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2021-04-14 01:02解通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期
关键词:摘除术孔镜椎板

解通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商丘476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其中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较为少见,由于青少年时期椎间盘处于发育的阶段,尚未发生退行性改变,故不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1]。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治疗方式,但术后易造成腰椎不稳等问题[2]。近年来,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以其通用性和高效性被逐渐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以指导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的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 年6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 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观察组男 34 例,女 16 例;年龄 12~20 岁,平均年龄(15.83±2.25)岁;体质量指数≤24 kg/m2者 27 例,>24 kg/m2者 23 例;病程 3~24 个月,平均(12.24±1.83)个月;腰椎间盘突出Pfirrmann 分级:Ⅲ级28例,Ⅳ级 22 例;病变累及节段:L3~L46 例,L4~L536例,L5~S18 例;长期负重者 2 例,运动伤者 8 例,重物压伤者16 例,扭伤者24 例。对照组男35 例,女15 例;年龄 11~20 岁,平均年龄(15.94±2.39)岁;体质量指数≤24 kg/m2者 26 例,>24 kg/m2者 24 例;病程 2~26 个月,平均(12.31±1.79)个月;腰椎间盘突出Pfirrmann 分级:Ⅲ级29 例,Ⅳ级 21 例;病变累及节段:L3~L47 例,L4~L534 例,L5~S19 例;长期负重者2 例,运动伤者9 例,重物压伤者16 例,扭伤者2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衡可比(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3]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并经MRI、CT 等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有椎间盘既往手术史;双下肢症状体征的多节段突出;合并腰椎结核、肿瘤、椎管狭窄、盆腔炎等;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精神、沟通障碍。

1.3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取俯卧位,腰硬联合麻醉,通过C 型X 线机透视定位,以病变椎间隙为中心作3~5 cm 切口,将皮下组织、深筋膜切开,沿着髓核突出侧紧贴棘突骨面和椎板间隙剥离,显露关节突关节,椎板行开窗,显露并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和椎间盘内残留的髓核组织;探查椎管内有无髓核残留、神经根管是否松弛,术区有无出血,冲洗术区,留置硅胶管引流,逐层缝合伤口。观察组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取俯卧位,病变椎间隙距棘突旁8 cm 处局部麻醉,X 线透视下置入穿刺针,确认针尖抵达椎间盘中央,关节突周围麻醉,沿导丝作0.8 cm 左右切口,置入扩张导管扩张椎间孔和椎管,置入椎间孔镜,髓核钳摘除染色突出变性的髓核组织,双机射频消融组织或突出物,行纤维环及髓核成形,缝合伤口。两组术后均随访6 个月。

1.4 评价指标 (1)功能障碍评定:采用Q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定两组功能障碍情况,分数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轻;(2)腰椎功能改善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两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总分29 分,分数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好;(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评估疼痛程度,0~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上述指标评估时间均为术前及术后6 个月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ODI 评分对比 术后,观察组ODI 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ODI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ODI 评分对比(分,)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50 50 22.753 21.691 0.000 0.000 t P术前 术后 t P 51.24±13.24 51.42±13.51 0.067 0.947 8.13±2.05 9.46±2.14 3.174 0.002

2.2 两组JOA 评分对比 术后,观察组JOA 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JOA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JOA 评分对比(分,)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50 50 75.673 67.089 0.000 0.000 t P术前 术后 t P 8.35±1.23 8.24±1.30 0.435 0.665 26.74±1.20 25.22±1.23 6.255 0.000

2.3 两组VAS 评分对比 术后,观察组VAS 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VAS 评分对比(分,)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50 50 61.350 60.299 0.000 0.000 t P术前 术后 t P 8.46±0.85 8.57±0.79 0.670 0.504 0.82±0.23 0.98±0.41 3.633 0.000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在退行性改变、损伤、遗传或腰骶先天异常等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压迫周围神经,从而产生腰部疼痛或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其体征相对较重,如脊柱侧弯、脊椎后凸、腰部异常僵硬等较为常见,而临床症状如痛觉下降、坐骨神经痛、萎缩等相对较轻[5]。椎间盘核组织在青少年时期呈胶冻状,其弹性足、水分多,一般青少年椎间盘结构未发生退行性改变或改变轻微,经过一定的卧床休息、理疗、牵引等保守治疗后足以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复位,故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即可治愈[6]。但是,一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后存在治疗无效、纤维破裂或病情加重等情况,仍需接受手术治疗[7]。

传统术式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切口较小,可良好摘除突出髓核,发挥彻底减压的作用[8]。但由于手术的暴露和出血,可造成局部创伤,加重炎症反应,引起术后瘢痕粘连,故易使患者残留腰痛,延长患者恢复时间;同时术中椎旁肌肉剥离、长时间牵拉和腰椎后部结构切除过多,会引起椎旁肌损伤,造成术后腰椎不稳,部分患者存在术后神经粘连刺激等症状,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9]。青少年处于发育时期,其椎间盘细胞内蛋白聚糖合成在纤维环内呈活跃状态,手术时应尽量减少椎间盘组织切除部分,保留椎间盘的功能,从而促进术后椎间盘的恢复与再生,因此应选择对脊柱破坏小的治疗方式,保证脊柱的稳定性[10]。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逐渐应用于各项手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以其效果强、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得到医生与患者的认可[11]。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通过较小的皮肤切口,以内窥镜放大术野,清晰显示病变,不仅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也可有效预防神经根损伤的发生;同时该术式摒弃切除椎板的方式,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加之其术中不剥离肌肉组织,避免术中牵拉造成软组织损伤;此外,该术中通过双极射频,维持纤维环完整性,从而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术中不干扰椎管内组织,从而避免术后瘢痕粘连,减少出血量[12]。因此,相比较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更适合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ODI 评分比对照组低,JOA 评分比对照组高,VAS 评分比对照组低,提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高,可更有效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减小功能障碍,降低其疼痛强度。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可更有效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减小功能障碍,降低其疼痛强度。

猜你喜欢
摘除术孔镜椎板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