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亘古的召唤

2021-04-14 03:55许俊
走向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亘古图式山水画

许俊

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卷一开篇提出“画尊山水”思想:画中惟山水最高,虽人物、花鸟、草虫未始不可称绝,然不及山水之气味风流潇洒。山水画的一笔一墨,一勾一斫,无不体现了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和文化意蕴。

如今,山水画的当代转型成为学术界、评论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当代山水画家纷纷对山水图式和技法表现进行了自我变革与创新,在中国画领域里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青年画家王栋的一系列山水画作品就是这一时期创作风格的代表。

初见王栋的山水画,你会被其宏大、深远的自然气象所折服,巨大的尺幅(画幅在2-3米间),浑厚的山石体块,高古荒寒的色调,一种李成“读碑窠石”式的荒野咏怀,自然山水贯穿胸臆,呈现出画家独特的山水精神图式。

山水画的发展从来就不是单一的笔墨经验,而是更高精神层面的理解。此时,绘画不再是自然山川的真实描摹,而是画家心灵意象的自然流露,是真真切切的自我人格精神写照,于是境界就有了更为活泼、多元的呈现和发展。因此,王栋的《亘古》系列山水作品,不是自然真实的简单描摹,而是对天地、自然、人的综合表达。

王栋的山水画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他在传统皴法的基础上进行变革。五代以来的山水斧劈皴法在王栋的笔下变得更为直接、简洁,山石体块的线条转折、切割更为明显,使得画面的现代抽象意味更浓。二是,他将传统宣纸纸本的绘画材质载体替换成绢本,并且多以大尺幅画面出现,似乎是对宋代山水画的一种虔诚敬畏。三是,他将西画的水彩画法糅合山水画的表现技法,结合绢本的肌理,画面呈现墨色淋漓、烟气层染的独特山水景观。四是,精神图式的建构与表达,这也是王栋山水作品最具精神性的原因。

王栋的《亘古》系列山水作品中出现了大量佛造像,创造了一个幽寂典雅、诗情禅境的山水世界。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面含微笑,泽润大度,神清、气朗、慈悲、内敛,画家此时不是以我观物的写境,而是寻觅一种中国古典禅宗式的精神“造境”,表现出高古的“无我之境”。“无我”强调创作主体完全沉浸到创作对象之中去,使个体的小我超越现实有限的束缚而及于生生不息的宇宙大生命之中,達到庄子所说的物化状态,这就是“物我两忘”的主观精神绝对自由。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以“静”为本,使人清晰地感受到自然与人生的牧歌式“可游、可居”的亲切关系。

王栋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绘画理论修养悟出了山水画的真谛,呈现出一派独有的山水气象。他的探索拓宽了当代山水画的精神性表达,也为深入研究和讨论传统山水画在当代的创新问题打开了一扇大门。因此,王栋的山水画代表着当代新生代画家的趋势和走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艺术创作中新气象、新理念的清醒抉择与思考。

猜你喜欢
亘古图式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经典永恒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白日梦想
动物狂想曲
明月高悬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