城和长城的密切关系,满清恭王府与东交民巷的故事,进入民国后的正阳门火车站和老舍笔下的北京,更有新中国定都北京之后的“梁陈方案”与“国庆十大建筑”。这样诸多点的补充,选取聚焦颇为精当,故事更为集中,文字更为灵动,实在是《北京传》的一大亮点。
《北京传》就空间与时间挥洒着笔墨,对诸多人物点到为止,很见功夫。邱华栋坦诚,这本书不是城市人文历史,不是建筑文化史,也不是散文随笔,但都与之有关。他列举了所参考的一百一十余种文献资料,可以看得出来,他为撰写这本城市传记所做的精心准备。而他舍弃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资料,始终围绕着一座城市的空间变化与时间长河次第展开,所有人物也都是与城市营造相关者。诸如建造金中都的张浩、朱棣手下的太监阮安、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赵冬日,这些很容易被遮蔽的人物,经由作者的搜求爬梳,都得以一一呈现。而作者对侯仁之、于水山、吴十洲、岳升阳、日据时期的《北京都市计划大纲》等的反复提及,是一种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對历史与城市研究者难能可贵的充分尊重。
《北京传》实在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别样好书。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