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瑜
任何一种表达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需要认知作为基础支架。低年级学生由于经验有限、方法缺乏,更需要支架。为此,编者在编排统编本教材时,就设定了多维的写话支架,构建了鲜明的助写系统。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支架的作用,在学生搜集素材、运用素材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洞察内容、明晰对象,促进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用支架锁定对象,明晰为谁而写
很多时候,学生之所以言不达意,表达能力停滞不前,很大程度就在于他们缺乏鲜明的对象意识,不知道读者是谁,不知道为谁而写,更不会洞察读者需要什么、关心什么。因此,表达内容的选择性、语言运用的针对性就成为了空谈。教师要充分运用对象资源和意识,创设积极而可感的表达环境,引导学生明晰自己的表达对象,从而展开立体化、实践化的表达,解决写话时的对象问题。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是学生进行写话训练的极好资源。教材呈现了班级图书管理经常会出现的三个问题:(1)班级图书角应该怎样高效借阅?(2)应该怎样维护好图书?(3)怎样才能确保大家都能高效阅读?此外,教材中还配置了一幅学生认真阅读的图片。教师就可以设计对象支架,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浓郁的交际场域:将自己看成是问题的解决者,而对象就是负责班级图书的管理人员,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份出发,针对虚拟的“图书管理员”进行建议,在达成各自的意见之后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表达,再将自己想到的和别人交流的综合起来,写一段自己的建议或者设定的公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达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话不知道该对谁说。缺乏明确的对象会让学生的内在思维受阻,语言表达自然也就缺乏动力了。教师重点关注了学生的表达对象,在明晰了“你我”之间的关联之后,强化了学生表达的对象,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思维火焰和表达动机,为高质量的写话奠定了基础。
二、用支架研制内容,确定该写什么
很多学生之所以害怕表达,关键不在于“怎么写”,而是“写什么”。没有丰富的资源和明确的写作对象,学生就成为了“无米之炊”的巧妇。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内容性支架,将学生的思维和关注点指向自己熟悉的领域,让学生选择的内容贴近自己的真实生活。即便与他人有所相同,也会因为真实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打开写话内容研制的基本模式。如统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设计的写话内容是介绍自己喜欢的玩具。作为一种状物类的写话话题,教师可以设计三个方面的问题: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学生围绕问题交流分享,就在无形之中明确了表达的对象和所着力描写的内容,更能在无意识状态中认识到侧重点。因此,这三个问题的价值不仅解决了这篇写话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认知上的范式,为学生自主研制内容提供了支架。
教师还可以设计典型的范文作为支架,为学生提供鲜明的内容指导。懂得了写话的内容,才能让学生自主去体悟该怎样去写。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写话内容是写“大自然中的‘问号”。编者设计了一大串的问题,分别是关于“星星”“彩虹”“树叶”“花朵”“石头”“蜘蛛”等,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写作范畴。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局限于这些事物,更为关键的是要以这些事物为依托打开思维,充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勾连,根据生活实际,紧扣某一事物来写写自己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自然”。
先解决内容问题,学生才不会惧怕写话,才能树立写话的信心,从而在享受写话的愉悦体验中,蓄积更加充足的表达动力。
三、用支架设定方法,清晰该怎么写
对于写话而言,方法始终是一个重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从易到难、前后串联的写话内容,使学生能够通畅和连贯地表达。统编本教材中对此设定了相应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学情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切忌生硬灌输,而要激活学生自身的思维意识,让自主性思考成为学生“进行写话”的源头活水,从而将写话的方法与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在融通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话水平。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接受特点,教师可以将相应的方法和呈现进行拆解处理,尤其应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最需要的地方进行合理划分,提升写话练习的针对性。以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写话为例,这是一次典型的看图想象,编者设计了文字支架,还配置了鲜活的图片,教师可以采用切分支架、分步展示的方法。首先,出示小老鼠受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小老鼠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现?其次,设计想象的空白,并鼓励学生紧扣现有资源进行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图片上会出现谁,并进行相应的细致观察。最后,引导学生将事物进行统整联系,想象小老鼠又可能会有怎样的表现。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整合起来,一步步地推动学生思维向前不断发展,并在思维的过程中逐步设计和构建自己内心的故事情节,依循着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一个个的小步子中实现大收获。
四、用支架推动反思,把握怎样修改
好文章不是寫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不能将关注点全部集中在新授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埋头拉车”,还需要告诉学生时不时地“抬头看路”。教师要借助反思性支架,根据情况灵活采用即时性评价和延后性评价等方法,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点评,促动学生在评价中进行修改完善,达成学生的再创作。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学生运用反思性评价,其本质就在于对自己的写话思维进行反思和管理。以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话练习来看,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一位好朋友,可以从什么人、他的外貌和经常一起做的事情三个角度展开介绍。基于此,教师在学生动笔之前就公布了这篇写话的评价要求,并设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1)格式正确,开头空两格,标点正确,可以得一颗星。(2)语句通顺、书写整洁,可以得两颗星。(3)能够写出朋友的外貌特点,可以得三颗星。(4)能够写出自己与朋友一起做的事情,体现彼此之间是好朋友,可以得到四颗星。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写话练习后,通过自我评价打星、伙伴合作评价打星和教师评价打星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写的话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这种带有星级的评价方式,可以推动反思和评价意识的发展,为学生写话能力的提升助力。
仅仅有评价还不够,关键是要让学生进行切切实实的修改,在确保班级人人参与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相应地使用评价单,组织学生在自查和反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自己的写话进行修改,在实实在在的修改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如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写话是“写养小动物的理由”,教师就相机制订了评价清单,让学生与自己的写话进行对照,并设定了二次创作之后的跟进性评价,更好地帮助学生落实评价修改之后的再评价。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运用了评价性的支架,让学生会评价、会修改、会反思。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获取了评价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写作之后的评价习惯和修改意识。
学生写话需要借助支架作为跳板。教师要在充分考量学情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了解学生提升能力的障碍点,通过支架的设计,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