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朱晓华、袁欣、刘晓端团队研发的“一种根系微地球化学障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抛秧种植水稻田的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201811076032.4。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随着频繁的人类活动,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产品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取得长足进步,但土壤整体质量仍有待改善。对于耕地土壤,通过修复手段,在不影响正常耕作的前提下,尽快消除其污染的难度很大。研究团队针对稻米中镉超标的问题,创新性提出“根系微地球化学障”修复技术。
该技术将改性矿物材料施加到水稻根系土中,在根系周边形成“微型障”,阻滞重金属向根系中迁移,从而大大降低了稻米中重金属的含量,尤其对镉的修复效果显著。该技术依据国家标准GB 5009.268—2016对稻米中的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稻米中的镉含量为0.039~1.58μg/g,平均值为0.514μg/g;修复组稻米中的镉含量为0.012~0.069μg/g,平均值为0.031μg/g,稻米中的镉含量降低明显。
该技术不增加当地农民劳作量,所用修复材料相较传统大田播撒修复技术大幅减少,总体上达到了稻米中镉去除率超过80%,修复成本比传统大田播撒技术降低80%以上的“双80”效果,基本解决了污染农田修复的成本瓶颈问题,具有高度的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