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2021-04-14 22:59:08庄婉君
卷宗 2021年16期

庄婉君

(福建省龙海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龙海 363100)

音乐和舞蹈作为两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是相互依托的关系,二者不能分割。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通过结合音乐来进行表达,能够更好地烘托出舞蹈的意境,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能够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去律动起来,感受舞蹈和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性和认知水平。

1 幼儿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感培养的影响因素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作用。幼儿需要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去完成舞蹈表演,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并达到提高其艺术修养的目的,与此同时,幼儿也需要较高的艺术修养去帮助其顺利地完成对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由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味和追求,这对国内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古代诗词在创作的过程中讲究韵律美,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都是在诗词的用词上深思熟虑,通过韵脚来展示出独特的韵律美,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够从遣词和押韵上体会到古带诗歌蕴含的节奏美。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引导幼儿去感受环境,将音乐的节奏与自身内心的情感相协调,从而更好地体现出舞蹈独特的美。

2 音乐节奏感培养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实现幼儿舞蹈的教学目的

社会各界对于幼儿艺术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这也推动了幼儿舞蹈教学的普及,舞蹈和音乐作为最为重要的两种艺术形式,是家长对孩子进行启蒙的首选。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别,幼儿舞蹈的动作更为简单易行,除此之外,由于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在舞蹈教学中可能对于一些内容的理解并没有那么深刻,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增添一些辅助性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舞蹈,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从而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教师在实际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现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用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幼儿在对音乐节奏产生认识之后,就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去编排舞蹈,体现出舞蹈具有的节奏感,从而实现幼儿舞蹈教师既定的教学目的。

2.2 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潜能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幼儿普遍具有较强的情绪性,一些节奏性强的东西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并不是要要求幼儿能够达到成人舞蹈的水平,而是要让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激发出潜能,如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例如,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去听一段声音,之后让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去想象这种声音是怎么发出的,幼儿在听了声音之后,可能会人为是小鸟的叫声,也可能会听到泉水的流动声,还可能会听到风声,这都是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具体表现,幼儿的潜能得到了挖掘,在之后的舞蹈学习中就能够对于音乐节奏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并将自己的认知会舞蹈的形式表达出来。

2.3 培养幼儿肢体的协调性

虽然幼儿舞蹈的教学要求较低,不像成人舞蹈教学要求地那么严格,但是还是要求幼儿通过进行舞蹈的学习,掌握一些舞蹈的基本功以及基础性的动作,通过对其音乐节奏感进行培养,能够加深幼儿对于舞蹈动作的记忆程度,在舞蹈中将所学到的动作规范地展示出来。由于幼儿正处于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幼儿自身的协调性都普遍较低,需要幼儿通过后天性的学习来提高其肢体的协调性。幼儿只有具有了较好的音乐节奏感,才能够将音乐节奏和舞蹈节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一些经典的舞蹈动作形成肌肉记忆,从而增强幼儿舞蹈学习的质量。除此之外,由于幼儿正处于发育阶段,在年龄、身高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于不同体态的幼儿来说,同一个舞蹈动作学习和展示的难度不同,对于音乐和舞蹈节奏感的感知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差距,幼儿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幼儿在年龄、身高以及体重等方面的差异,对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的训练适当地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不同幼儿的舞蹈学习需求。

2.4 引导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厌倦,产生厌烦的心理,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消除幼儿存在的一些负面心理,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感,能够更快地对舞蹈动作进行记忆,也能够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避免产生厌烦心理。

3 幼儿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音乐和舞蹈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应用音乐,必须注重幼儿对于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展示出舞蹈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以及深刻的内涵。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欣赏音乐,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在实际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幼儿舞蹈教师可以多次播放相关的音乐,并带领幼儿去分析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在幼儿已经对音乐中的情感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之后,再进行后续的舞蹈教学。其次,幼儿舞蹈教师需要为幼儿讲解一些基础性的舞蹈动作,让幼儿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对音乐的节奏感产生更好地把握,从而更好地完成对舞蹈的展示。最后,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对幼儿形体的训练。舞蹈需要形体动作来展现出来,只有做好幼儿的形体训练,才能够提升幼儿对于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在舞蹈中充分地表达出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形体训练主要分为身体表现形式训练和气质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幼儿这一年龄阶段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地制订形体训练的具体方案和内容。对于小班学生而言,形体训练可以从简单动作的模仿开始,要求幼儿在音乐节奏下能够对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模仿,提高其肢体的协调性;对于中班和大班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综合性的训练,着重地培养幼儿的舞蹈表现力,帮助其更优美地展示出相关的舞蹈动作。

4 小结

综上所述,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培养音乐节奏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把握好音乐和舞蹈的节奏,才能够呈现出优秀的舞蹈。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激发幼儿的舞蹈潜能,提高其艺术修养和综合素养,进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