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敏佳 高 欢 杨建新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使用全口义齿人群逐渐上升[1]。常规全口义齿修复,尤其是牙槽骨吸收严重的患者,易出现固位稳定性差、疼痛不适、咀嚼效率低等问题。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种植义齿较传统全口义齿可有效改善上述问题[2]。单种植覆盖义齿是利用植入下颌骨的单个种植体,将义齿固定于单种植体上,本研究将对单种植覆盖义齿与下颌全口义齿进行比较,探讨两者疗效。
1. 临床资料:选择2015 年10 月~2016 年12月由我院收治的下颌牙列缺失者31 例,其中选择单种植覆盖义齿治疗患者16 例(为单种植组),选择传统全口义齿治疗患者15 例(为传统组)。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开展。纳入标准:①下颌牙列缺失者;②无牙周疾病者;③依从性好;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磨牙者;②口腔卫生极度差者;③对治疗不耐受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⑤牙龈中线区域无最小下颌骨脊高度、体积者;⑥存在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者;⑦有口腔损伤、颞下颌等疾病,需其他治疗者;⑧术后仍吸烟者。单种植组男6 例,女10 例;年龄54~79 岁,平均(61.32±2.13)岁;传统组男8 例,女7 例;年龄53~80 岁,平均(62.35±2.3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2.方法:传统组为患者制造全新常规全口义齿,采用二次印模法制取精细印模,制取合位记录,按平均值上半可调咬合架,试戴以评估美观和咬合,义齿完成戴牙。义齿修复由2 位高职称医师进行。并告知患者戴牙注意事项。
单种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完成义齿佩戴后3个月进行单种植体植入。采用局麻方式,于下颌中线处,常规植入直径约3.75mm 的外六角形植入物,并用原位义齿进行定位验证。放置愈合基台,使用软质材料进行重衬,3 个月后进行常规负重。义齿附着系统是采用亚硝酸盐涂层的钛球附着物和尼龙基体。选择球附着体高度位牙龈缘上方约1mm。使用自固化丙烯酸树脂填至义齿中,固化3-5min,去除修剪多余材料,抛光。所有患者随访3 年,无人失访。
3.观察指标:对单种植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半年、1 年种植体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石指数,牙龈指数为0~3,指数越高则表示牙龈炎症、红肿的越严重。菌斑指数为0~3,0 为无菌斑,3 为有严重菌斑。牙石指数,0 为无牙石,3 为有65%以上的龈上牙石。均取平均值计数。
咀嚼效率,对所有患者治疗2 年后取干2g 花生米,咀嚼30s 后,将咀嚼物收集,过滤,室内放置1d。咀嚼物与2g 花生米对照物同时放入干燥箱中,在65℃恒温条件下烘干4 h,称重,计算公式,咀嚼效率(%)=[(a×干花生米咀嚼前重量- 其剩余重量)/(a×干花生米咀嚼前重量)]×100%,(a 为2g 花生米对照物烘干后重量与其鲜重的比)。
边缘骨吸收量,覆盖义齿完成后即可拍摄X 线根尖片,采用平行投照技术,测量近远中边缘骨高度,设定为基准线,3 年后基准骨高度- 随访测得边缘骨高度=边缘骨吸收量,通过种植体的实际长度计算X 线片的放大率。种植体边缘骨高度=X 线片测量边缘骨高度÷(X 线片种植体测量长度÷种植体的实际长度)。取3 次种植牙骨吸收量测量平均值为最终吸收量。
用自制调查卷评价治疗3 年后患者义齿满意度,包括咀嚼功能、固位稳定度、舒适度、美观度四个维度,满分均为100 分,>90 分为满意,80~90 分为较满意,<8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 软件。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均值±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F/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检验确定P 值作推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单种植组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半年、1 年种植体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石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边缘骨吸收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单种植组患者咀嚼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见表2。
单种植组患者咀嚼功能、固位稳定、舒适、美观满意度均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见表3。
表1 单种植组种植体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石指数及边缘骨吸收量分析
表2 两组患者咀嚼效率及边缘骨吸收量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常见牙列缺失修复方式包括传统义齿与种植义齿。传统义齿靠义齿基托与黏膜紧密贴合、边缘封闭达到固位,吸附于牙槽嵴上,支持结构质量是义齿修复成功的关键。当牙槽嵴被吸收致无法支持义齿时,传统义齿易出现摆动、脱落[3]。有研究表明,对于全口义齿的稳定固位与支持可通过种植体得到[4]。有研究在下颌尖牙区植入两枚种植体,制作的覆盖义齿较传统义齿,有较好疗效[5]。
传统全口义齿对于低平牙槽嵴的患者已无法满足需求。种植覆盖式义齿可较大程度解决咀嚼效率较低的问题。有文献报道,使用种植体覆盖义齿的患者咀嚼周期明显缩短,咀嚼效率明显上升,使患者吞咽更小食物颗粒,有助于食物消化[6]。另有研究对植入2 颗种植体的全口义齿进行研究发现,种植覆盖义齿患者咀嚼效率明显高传统全口义齿患者[7]。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边缘骨吸收量是保证种植体稳定性的关键。有研究对种植体植入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种植体植入可导致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8]。研究对种植体植入后患者进行1 年随访发现,种植体植入程度与边缘骨吸收程度呈正相关,且植入6 个月内有明显边缘骨吸收,但6~12 个月骨吸收量较少[9]。与本研究一致,但本研究种植体植入1 个月后边缘骨吸收量约1.05mm,与大量研究(单种植体1 个月后边缘骨吸收量平均在1.3~1.4mm)比较,属于低边缘骨吸收量[10~11]。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种植体植入深度、植体周骨厚度及术中操作把控较好。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石指数是评价牙周健康情况指标,良好的牙周有助于种植体愈合及口腔环境。有文献采用,支持式种植体进行牙修复,修复后牙龈、菌斑、牙石指数均有一定程度升高,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12]。本研究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对义齿的咀嚼功能、固位稳定、舒适、美观满意度,结果显示,单种植组患者咀嚼功能、固位稳定、舒适、美观满意度均高于传统组患者,表明单种植覆盖义齿的高固位稳定有助于提高患者咀嚼功能,从而提高患者舒适性,影响患者心情,进而提高美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