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症及相关因素

2021-11-29 13:47:41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牙科焦虑症口腔

彭 鹏

作者单位:300140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牙科焦虑症也可以称为牙科畏惧症,主要是患者在口腔诊治过程中出于对疼痛、伴发危险因素及未知的恐惧,害怕机体在治疗过程中受到伤害而产生的焦虑症状,从而使其在行为上表现出逃避治疗或者是敏感阈值增高等现象[1,2]。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口腔疾病患者群体中,约80%的患者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牙科焦虑表现,不仅容易使其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且还会对远期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1~3]。因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探讨引起牙科焦虑的相关因素,期望对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状态的预防和改善带来帮助。

一、流行病学

牙科焦虑症不仅仅存在与口腔修复患者群体中,而且其普遍存在与普通人群中。有调查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有85%左右伴有牙科焦虑症,而在这个群体中,大约40%属于重度牙科焦虑症。国外的调查研究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仅有30%左右的人愿意定期前往牙科诊所就诊,而在六十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其牙科焦虑症的发生率为62%[4,5]。而在性别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似[5,6],相较于男性,女性群体的牙科焦虑症程度要明显更高。除此之外,相较于老年群体,20 岁至40 岁的中青年群体发生牙科焦虑症的概率要明显更高,且其牙科焦虑程度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一定下降[4,7,8]。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人群,其牙科焦虑症水平要明显低于未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人群,同时对于需要进行拔牙以及根管治疗的患者群体,其更容易发生牙科焦虑症[9,10]。

二、牙科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牙科焦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对牙科治疗没有充分认识,对医疗干预缺乏了解进而产生一系列焦虑及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心理变化会引起内源性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诱发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11,12]。牙科焦虑症患者,在其治疗前会对医护人员反复询问一些与治疗过程相关的问题,例如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单次治疗时间、复诊次数和间隔时间、以及预后方面的问题[13,14]。在就诊期间,牙科焦虑症患者会产生出汗、心慌、胸闷以及烦躁等表现,并且会反复询问医师治疗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要求终止治疗。在治疗结束后,牙科焦虑症患者可能会因为非医疗因素前来复诊,也可能会因为局部不适来复诊,个别患者也可能会怀疑医生诊断治疗有误[15,16]。除此之外,牙科焦虑症患者还会表现出对治疗的逃避,容易影响相关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医患关系[16,17]。

三、相关因素

1.性别因素:吴斯媛等[18]报道,女性牙科焦虑症HAQ 均值为31.25,而男性仅为28.07。这可能是由于与男性相比,女性情感更加细腻,对恐惧的反馈更明显,加之男女之间对身体伤害的敏感度差异,女性往往对身体受到的伤害会更加敏感,因而更容易发生自我保护性反射。国外的多项研究也发现,女性对于恐惧的情绪表达更剧烈,表现方式更丰富[19~21]。另有研究发现男性则可能会在治疗期间将自身的焦虑情绪进行隐藏。除此之外,在疼痛阈值方面,男性也会高于女性,多种分析表明女性更容易产生牙科焦虑症[22,23]。

2.年龄因素:崔庆赢等[24]报道,在20 岁至30 岁的口腔修复患者群体中,其牙科焦虑评分(DAS)为9.33 分,而在40 岁至50 岁的群体中,其牙科焦虑评分(DAS)为8.44 分。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牙科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程度会不断下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其社会体验也会日益丰富,心理承受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加之社会认知的不断积累,其对口腔修复的恐惧程度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25]。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自身的身体运动能力和技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神经传导和神经反射会逐渐变得迟钝,因此其牙科焦虑症的发生率和程度都会呈现下降趋势[18,22]。

3.家庭因素:家庭收入水平高的患者,其牙科焦虑症的严重程度要明显偏低,并且其焦虑水平会随着其收入水平的降低而逐渐增加。经济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就诊的依从性[26,27]。收入水平低的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往往容易担心口腔修复治疗费用问题,害怕治疗费用高给其带来经济压力。同时,低收入水平的患者,其生活各方面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进而产生对各种生活事务担忧的心理问题[28]。孙竞楠等[29]报道,家庭收入水平低的患者,其口腔健康水平普遍较差,具有较高的患龋率。除此之外,牙科焦虑症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还和患者的婚姻状况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相对于已婚人群,未婚人群的牙科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更高[25,28]。

4.文化程度因素:文化水平高的患者,其获取各方面知识的渠道也会更广,对口腔医学方面的知识也会了解更多更深入,这有利于形成对口腔修复治疗的正确认知。因此,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缓解其对口腔修复治疗的恐惧感[1,11,26]。另外,大多数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其求知欲相对较差或是没有精力和渠道去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因此,在治疗时可能不愿意对医生询问相关情况,不利于形成正确诊疗认知,也难以充分的信任医生,其内心的诸多困惑无法有效解决,所以牙科焦虑症程度会更加严重[1,18,26]。

5.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以及紧张程度:疼痛是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重要相关因素。李娜等[30]报道,情绪过于紧张或者是疼痛耐受性差的患者,其DAS 评分要明显更高。疼痛耐受性差的患者,由于其疼痛阙值低,对于一些较小的医疗操作动作也会十分敏感,容易紧张。

6.口腔治疗及器械因素:口腔修复治疗涉及的器械也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焦虑表现,这可能与其生活中的不良经历有关。牙科创伤性治疗会对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例如根管治疗以及牙体预备等,如果没有麻醉的干预,患者会在治疗期间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因此产生焦虑情绪。也有研究发现,牙科探针是导致口腔修复患者产生牙科焦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主要是由于探针在对患者龋蚀部位深浅进行探查的时候会刺激神经,诱发疼痛,而头面部的感觉神经相对敏感[6,10]。另外,在用挖匙去除龋坏组织的时候或者是用高速涡轮机备洞均会导致患者产生疼痛感,从而使其对这些治疗器械产生畏惧感。王杨洋等[31]报道,在牙科焦虑症患者群体中,大约有30%左右的患者害怕高速牙钻,39%左右的患者害怕低速牙钻。也有部分牙科焦虑症患者畏惧注射器。

7.医护人员因素:据统计,大约80%的口腔修复患者认为疼痛并不是影响其牙科焦虑症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接诊和治疗期间的态度和暗示对其影响更为严重[1,6,17]。通常在治疗前,医护人员能够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其牙科焦虑程度可以得到显著降低。在患者就诊期间,医患关系会对其心理安全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心理安全感越高,其焦虑水平就会越低[17]。此外,医护人员在患者就诊期间的言语、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焦虑水平。如果医护人员态度不当或者医生因其口腔卫生状况不佳而训斥患者的时候,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感受。倪彩霞等[32]的临床研究发现,口腔修复医生自身操作技能水平以及娴熟程度也会对牙科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带来一定影响,相较于治疗经验丰富的医生,患者对于资历尚浅的医生业务水平存有疑虑,进而产生焦虑心理或者加重其牙科焦虑症程度。也有研究发现,口腔修复医生诊治时间过长,也会诱发患者牙科焦虑程度加重。

8.环境因素:对于需要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在其治疗期间,大约有接近50%的患者可能会由于他人围观而产生不安情绪,认为隐私受到侵犯,诱发牙科焦虑症[1,10]。而围观人群多为口腔专业学生,高年资口腔修复医师在进行带教时,可能会让学生在其旁边观看相关治疗操作过程,因此这可能导致患者治疗时间延长,使其需要长时间保持体位,忍受疼痛,从而诱发牙科焦虑症程度加重。

总而言之,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通过“解释- 示范- 治疗”法[32]让其可以充分了解自身治疗过程,并且尽量遵守无痛治疗原则,以在最大程度上改善甚至消除患者的牙科焦虑症,确保口腔修复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牙科焦虑症口腔
牙科手术
环球时报(2022-12-23)2022-12-23 09:28:37
三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科膜片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9:30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48:42
牙科界茅台来了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 11:21:34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