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 提高 改变 传承

2021-04-13 04:18薛敏婕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辩论表达能力活动

薛敏婕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改变学习的考评方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安排也可以有所不同。如在教学跟大自然有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大自然,把看到的景色拍摄下来,也可以搜集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或者描写大自然的诗歌等。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展示自己课前拍摄的或搜集来的图片,可以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大自然美景,还可以朗诵赞美大自然的诗歌。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大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充盈课堂教学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关注身边事物的好奇心。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在教学课文之后进行。如在教学了统编本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一课后,我引导学生开展了“邀您共赏月”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环节为:比一比,谁会背;赛一赛,谁会品;听一听,谁会讲。在活动课上,学生说了很多“月”词,造了很多“月”句,朗诵了许多“月”文,背诵了大量的“月”诗,讲述了相关的神话故事,甚至还演唱了“月”歌。在准备过程中,学生读、背了许多诗词,甚至还挑选自己喜欢的神话角色,自己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活动从筹划到准备再到举行,学生兴致高涨,乐此不疲。

我以教材为蓝本,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他们乐于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活动中提高表达能力

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课标的总目标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而关于习作部分的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惯用的做法是单独训练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那么,有没有一种途径可以让这两种能力同时得到有效提高呢?我认为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课堂辩论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如何开展辩论活动呢?第一,选好话题。教师要善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选择贴近家庭生活类的,如“是否支持父母生二胎”;可以选择校园生活类的,如“班长轮流制好不好”;还可以选择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如“老人摔倒扶不扶”等。第二,告知话题。辩论赛正式进行前一个星期左右,教师需要告知学生辩论话题,并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由于所选话题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做了搜集资料、组织语言、推敲完善等一系列的准备,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第三,开展辩论。此环节中,学生在同他人进行面对面的辩论交流时,能够积极思考,并临场进行语言组织。

在举行“是否支持父母生二胎”课堂辩论会后,我引导学生把课堂辩论的所见所闻及时写下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摘取一些习作片段:“只见小张同学落落大方,不紧不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是支持父母生二胎的。因为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份力量。等父母老了,就会多一个人来照顾。这样一来,就解决了独生子女的后顾之忧。‘我还有别的补充。小袁同学迫不及待地说道:‘我也同意父母生二胎,因为我很想体验一下当哥哥的感觉。这样,我不仅可以学会照顾别人,还可以体会父母养育儿女的辛苦。‘我也支持父母生二胎。小茅同学迈着六亲不认的步子,胸有成竹地走到讲台边,‘因为有了弟弟妹妹,我们就可以互相鼓励、共同成长,我也会获得更多快乐。小顾同学像一阵风一样飞奔到讲台边,吸了一口气,缓了缓神,开始滔滔不绝起来:‘我不支持父母生二胎。家里多一个孩子,就会增加家庭负担,这样父母就会更加辛苦。再说,二胎哭闹不停,一定会打扰到我的学习。……”

学生通过辩论前的语言推敲和组织,提升了书面语表达能力;辩论时面对同学的反击,迅速组织语言口头表述,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辩论后的习作则又是一次书面表达提升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不断切换、有效整合,实现了书面语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提高的目标。

三、活动中改变考评方式

笔试往往是教师考评学生的传统方式,但不应成为唯一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各类学习活动中,学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师长评价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发展。

学期结束,我采用游艺活动的形式进行测试,改变语文测试的传统模式,通过笔试、口试、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考核。如“心有灵犀猜词语”环节,考察学生平时词语积累的情况;在“古诗游乐园”环节,邀请志愿者妈妈们充当考官,学生抽取题目背诵一学期积累的古诗,在背诗的过程中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欢乐对对碰”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情况,全班学生都踊跃参与,气氛活跃。这样的形式既激发了学生对歇后语的喜爱,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体会到了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最后,我给佼佼者盖上我事先准备好的小印章。

这样的游艺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四、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依托传统节日进行。

端午节到来之时,我们开展“寻根溯源粽叶飘香”——端午品粽会。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粽子,了解粽子的不同种类。我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和一些习俗活动,并播放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有关端午节的民谣。学生认真欣赏,齐声学唱。在活动中,大家不仅品尝了香喷喷的粽子,了解了端午节悠久的历史,还诵读了朗朗上口的儿歌,讲述了屈原的故事。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习俗,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在班级中举行了“中秋茶综艺”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师生一起畅谈关于中秋的习俗,学生把自己搜集的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的寓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传统佳话拿出来一起分享。大家一起谈中秋习俗,讲中秋故事,吟中秋诗词,猜中秋灯谜,气氛活跃,其乐融融。

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基于传统节日,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好少年。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班级辩论会,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改变语文考评方式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學习能力,实现以考促学;依托传统节日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辩论表达能力活动
“活动随手拍”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同影子辩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