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踏上“十四五”新征程,回望“十三五”农业机械化行业的发展,既有科技创新“供不足需”的问题,但同时农机科技在一些领域也取得了喜人的进步。辨证看待农机科技方面的问题和进步,有利于农机行业增强信心、聚焦问题短板,有利于攻克阻碍农机化发展的技术“瓶颈”。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于2004年颁布实施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进行执法检查发现,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弱是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检查报告也指出,自农机化促进法实施以来,农机科研能力同时得到逐步提升。报告显示,我国建立了农机领域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1个现代农业装备学科群,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投入16亿元实施59个农机科研项目,自主研发了700多种高性能、智能化农机装备新产品。
“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机工业实现了从“国二升国三”的历史性跨越,无人驾驶的“智能农机”、“农用无人机”被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场景,不断创新的“农机推广田间日”和接地气的“农机地头展”等不仅加速了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落地,也大大推动了如甘蔗、棉花、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农机化的技术进步。
——“国二升国三”使我国农用动力机械换上新“心脏”,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农机作业更环保。2016年,“农用柴油机排放国三标准正式实施,中国农机工业全面进入国三时代”被评为当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这标志着我国生产制造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动力机械的经济性能和排放标准等全面升级,行业科技水平整体跃上一个新台阶。
——“智能农机”试水无人农场,农机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智慧农业迈出新步伐。在2020年底举行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项目成果“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导航与作业精准测控关键技术”入选“2020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十三五”期间,400马力CVT拖拉机生产出样机,无人电动拖拉机、智能农机定制芯片、氢燃料电动拖拉机等开始探索,重点突破了农机定位与导航、农机作业智能监测、精准作业控制等技术,无人农场在新疆、江苏、山东等多地示范,迈出智慧农业新步伐。
——“农用无人机”被广泛应用,成为农业机械家族新成员和农业生产“新农具”。“十三五”期间,全国从事农用无人机相关研究的科研院所有20多家,生产企业250余家。全国成立了超过300家无人机植保作业服务公司,衍生出农村一个新职业——“飞手”。据不完统计,2019年全国农用无人机总量达到近4万台,作业面积近10万亩(次),农用无人机成为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追捧的智能化“新农具”。
——“田间日”“地头展”如火如荼,农机化技术推广与应用迈出新步态。2016年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举办“首届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至今已办五届。“田间日”因其接地气的推广效果和良好的示范效应,引发“田间日”式推广热潮,各级农机推广机构和多元推广主体纷纷开展具有各自特点的“田间日”和“地头展”。“十三五”期间,农机科技成果应用“最后一公里”落地方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农机行业要完成“国三升国四”的跨越,农机化的发展质量和技术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相比,和乡村振兴对农机化的要求相比,农机科技创新道阻且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需要快马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