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玉梅院士:抗击新冠病毒需要“新武器”

2021-04-13 08:44黄琳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细菌疫苗防控

黄琳

闻玉梅(左三)和她的学生在实验室(孙国根/摄)

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是我国著名病毒学家,也是上海市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专家委员会主任,和病毒打了60多年交道。

闻玉梅的父亲闻亦传,是革命家闻一多先生的堂兄,1927年获得芝加哥大學医学院博士后,回国任教于协和医学院解剖系。闻玉梅延续并拓展了家族“悬壶济世”的故事。

近日,围绕着病毒、科学、疫苗等问题,本刊记者对闻玉梅院士进行了专访。

人类和病毒之间,一直是战争与和平

《瞭望东方周刊》:2020年疫情防控比较紧张的时候,你在上海市政府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告诉大家“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传染病能把一个国家的人民打倒”,为什么这么讲?

闻玉梅:人和病原体之间的斗争是长期的,无止境的。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中,由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发的疫情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严重威胁。但是我们要清楚,人在进化过程中,身体已拥有一部分可以抗病毒或者抗菌的免疫力,这是先天的,我们叫“天然免疫”,也叫“固有免疫”。这种免疫,每个人都拥有,它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抵抗外界病毒的大夫,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里面。比如,我们眼泪里的溶菌酶,唾液里的溶菌酶等都是杀菌的,血液里的白细胞可以把细菌吞噬掉。

除了天然免疫,我们身体里还有一种“获得性免疫”,打疫苗就属于获得性免疫。另外,如果你感染了病毒,恢复了,并产生了抗体,也是“获得性免疫”。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预防,要想办法获得,而不用靠得病来获得免疫。

《瞭望东方周刊》:病毒会不断挑战人类吗?

闻玉梅:是的,所以我开玩笑说,做病毒做微生物的人永远不会失业,因为不断有新病毒出来,我们要不断想办法产生免疫,和病毒斗争,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一直是战争与和平。

《瞭望东方周刊》:病毒和细菌不是一回事吧,它们有什么区别?

闻玉梅:病毒跟细菌不一样,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有细胞核、细胞浆和细胞膜,它的繁殖是二分裂的方式,是一个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四个分裂成八个……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它里面是个核酸(基因组),外面就是一个蛋白外壳,简单说它是一包基因,病毒必须在活的细胞内方会呈现有生命活性。它的繁殖是复制,像复印机,拿一张材料作为模板放在复印机上,一下子能复印出成千上万张同样的材料,所以对于病毒我们叫它复制,而不叫繁殖,这也是为什么病毒传播得很快的原因。

现在我觉得重点要宣传打疫苗的必要性。对新冠病毒来说,要实现我前所说的“获得性免疫”,目前就两条路,要么感染产生抗体,要么打疫苗。

要重点宣传打疫苗的必要性

《瞭望东方周刊》:是不是科学的武器已经战胜了疫情?

闻玉梅:我们确实用了科学这个武器。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公布并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让大家可以用来研发疫苗,可以研究相关的药物,这是科学的力量。我们选择一部分核酸序列来做核酸检测,作为感染的指征,也是用的科学这个武器。如今我们继续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与考核各种新冠疫苗的保护性与有效性等,这些都是在用科学。为什么现在可提供那么多种的新冠疫苗?那是因为我们对于新冠病毒进一步做了免疫学分析、做了人体对疫苗组分应答的研究后,才可以研发出各式各种的新冠疫苗,这些本身就是科学问题。病毒的溯源也是个科学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2003年你应钟南山院士邀请,到广州和他一起防控非典疫情。现在和那时相比,有什么变化?

闻玉梅:变化太大了。和那时候比,我们国家整体的防疫工作大有进步,简直是突飞猛进,这次我们第一时间就分离出来病毒,并迅速向全世界公布序列,这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我们整个的卫生防疫系统,动员起来非常快。我们抗疫的能力,消毒的能力,我们的口罩、防护服生产和供应,我们疫苗研发速度等等,都是过去不能比的。这也说明国家的实力在增强,医疗能力在增强,预防能力在增强,公共卫生的防控能力在增强。

《瞭望东方周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的?

闻玉梅:实力增强,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都增强了,但是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特别现在我觉得重点要宣传打疫苗的必要性。毕竟要实现“获得性免疫”,只有两条路,要么感染产生抗体,要么打疫苗。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的新冠疫苗具体有哪些?

闻玉梅:目前疫苗的分类有好几种方法,比如从微生物的角度,分为病毒疫苗、细菌疫苗;从用途分,有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从制造技术工艺分的话,有经典减毒或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RNA、DNA)等。针对此次新冠疫情,我国从多个途径开展了疫苗的研发,到目前上市的有四种,其中三种是灭活疫苗,一种是腺病毒疫苗(属于基因工程疫苗)。

我们目前上市的疫苗中,主要是多年沿用至今的灭活疫苗技术,所以我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应该成立几个疫苗研究中心,把基础研究做好,包括疫苗的免疫学,疫苗的毒理学等等。

《瞭望东方周刊》:你之前提出疫苗储备机制,是指人才方面,还是技术方面的储备?

闻玉梅:主要是技术,也包括人才,包括新型的技术研发。从长远来讲,战争与和平会继续,我们需要有研发新式武器的能力,也要有会应用新式武器的人才。

至于人才,我们国家的免疫学家不少,做药物及免疫治疗的多一些,但是从疫苗角度上做研究的人不多。预防性疫苗是给正常人打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因此要做前瞻性的研究。这些创新性的研究需要长期坚持、长期投入,不是短期行为。

我国在“十四五”将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是十分正确的。基础研究好比是蓄水池, 水是一滴一滴积累起来的,平时蓄水,似乎平凡又没有功能,但是一旦蓄满水后,需要用水时就可以源源不断,大有价值。

2020年3月23日, 科兴中维的工作人员利用细胞工厂进行Vero细胞培养 (张玉薇/摄)

猜你喜欢
细菌疫苗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细菌大作战
冰箱里的细菌会被冻死吗
防患于未然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