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滢乐
(河南省汝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汝阳471200)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病机较复杂,与遗传、情志不畅、环境改变关系较密切[1]。既往研究认为[2],偏头痛是一组由脑血管收缩功能异常引起的头痛,其中 5- 羟色胺(5-HT)、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及血小板功能参与头痛的发生及发展。偏头痛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精神状态,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行为。药物是治疗偏头痛的重要方法。目前临床将药物治疗分为急性期偏头痛治疗及预防性用药。急性期偏头痛药物治疗目的是尽快解除患者疼痛。预防性用药目的是减缓及减少偏头痛发生次数及头痛程度,减少急性期用药。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3],属于预防性用药的一种。电针治疗偏头痛效果较明显,在降低头痛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上有重要价值[4]。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电针对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频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5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75 例。对照组男41 例,女34 例;年龄 18~75 岁,平均年龄(62.87±3.74)岁;病程 1~28 年,平均病程(15.82±3.91)年。治疗组男 43例,女32 例;年龄18~76 岁,平均年龄(62.75±3.79)岁;病程 1~29 年,平均病程(15.72±3.9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1)诊断标准:符合第五届全国颅脑超声学术会议制定的偏头痛相关诊断标准[5]。(2)纳入标准:经CT 检查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治疗药物无过敏史;间歇性、反复发作性头痛。(3)排除标准: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患者;抑郁症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国药准字 H10930003)治疗,10 mg/ 次,口服,1次/d,连续用药15 d。治疗组患者接受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电针治疗。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同对照组。电针选穴:患侧头维、太阳、率谷、完骨、风池。常规消毒后使用30 号1~1.5 寸毫针,针刺得气后开启电针仪,使用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主,通电30 min,15 min 捻转运针1 次,采用平补平泻手法,1次/d。连续治疗15 d。
1.4 观察指标 (1)头痛程度: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头痛情况,分值越高痛感越强。(2)血清学指标: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HT、MMP-9;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发光法检测D-二聚体(D-D)水平。(3)头痛频率: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 统计患者单日头痛次数,计算单日头痛频率。(4)不良反应:统计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嗜睡、食欲减退、皮肤红肿)。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头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头痛程度比较(分,)
表1 两组头痛程度比较(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75 75 tP 6.81±1.74 6.93±1.76 0.047 0.957 4.51±0.63 2.57±0.63 19.627<0.001
2.2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5-HT、MMP-9、D-D 水 平 比 较 无 明 显 差 异 (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 MMP-9、D-D 水平低于对照组,5-HT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5-HT(ng/L) MMP-9(μg/L) D-D(mg/L)对照组治疗组组别 n 治疗前5-HT(ng/L) MP-9(μg/L) D-D(mg/L)75 75 tP 200.26±36.58 200.58±36.52 0.274 0.651 261.25±41.26 261.87±41.29 0.651 0.495 8.26±2.01 8.32±2.03 0.043 0.847 211.74±32.68 226.58±32.64 48.651<0.001 185.27±32.74 141.63±32.92 65.243<0.001 6.57±1.61 3.74±1.68 14.264<0.001
2.3 两组头痛发作频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头痛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头痛发作频率比较(次/d,)
表3 两组头痛发作频率比较(次/d,)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75 75 tP 4.69±0.32 4.78±0.35 0.495 0.746 3.57±0.71 1.65±0.73 27.514<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偏头痛发生机制较复杂[6~7]。西医认为偏头痛发生及发展与血管及神经损伤有关。三叉神经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镇痛系统功能缺陷是导致偏头痛的重要因素[8~10]。盐酸氟桂利嗪能改善偏头痛患者脑血流供给,抑制血管痉挛收缩,减少局部血小板聚集,进而改善头痛,但不良反应较多,长期用药不理想。中医认为,偏头痛属于“头风”范畴,以外感、内伤为主要发病因素[11]。其中外感会导致患者风阳之邪上受,正气不足,又或者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疲倦,引起经气不足、脉络堵塞。中医认为针刺能疏通受阻经络,补足阳气,气血和顺,消肿止痛[12]。而电刺患侧穴位能改善偏头痛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减少头痛,提升治疗效果。头维属足阳明胃经,在头部一侧,发际上0.5 寸,头正中线旁开4.5 寸。电刺头维能改善头痛、眩晕、目痛。太阳穴耳廓前面,前额两,电刺患侧太阳穴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率谷位于足太阳、少阳之会,属足少阳胆经。电刺率谷能解除头痛,目眩,耳鸣,具有止痛、止吐、抗癫痫之效。完骨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电刺完骨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消炎。风池属足少阳胆经,电刺本穴可阳热风气,平痉,止痛。针刺诸穴可使脉络通畅,气血和顺,熄风止痛,祛风化瘀,从而达到平痉、止痛、明目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及头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电针治疗偏头痛能明显缓解患者头痛情况。这是由于盐酸氟桂利嗪能抑制脑血管收缩,电刺头维、太阳、率谷等能减少脑部疼痛,联合使用能提升治疗效果。偏头痛过程中三叉神经末梢会释放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神经源性炎症,而5-HT、MMP-9、D-D 又会增加偏头痛病情,引起血管痉挛,促使脑血管收缩[13~14]。5-HT、MMP-9、D-D 通过影响血管收缩诱导头痛发生及发展。D-D 水平反映血液黏稠度及新血栓形成情况。MMP-9 能对血管壁细胞外基质进行降解,促进血管损伤。5-HT 诱导血管收缩进而快速分解从而引起颅内血管扩张导致头痛发作。减少抑制5-HT、MMP-9、D-D 释放能改善偏头痛临床症状,促进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MP-9、D-D 水平低于对照组,5-HT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电针治疗偏头痛既能减少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又能阻止血栓形成。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电针穴位治疗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电针穴位治疗偏头痛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