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交互式的教学,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在多年的中年级习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任务驱动下,中年级习作教学以趣味任务驱动习作内动力,以主题征文提高习作方法,以同题修改训练习作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
中年级习作教学,既是低年级造句、写话的延伸,又是高年级布局、谋篇的开始,所以中年级习作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当前,如何利用任务驱动激发中年级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呢?如何选择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快地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一、以趣味任务驱动习作内动力
我们都知道,动力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们把习作变成一种趣味任务的时候,就是学生自我动力最大的时候,也是习作最容易成功的时候。所以,在中年级习作指导中要重视趣味任务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作文内动力,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把“老师要我写”变成“我自己要写”,把“习作是一种负担”变成“习作是一种快乐”。
前段时间,浙江杭州景芳学校教师陈欣火了,她参加赛课活动给学生上了一堂作文课,期间她突然让学生替自己写“征婚广告”。这个操作一下子让学生们兴致盎然,立刻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写出的广告词也是金句频出。有学生这样写道:“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瞧。琴棋书画样样行,嫁妆试卷千万张。”还有学生运用了谐音,让陈老师很是满意:“我是你的诚‘欣,你要把我捧在手心。”有的学生这样写道: “仙女芳龄十八,‘陈熟稳重,让你每天‘欣情自在。仙女晨新出现,一路火花闪电。”还有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对这陈老师夸了一通:“美愉悦眼睛,而气质的优雅又使你靈魂入迷。什么样的女人,孕育出什么样的家庭。找女友,选陈欣,好生活将会来临。”从作文形式和实际效果来说,这是一次趣味性的任务驱动,它一改传统的习作教学方法,把习作变成一个趣味性、实用性的任务,不仅习作的方式很有趣味性,而且习作的目的“为老师写征婚广告”也很有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在我们班这样的趣味性驱动也有很多,每次作文我都根据习作要求,力争将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形式,凸显更多的趣味性来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例如,有写小学生成长故事的“成长过山车”,有对身边人物进行生动描述的“人物写真集”,有发生在家里的有趣故事“我家小世界”,有记录学校和班级故事的“班级快报”,有学生自编童话寓言故事的“童话寓言坊”,有在生活、学习中观察到的“开心观察家”,有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幻想故事的“创意泡泡糖”,有富有童真童趣小诗歌的“诗心彩虹糖”,有关于动物生动描述的“动物大头贴”等。通过趣味性任务的驱动,激发学生积极习作的内动力,积极落实“我要写”“我想写”的习作教学实践。
二、以主题征文提高习作能力
从多年的习作实践中我们知道,主题征文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在这种“文章写得好就能发表”的驱动下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为了获得文章发表的机会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十八般武艺全上场”,所以说每一次的主题征文就是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机会。多年来,我们班习作提升的一个亮点是以《小学生作文》、安徽青年报《七嘴八舌》等主题征文为抓手,在具体的征文驱动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作文技能。
《小学生作文》《七嘴八舌》等主题征文,或写人物,或写趣事,或写季节,有的是长篇作文,有的则是片段练习,比的不仅是学生的作文创意,还有学生的作文基本功,既是学生已有作文方法的展示,还是学生对新的作文方法的学习运用,所以一次主题征文对学生的促进很大。例如,《小学生作文》2019年第9期话题是“家有一宝”,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学生每天都和自己的爷爷奶奶接触,在众多的事例中,选择一些有意义的事例,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在这样的主题征文的驱动下,学生有话可写,也能写得好,作文技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又如,安徽青年报《七嘴八舌》一期主题话题是“晶晶回乡记”:“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天,小雪花晶晶落在了小区里,正好落在了糖糖家门前。糖糖正好约了小伙伴一起去打雪仗,小伙伴一眼就看见了晶晶。‘糖糖,糖糖,快看啊!这片雪花好漂亮!糖糖过来一看,这片雪花的确很好看,浑身亮晶晶的。晶晶见了糖糖非常害怕,她哭着求糖糖送自己回家,并答应满足糖糖一个愿望。在晶晶的请求下,糖糖踏上了护送之旅。同学们,你们觉得糖糖会顺利地送晶晶回家吗?接下来她又会有哪些奇妙的经历呢?发挥你的想象,来信告诉我们吧!”要求是根据主题发挥无限想象力,字数无须太长,200字左右即可,且内容可以尽可能地偏离正常逻辑、越奇特搞怪越好。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且“越离奇越好”。对于这样字数要求不多且又不束缚学生自由的主题征文,学生各显其能,“跳一下就能摘到桃子”,学生的习作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投入到写作中。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这在一次的主题征文中,不仅要看谁写得精彩,还要看谁的想象力最不一般。学生在“比一比”的驱动下,习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以同题修改训练习作技巧
在作文评价阶段,我常常发现部分学生的文章,对于生活的细节写得干巴巴的,对人物描写过于空洞。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生活观察不够,对人物跟踪不够。为了使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在学生写好作文之后,我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及时修改初稿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添加观察到的新材料,使文章二次进入生活、二次在生活中检验,真正落实“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习作教学理念。
《小学生作文》话题征文中的一篇写“家有一宝”为例,要求学生通过几百字写一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学生第一次交来的习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写得很空洞,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事例也有些不真实。对此,我安排学生拿着自己的习作做个小侦探,认真观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一举一动,记录精彩的片段,写好之后一定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文章主角的角度看看是否写得像、事例是否典型。这样引导学生把习作二次带入生活,在生活中二次检验,学生更知道怎么写才更符合人物特点,哪些内容会使习作更精彩。这种自己二次结合生活修改、请文章主角帮忙修改的同题修改驱动,学生更把修改当成一种需要,更会积极地融入其中,更能快速提高习作水平。
另外,安排学生互相修改同一题材、类型、内容的习作,对于提升习作能力也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写同一题材的同学,因为作文的内容差不多,选材也非常接近,所以在别人的作文中能看到自己作文的影子,看到别人的精彩之处,也明白了自己作文的不足,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举措。例如,在这一次安排学生写“秋”为主题的习作中,我们班几名学生写的是“忙碌”,有几名学生写的是“颜色”,有几名学生写的是“气候”。于是,我安排同一题材的学生互相修改习作,在同一类型、不同内容的习作中,发现精彩之处,学习借鉴,共同进步。再加上作文二次进入生活,他们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所得,就使得习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任务驱动背景下,以趣味任务驱动习作内动力,以主题征文提高习作能力,以同题修改训练习作技巧,能有效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怀宁县一德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