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舞蹈编导创新性思维的思考

2021-04-13 04:18任曼慈
参花(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舞蹈编导

摘要:真正具有价值的舞蹈并不是一些动作的堆砌,而是需要传达出一些信息以及情感。这对舞蹈的主要创作者舞蹈编导而言,具有极强的专业要求。在编导的过程中,编导人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为舞蹈注入新鲜血液,促进舞蹈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舞蹈编导 创新性思维 新时期工作

在舞蹈编创的发展过程中,编导人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其大胆创新,大胆调整,才能够真正呈现出整个作品的生命力与艺术气息,并在视觉与情感上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舞蹈编导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创新性思维,将其有效融入艺术作品中,力图创作感染力更强的舞蹈。

一、创新性思维在舞蹈编导中的应用意义

从舞蹈编导的角度上说,创新性思维的主要展现在于编导人员对作品的理解以及二度创作。舞蹈作为一种典型的艺术形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同一支舞蹈,不同舞者所体现出的效果也会各有千秋。在舞蹈编导工作中,创新性思维存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舞蹈编导工作中,融入创新性思维能够有效加强舞台的艺术性,提高整个舞蹈的质量。在创新性思维的驱动下,编导人员可以掌握更加丰富的舞蹈编导知识,及时融入先进理念。创新性思维应用的新主要在于立意新、题材新以及手法新。

第二,舞蹈动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舞蹈编导人员所思所想的具象展现。在融合创新性思维时,编导人员可以大胆地把自己的创新性想法融入舞蹈动作中,使之具有自我意识以及生命力。在创新性思维的支撑下,编导人员所创设出的动作可能与其他人的动作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别,甚至会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例如《依依山水情》这一杂技舞蹈就是优秀的创新性思维理念下形成的作品。在这个作品中,创编人员并没有单纯融入舞蹈元素,而是融入了一些杂技动作。杂技与舞蹈的巧妙碰撞,带给了观众极为强烈的新鲜感。

第三,艺术是需要创新、需要突破的。编导人员只有基于编创理论做到其他人不敢做、不敢想的改变,所呈现出的舞蹈才会更加独特,具有更加丰富的感染力。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在创作中,都存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而舞蹈编导自然也可将其融入自己的工作中,达到“舞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在充分发挥创造性及创新性思维的状态下,体现舞蹈作品的亮点。例如,杨丽萍在《雀之灵》这一舞蹈作品中创新性地融入了手部动作以及臂部动作,这是她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其他舞者无法企及的优势。

第四,舞蹈的主要展现语言是舞者的动作,其并不会受到其他语言形式的影响。在动作的交织下,舞者与观众之间达到心灵的共鸣。所以,在舞蹈编导工作中,编导人员可以融合创新性思维,对舞蹈的动作类型以及画面加以创新调整。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有效实现,编导人员需要明确舞蹈主题与舞蹈类型。例如,舞蹈究竟想要讲述什么样的故事,想要突出哪些信息。同时,编导一定要具有较为完善的思维认知体系,能够敏锐地察觉出动作中的细小动机,充分发挥这一动机的优势与价值,促使所形成的舞蹈动作展现出强烈的特性。

二、创新性思维在舞蹈编导中的应用策略

(一)能动性创新思维的应用

著名舞蹈编导艺术家贾作光老师曾经指出,一支舞蹈中最重要的是舞者的全身心投入,同時还需要编导对生活的真实体验。编导只有真正融入生活,感受生活,所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更加真实,具有情感意味。[1]在新时代舞蹈编导工作中,编导人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思维以及想象力,合理分析舞蹈作品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不断观看、不断接触、不断分析的过程中,感受两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同时,在创编的过程中,编导也需要从头至尾贯彻“为什么”原则,分析每一个舞蹈动作存在的意义,探索每一个舞蹈组合所体现的价值,将自己的能动想象力转化为编导的核心灵感。只有在不断思考、不断观察的过程中,编导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动作蕴含的情感,并能够将其艺术性地转化成舞蹈动作。

想象与虚构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在舞蹈编导中,编导人员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并不代表其需要虚构。站在心理学角度上说,想象是需要一定基础的。舞蹈编导可以通过自己所了解的一些形象或所看到的一些事物,对其加以组合创新。舞蹈的想象力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由编导人员对客观存在事物的细致观察以及深入分析,所衍生的形象化动作。[2]所以,在新时代的舞蹈编导工作中,能动性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

以《秦俑魂》为例,这部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舞者黄豆豆的精湛技艺与深厚功底,同样也使观众通过作品了解到编导的创意与构思。在这场舞蹈中,舞者需要藏身于秦俑中,利用直接的视觉展现,刺激在场观众,使之达到身临其境的状态。随着音乐节奏的逐渐加快,舞者从秦俑雕塑中直接冲出来,带给观众更加直接的视觉冲击,真正将“魂”这个字体现出来。单凭这一个开场,我们就能够看到编导的主观能动思维,如若其不具有如此强烈的主观创新意识,那么整个舞蹈的效果必然无法达到现在的状态。

(二)突发性创新思维的应用

创新性思维中突发性思维十分重要。在舞蹈编导工作中,突发性思维可以让编导人员产生更加强烈的创作灵感,也可以使之更好地将这些灵感融入舞蹈作品中,升华作品价值。一个舞蹈作品的诞生历经很多步骤,并且影响作品质量的因素也相对较多,例如编导的思想境界、所达到的艺术水平、所具有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等。很多时候一支舞蹈所展现出的动作以及艺术特征,都是编导人员突发性思维的间接展现。

“生活中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舞蹈编导。在舞蹈编导工作中,编导人员需要用自己的眼睛真正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挖掘其所体现出的感性信息。同时,编导人员一定要具有较强的捕捉能力,能够通过事物的表象探寻到其本质。[3]除此之外,编导人员需要加强模仿能力,能够在客观材料的支撑下,运用突发性创新思维将其转化成动作,最终编成完整的舞蹈。如果编导所选择的素材过于普通,过于大众化,那么很难将其转化成富有价值的舞蹈素材。

在具体的创编工作中,编导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突发性思维,要大胆创新,不要先考虑是否合理。要站在自我角度上,充分发挥突发性思维,其所呈现出的作品质量才能够有所突破。例如在《逗狗》这一舞蹈中,编导所塑造的逗狗者的形象与生活中的逗狗者形象有很大的区别,其所呈现出的效果也大大超出了观众的预期。而这一成绩正是来源于编导的大胆创新与突发性思维。

(三)逆反性创新思维的应用

在创新性思维的组成体系中,逆反性思维具有一定的作用。客观来说,逆反与创新之间具有本质上的相同点。如果将其体现在舞蹈编导工作中,也可用反向思维来取代。比如对于一个既成的舞蹈动作,编导人员可以站在反向角度上,对其中的要素进行创新以及改变。很有可能一个简单的反向调整,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就会大有不同。例如,舞者在表达高兴的心情时,可能会以大跳的动作来展现。但如果站在逆反性创新思维的角度上,编导人员就可将其替换着躺在地上打滚。再比如在表达愤怒时,舞者可能会瞪大双眼,凝视站在自己对面的伙伴。但站在逆反性思维角度上,则可用紧闭双眼,或者转过身不去看伙伴来替代。

很多时候,逆向思维下所创新的舞蹈动作可能要比原动作所呈现出的情感强度更高,能够对观众形成的情感渲染更深。

(四)整合性创新思维的应用

整合性思维指的是在開展舞蹈编导工作时,编导人员能够将自己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与专业的舞蹈动作相互融合。在有效提炼的状态下,打造全新舞蹈体系的思维能力。一般来说,经过整合性调整之后,编导出的舞蹈作品会更加具有真实感,其体现着舞蹈编导人员的专业与艺术气息。[4]要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切实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真实事例,对这些内容加以合理的分析筛选以及调整,将生活材料转化为艺术材料。

同时,编导也需要适当融入自己的主体意识,站在特有的编导视角进行内容切入,将自己对于美的认识以及新形象的理解,融入舞蹈动作中。如此一来,所呈现出的舞蹈动作便具有极高的独创性。例如杨丽萍的《女儿国》以及张继刚的《太阳鸟》。这两个舞蹈作品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编导人员的想法,也体现了一定的现实生活。除此之外,在舞蹈编导中,编导人员有效结合一些服饰因素以及造型因素,无形中也能增强作品的色彩以及丰富感。所以,在实际的舞蹈编导工作中,编导人员一定要掌握多种不同的舞蹈手法,利用手法体现生活,利用生活丰富舞蹈。总而言之,在优秀的舞蹈中,只有优美的动作、专业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编导人员需要将所有能够影响到质量的因素整合到一起,在多方考量的状态下打造完美的舞蹈呈现视角。

三、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娱乐活动,其自身具有较强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编导人员既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思维,能够将实践创新与艺术相互整合,加强舞蹈表演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邱菽.浅谈新时期舞蹈编导的创新性思维[J].戏剧之家,2018(13):118.

[2]袁喜梅.论舞蹈编导的创新方法[J].黄河之声,2018

(23):135.

[3]冯惠.探讨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新意识[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2):281.

[4]巴雅尔.浅谈提高舞蹈编导的创新意识[J].大众文艺,2017(18):100.

(作者简介:任曼慈,女,甘肃省歌剧院,二级演员,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创新性思维舞蹈编导
创新性思维与设计方法的分析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
关于舞蹈编导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分析
浅谈舞蹈编导应具备的创作技巧与思维能力
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