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都”与南京城市文化品牌

2021-04-14 23:22:05栾开印
城市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爱丁堡南京文学

栾开印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文化政策研究所,南京 210005)

2019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66座城市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其中南京入选“文学之都”。至此,南京成为我国15个入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第29个“文学之都”。

“文学之都”的评定标准,除文学传统外,主要着眼于城市文学发展的整体情况,包括文学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文学作品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翻译和出版本国各民族以及外国文学作品的情况以及为促进本国和外国文学艺术交流所采取的措施等。[1]由此评选标准可见,这一荣誉是对南京文学传统、文学创作、文学传播、全民阅读等方面的肯定,“文学之都”也成为南京继“六朝古都”“博爱之都”“人文绿都”之后的又一城市文化品牌。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怎样维护好、运用好、建设好这一文化品牌,借力“文学之都”推进南京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和城市文化发展,成为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文学之都”对南京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60%,[2]已经超过了55%的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80%的城市化率还有不小的差距。另外,虽然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非常迅猛,但对城市低质量、同质化发展的批评一直不绝于耳。其实,无论是数据还是舆论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建设具有自身特色和差异化的现代城市?

在众多城市建设中,树立城市自身的文化品牌是极为重要的举措。按照金元浦教授提出的“双塔”理论,每一个城市都应该建立自己的“灯塔”和“水塔”,前者是一个城市最具号召力的文化品牌,后者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顶层设计,一个负责指路,一个负责滋养,共同推动城市的现代文化建设。[3]“城市品牌理论”更是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放在了至关重要的城市战略位置,它影响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文化品格塑造和核心价值,也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未来发展的走向。[4]

城市文化品牌的树立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城市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自我打造、自我宣传,二是由国际组织或是国家层面进行授予。显然,后者的含金量和重要程度远远大于前者,因为后者是从他者视角对城市文化品牌的肯定。南京入选“文学之都”便是外界对南京城市文化建设的认可,对南京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此笔者着重强调两个方面:

(一)有助于塑造更加鲜明的城市文化品格

对一座城市而言,城市文化品格彰显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是城市最重要的特质,为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与动力。“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作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六朝文化”“科举文化”“秦淮文化”“民国文化”等都是南京重要的文化品牌。和它们相比,“文学之都”赋予南京的不是一种抽象的、块状的历史印记,而是一种更加具体的文化形态,就像一条线索,将南京的每一个历史时期串联在同一文脉之中。南京的文化记忆,就在这条文脉中的每个节点一一彰显。入选“文学之都”是对南京文学热情的肯定,也会激发这座城市更大的文化创造力,从而塑造更加鲜明的城市文化品格。

(二)有助于发展更具活力的文化产业

21世纪是文化产业的世纪,文化产业必定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虽然文学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一座城市想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就必然要拥有产业优势,创造更大的财富价值。文学与文化产业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文学产业已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文化品牌就像一个城市产品的包装,能更好地将城市产品推向市场,那么,“文学之都”就是南京文学对外宣传尤其是国际化宣传的最好广告。有了包装,还必须有产品;有了产品,还必须有产业。如此一来,做强、做大相关文化产业,就成为南京自觉的发展方向。

二、其他“文学之都”的相关经验

除南京外,目前全球还有28个城市先于南京入选了“文学之都”。苏格兰的爱丁堡是第一座“文学之都”,于2004年10月被创意城市联盟授予此项荣誉。纵观其他“文学之都”,很多城市围绕这一城市品牌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善的体制机制,也实行了一些相当成功的经验做法,值得南京借鉴学习。

(一)爱丁堡:文学产业唱大戏

爱丁堡是苏格兰的文化、政治中心,拥有大量的文化资源和文学遗产,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这座城市对文学产业的开发。爱丁堡的文学活动以及与文学密切相关的艺术活动,种类和规模在全球都十分罕见。爱丁堡国际图书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爱丁堡电影节、爱丁堡边缘艺术节、爱丁堡军乐节等众多的文化艺术节日,不仅培养了大量的艺术受众,也吸引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人才和文化艺术公司。

爱丁堡打造“文学之都”的举措还体现在对出版行业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爱丁堡拥有50多家出版社,平均不到两万人便拥有一家。出版社除了出版大量的图书,还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学活动、图书活动,每年文学产业能给爱丁堡带来数百万英镑的经济效益。

(二)爱荷华:创意写作工作坊异常精彩

爱荷华是一座人口不到七万的小城,但却是全球第三座“文学之都”。爱荷华之所以能够入选,是因为这座小城是一个原创性写作和文学阅读的中心,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众多的文学创意写作工作坊。

依托爱荷华大学,爱荷华建立了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创作写作系统。这一系统内部具有严格的写作机制,既能规范作家的创作,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学写作的创新。系统外部则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比如完善的工作坊产业链和内容丰富的文学创意活动。通过众多的文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城市生活,培养了人们的文学素养,还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早在2003年之前,爱荷华每年能够从文学创意活动中获得高达169亿美元的受益,带动了195 464个相关就业。[5]

(三)墨尔本:文学公共场所遍布城市

在墨尔本许多街角处,人们会不经意间发现书店或图书馆的存在,这里拥有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图书馆和最美丽的图书馆,同样拥有澳大利亚最大、最多的图书馆。墨尔本构建了非常完善的公共文学系统,无论是人均拥有图书馆(书店)的数量,还是每年到图书馆(书店)的人次,都能够排在世界前列,也吸引了超过全国1/3的作家居住在此。

不仅如此,墨尔本还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助力文学公共场所建设。城市许多图书馆广泛利用新媒体技术,吸引、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使文学成为整座城市的粘合剂。[5]

三、南京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不足

(一)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学活动较少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是江苏省的文学高地,肩负着引领和指导全省文学创作的责任。南京日常举行的文学活动虽然比较丰富,但目前还十分缺乏在全国以及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文学活动。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一带一路”国际文学暨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等辐射全国、着眼国际的文学活动也才刚刚起步,在活动机制、活动形式、活动传播等方面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实体文学阅读空间数量不足

阅读空间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开展全民阅读的范围与成效,南京目前打造了150多处新型阅读空间,设立了292家“图书漂流文化驿站”,连同全市的18家公共图书馆为市民提供阅读服务。但相比于其他“文学之都”,南京实体文学阅读空间数量还严重不足。以实体书店为例,根据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百道新出版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南京共有实体书店339家,平均每万人拥有书店0.47家,这一数字在全国所调研的城市中只能排名第16,远远落后于北京的3.01家/万人和成都的2.16家/万人,[6]并且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分布不平衡的情况。

(三)文学产业相对落后

文学产业是指文学资源商品化、产业化的过程,是生产文学产品或提供文学相关服务,满足文学消费需求的行业总称,[7]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南京文化产业产值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文化产业产值占城市GDP的比重也仅为3.5%,与世界发达国家的20%~25%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由此可以推测,南京文学产业的发展同样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文学IP的开发、创意文学产业的驱动以及网络文学产业的打造等方面。

(四)传播力度不足

文化差异已经成为横亘在中国城市走向世界征途中最大的障碍之一。细数先于南京入选的28个“文学之都”,除韩国富川外,无一亚洲城市。南京在申报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获取世界多元主体更多的文化认同。不仅其他国家对南京文学缺乏了解,即使在国内,很多人对于南京入选“文学之都”也存在质疑。出现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南京文学对外的传播力度不够,没有在融媒体语境下,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打造好城市的影响力与话语权,使得城市在向外推介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地位。

四、推进南京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南京“文学之都”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其他“文学之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南京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学发展环境

无论是德国海德堡、英国爱丁堡,还是美国爱荷华,有底蕴、有内涵、开放包容是这些城市的共同特征。持续不断地给本地、本国乃至全世界的作家和艺术家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和写作环境,已然成为“文学之都”的标配。南京本身就是一座博爱之城,开放包容是整座城市的性格,未来依然可以在开放包容上做文章,彰显城市的活力与自信,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优良的成长土壤。

(二)完善健康的文学创作机制

文学创作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在这个基础上,相关部门和组织要为文学创作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提升文学创作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好引导、助推的作用。要完善文学作品评奖机制,奖励、激励优秀作品创作,尤其是要注重打造文学精品并树立示范和导向。另外,要大力发展网络文学,做好相关引导、培育、监管工作。

(三)策划有规模、有影响的文学活动

重大的文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影响力,推进跨地域、跨领域的文化交流,能够为城市传媒出版业发展带来衍生效益。比如爱丁堡的布克文学奖、都柏林的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等,都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南京也必须在现有文学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升级,策划一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影响力大并形成延续性和常态化的文学活动。

(四)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文学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最基本的方式与途径。南京在建设“文学之都”城市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要主动与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结合,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中文学元素的比重:打造更多的阅读空间,开展更为广泛的全民阅读;建立健全各个层次的写作工作坊,为文学爱好者提供更多培训与展示的平台;开展多层次、成体系、常态化的文学活动,并积极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企业,将文学元素深入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五)加强文学的传播力度

文学传播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部分。文学传播要整合传播手段,综合采用大型活动、会议、展览、广告、公关、直销等方式进行对外传播,[8]促使优秀人才、投资者、旅游者、外来者等对南京形成完整认知,造就期望联想,产生城市偏好,累积和强化城市文化品牌的拉力。[4]另外,必须加大文学作品的翻译力度,实施文学作品翻译资助计划,将南京的文学作品翻译到世界各国,增强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六)大力发展文学创意产业

南京需要在当下出版印刷行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加大本土优秀文学作品的出版以及国外优秀文学作品的翻译。充分挖掘文学资源,加强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传播媒介的结合,打造全产业链的文学景观。还要注重文学和科技的融合,善于整合、运用新技术发展文学创意,促进文学创意向文化产品转化,实现文学研究与创作和高品质文化产品输出的双向可持续发展。[5]

(七)发展文学教育和写作人才培养

南京要充分利用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丰富的高教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学写作培训班、作家工作坊以及改稿会、研讨会、笔会、采风等,进行写作人才培养。注重文学人才队伍的梯队层次建设,尤其是要加大青年作家的培养力度,保证作家队伍建设的基础与后备力量。另外,还要积极挖掘具有文学创作才能和潜力的人才,为他们提供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为南京城市文学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源动力。

总之,品牌化的力量能够使一座城市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与竞争力。南京借力“文学之都”,加大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有利于塑造和营销内涵丰富的城市形象,对外能够吸引资本投资、产业进驻和旅游业发展,对内能够发展城市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使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元,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猜你喜欢
爱丁堡南京文学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环球时报(2022-08-16)2022-08-16 15:13:53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爱丁堡水仙
爱丁堡水仙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英国 爱丁堡军乐节
南京·九间堂
金色年华(2017年8期)2017-06-21 09:35:27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我与文学三十年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