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媒体教学的影响之下,高校美术学专业面临新媒体科技的传统授课方式的挑战,微课这一形式进入美术学专业中面临着多重教学上的思考,介于新媒体,美术学科建立与发展,促进教学走向多元维度的授课方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进步的要求,本文将以微课在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实践类思考进行论述,从其发生、发展、现状以及具体实践,最后,其存在实际意义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校 美术学 微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1-0151-03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互联网时代下知识的迅速传播,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得到更优质的教育,能够与世界沟通,是教育的资源尽量得到均衡,同时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此新技术的学习应用都会将我们推向更为高效、严密、合理等的学习方式,从影视欣赏到多媒体教学,到现在以国家推出的精品网络视频课程的共享,都促进了教学方式走向多元。获取知识不仅在课堂,还从我们身边方方面面的生活中去观察。培养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多维度、多视角的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讨论以及自我学习并且制定教学计划等,基本师范生具备的专业能力。本研究是通过对我校美术学专业大三学生微格教学的实践为基础进行研究,基于资源共享,试分析微课在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的应用中课程基本原理、课程设计原则及范围、教学效果与反思等几个方面對微课进行梳理,利用多媒体智慧课堂进行教学研究,为提高高校微格课程教学寻求新的途径。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征
在新媒体时代,微课的概念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从其直观的名字上即是浓缩的课程,将授课内容微观调整提炼概况,用时少且通达的知识广大。从深度的精髓角度来讲,是该课程重要内容、难点及重点等重新梳理和强调的授课形式。结合我校美术学专业的微课教学,即以微型视频的形式提炼教学内容,辅助对知识资源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实践工程,梳理和掌握课程的核心重点,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使知识授课主次分明,以小观大,课程得以升华。
微课的这种形式以其提炼、浓缩、便捷、媒体式、泛泛式等特点,使教学工作者很快应用于师范教学,同时,探究微课在高校美术专业有着具体和实际的意义,也为再次提升微课教学提供一些反思和改进。
二、微课在高校的现状
2021年,我校以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组织建设师范学生参与进行微课比赛。在学生参与比赛的学习上,微课试讲的训练促进了教学上的思考、素质的提高,同时,意识到先进课堂迈向传统教学模式的必然性,微课的建设,以如何更以优质的方式通过技术及多媒体等新型科技进行学习的优化,这同时,也是教师的一种挑战,在面临资源建设,全球优质课程通过平台共享的同时,教学实践的方式也将面临改革。
三、微课的教学实践
1.教学理念
地方师范类高校美术学处于向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未来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阶段性目标,积极探索新科技发展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美术学院要求专业技术教师授课结合OBE理念,“以学生为本”等教学理念,在实践过程中,基于校教学平台,鼓励教师自主建课,充分利用优课共享、资源共享等,来实现综合能力,在以所学知识能够转化为实践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过程。
2.教学设计
微课在教学设计中,学生自主选择讲课内容具备以下原则:
(1)选题
微课在教学设计中,课程内容方向是影响学生听课、接受内容的好奇心的关键,同时,好的选题方向,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专业课堂的热爱。所以,鼓励学生在选择课程题目方向上不仅具备美术基础知识,也同时满足教授课程的解决方向,即既具备趣味,又能够获取知识技能。选题可以从题目方向、资料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方向上,选题可以以完整且短小为主,突出精炼,并具有典型性的特点。这个过程将美术学专业特点及知识技能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反复研究的过程,从实践理解高校教学的设计,学生亲临作为教师的备课方法及授课形式与内容。微课,在高校美术学专业上的创新突出表现在将师范类具体学习内容进行提炼,内容精炼,重难点突出。将美术学其中门类进行分类学习,分成具体可以实现的小章节,进行局部内容研究和实践。以具体一个问题展开,小目标、小实践、小讨论、小延伸等,环环相扣,将小目标组成为大方向。同时,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个性进行了挖掘,对于课程的讲述的表达多种多样,并能够做到利用多媒体进行视、听等多维度将课程进行,呈现非常丰富的课堂环境,以时代独特性的方式达到课程的目标、内容任务及重难点的设置。同时,训练了师范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具体落实的教师基本素质。通过微课的特殊要求,将时间浓缩,具体授课内容精炼、逻辑清晰并且重点难点突出,学生将微课授课方向反复锤炼精熟,同时进行了教育实践。
(2)录课
微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录课时整个课程比较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最终的讲课效果。在师范类高校,有单独微格课程录制教室,其过程简单操作,学生自主或小组互助进行。
在微课录制,高校教师明确录制的程序,前期,学生将微课讲授的内容以PPT、白板板书、教学时间安排等重要结点形成书面教案,并与指导教师反复沟通,试讲达到授课时准确精炼;中期,学生授课顺利进行,注意课程的上下衔接及与场下学生之间的互动,保持课堂的互动效果,感受真正课堂授课的氛围,内容与播放PPT尽量同步,板书书写流畅且不占用太多时间,这要求书写内容具有概括性等;后期,小组间反复重温微课视频,具体按照课前回顾上文、提出本课的内容方向、以怎样的方式导入课程等具体细节问题,互相讨论修改,再次反思之后,进行新一轮的录制。
3.微课教学优势
在师范类高校的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接受传统美术基础等学科的专业训练,技能与知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而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和师范学生是否具备教师素质的标准。微课在美术学专业的设置和开放,正讲师范类高校美术学的学生从传统教学中走向实践,通过自己研究课程方向、内容及授课语言方式、风格等方面录制视频,分享、再次研磨课程、小组讨论修改,并且在互联网下,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其他优质的微课视频,第一时间对作品进行反馈,自查,指导教师给予大方向的把握,改善不足之处,对下一步成为真正的教师提供了实践经验,提高了自信,同时也为自己的专业的掌握进行了检验。
同时,微课的课程特点决定着学生在对自己授课的方向、课程内容等进行反复校对与提炼,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重点内容突出,这个过程训练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把握,思维得到了训练,及早地适应师范学生步入教学岗位的合理过渡。
四、师范类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现状
师范类高校美术学专业是属于专业必修课程,其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一定课时量完成并达到毕业指标等,既有实践技能,又有审美知识素养。實际的讲,这个目标在短期内是能够引领学生了解框架和方向,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认知,是一个长期的专研、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天赋热爱等不确定因素的所造成的。当前,美育教育的再次提出,已经成为各地中考的考试方向,所以作为师范类高校美术学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停留在知识技能传播,同时,具备教师能力的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引导,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人才成为师范高校的重点任务。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美术学专业中涵盖着东西方专业的方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考试以基础素描、色彩、速写为主要方向,侧重点偏向西学方向,而传统的中国画方向,因其普遍性、量化性、标准性不够清晰和明确,没有被学生广泛程度上的认知,在微课内容授课过程中,学生在选题方向偏向西方艺术家、西方艺术作品等。其有着内在影响美术学未来发展方向的比重问题,所以引导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知,才能提高中小学艺术教学的根本。
五、微课在高校美术学专业中的意义
将微课延伸到高校美术学类的课程中,是丰富传统课程,从不同维度来检验教学知识和实践内容掌握与否,同时也是训练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学会组织课堂、牢记知识点、熟练基础知识与技法,自主学习,反复研磨课程,互相讨论,利用媒体、互联网查漏补缺,提高对专业的兴趣,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教学方式。从而,打破美术学专业的限制,将实践技法与师范生实践教学经验无缝衔接。通过对课程内容微课训练,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认识到专业教师上课的重点及难点,反复转换角色,学生在微课录课的同时,将有利于对课程进行重点提炼,自己接受知识技能也有所重点,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观点互相补充,从听课走向互动课堂在走向讨论式参与型课堂的方式,真正的将传统的课堂活动起来,同时实现了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的OBE教学理念,通过课程实践,从知识到知识应用再到能力培养,以及OBE理念中的教学模式强调互动,让学生能具备教育基本技能、识别工具及使用方法,具备基本学科的素养。
每个时代,科技都会影响人的学习生活状态,如摄影的出现,影响了19世纪对于绘画的何去何从的思考,至此古典美术走进了现代艺术的层面,光色方面,牛顿发现光是由光色组成的,七色光呈现在人们面前,歌德发表论色彩论,这些科学进步和绘画历史的延续,印象派产生了。作为一名当代的教师,还是要跟随时代,才能够历久弥新。
总之,微课教学在高校美术学专业中的设置,将线上丰富优质的资源与线下实践指导互相讨论的方式有机结合,改善了传统课程的维度单一问题,间接的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治学能力,通过自我录课,小组分享、讨论等一系列专业的课程内容的完成,达到了提高学生个人素养能力,教学基本常识、促进了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推动了专业教师不断更新新思路,实践改革等来促进美术学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利娜.高校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6(4):42-43.
[2]肖立章.浙江省首届高校微课比赛颁奖仪式暨微时代高校教学信息化研讨会在杭州师大召开[J].远程教育,2013(6):33-34.
作者简介:
李领(1984年6月20日-),女,汉族,吉林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