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国栋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州市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要素支撑,突出创新驱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让更多农民深度融入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强化责任落实,提升领导力
坚持“四级书记”牵头抓。建立“市统筹、县为主、镇负责、村实施”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机制,市、县党委书记既挂帅又出征,带头联系乡镇、包保薄弱村,推动建立市级领导干部包保乡镇、县级领导干部包保薄弱村全覆蓋。镇、村党组织书记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帮助指导各村结合优势资源、交通区位等要素,“一村一策”制定规划书、时间表、路线图,分类指导,重点培育。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党建考核重要内容,凝心聚力“战”、较真碰硬“督”,形成层层抓推进、层层抓落实的闭环效应。
坚持“三方协同”合力抓。构建组织部门为“管理方”、参与单位为“协作方”、镇村为“施工方”的“三方协同”推进机制。组织部门负责牵头抓总,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实现路径、政策措施,明任务、抓考核、定绩效。农业农村、财政、民政、发改、自然资源与规划等成员单位认真领责履责、密切协作,形成同向发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级党政机关主动担负联村帮扶责任,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帮助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给予资金技术支持。镇、村两级积极做好产业发展、政策落实、人才培育等工作,做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最后一公里”。
坚持“三支队伍”蹲点抓。聚焦经济薄弱村,选派“四个一”包保专班对口帮扶,一名县领导直接联系、一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牵头负责、一个工作专班直接指导、一批县直机关对口帮扶。按照县(市、区)统一招聘、乡镇统一管理、村统一使用的“三统一”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录130名农村党建助理员,全部安排到集体经济发展重点扶持村、软弱涣散或后进村、无后备力量的村开展工作,比照当地副乡镇长工资水平的70%确定工作报酬。组建22个专家服务团,通过现场指导、预约上门、连线咨询等方式,“点对点”开展巡回指导,帮助解决村级产业项目中遇到的产业规划、管理模式、技术支持和市场销路等问题,为全市1920多个新型村集体经济项目提供“保姆式”指导服务。
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支撑力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上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和省管党费2340万元,58个重点村平均奖补资金超50万元。对内挖潜力,整合涉农资金、联系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党费等专项资金支持发展集体经济。市级财政连续3年拿出1335万元,县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重点支持331个村发展集体经济,村平奖补资金超10万元。加强资金监管,全面实行“村财镇管”,健全民主监督、债务监管和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审计监督等制度,筑牢资金监管制度“笼子”。开展村级“三资”清理,全面进行清产核资,逐村建立“三资”台账。开展“口袋合同”“嘴巴合同”“烟酒合同”等专项整治,规范农村租赁发包合同3134份,增强了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实施村党组织书记“红色头雁”工程,大胆选用政治过硬、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一肩三挑”,全市525位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或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覆盖率达60%以上。全面实施“1+6”本地特色人才培育项目,深入推进炎帝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培育企业家、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文旅产业人才等,创新人才评价办法和晋升机制,注重从基层一线专家人才中推荐“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行“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加大乡村人才引育力度,实现“1名主职后备、2名副职后备、3名入党积极分子”目标,营造“头雁先飞、群雁齐追”的良好局面。
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加强金融政策对项目服务的保障作用,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在增加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的各类经营性项目,依法依规减征免征相关税费。优化出口退税质押、存货质押等金融服务,创新税报协作、银企合作机制,完善市县领导包保服务重点企业制度,“点对点”帮助解决外贸企业经营难题;出台“十条”优惠举措,促进香菇、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扩大出口,随州农副产品出口总量占全省第一。
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原动力
创新经营发展模式。坚持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盘活资产资源为突破口,以发展新型合作经济、股份合作经济、多种经济合作为主方向,总结推行资源开发型、村企合作型、旅游撬动型、电子商务型、能人带动型等9种经营发展模式,指导各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全市555个村(居、社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社,通过组织引导、能人带动,大力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等产业,形成了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的良性局面。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党组织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地位,全市126个贫困村建立“第一书记”扶贫基地213个。采取“村集体(村合作社)+村干部+能人(大户)+农户”模式,建立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由村集体主导发展产业的村46个;鼓励村集体和农户以资金或土地资源先入股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再入股企业的村68个;通过村集体和农户直接入股企业的村99个。通过“以点带面”,2020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由2018年的12.5亿元,增加到16.1亿元,年均增长14.4%;辐射带动4.7万贫困户全部脱贫,让32万农民更多分享到产业增值收益。
创新激励惩戒办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作为村级班子年度和任期目标考核主要指标,与村干部绩效考核、报酬待遇等挂钩。对村集体经济本年度收益超过5万元的村,经乡镇审批,村集体经济本年度收益新增部分不超过50%可用于村副职干部工作报酬;新增部分不超过20%可用于奖励发展集体经济贡献突出村干部,其中对村党组织书记的奖励不超过奖励资金的50%。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村和人员,在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服务群众能力不强的,提级管理、跟踪指导;对能力不强、任满一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无起色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进行组织调整。
(作者系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