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立颖
(吉林化工学院 图书馆,吉林 吉林 132022)
全民阅读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号召,除政府、公共图书馆、各级图书馆学会等组织积极参与。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也能够主动推出符合本馆实际情况的阅读推广活动,但活动效果参差不齐;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并未真正摸索出适合大范围推广的模式,没有让大学生这个群体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发挥明显作用。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是高校图书馆能够专门承担阅读推广活动工作的教师队伍人员较少,大多数都是身兼数职;另一方面是设计的活动存在脱离当代大学生真实现状的问题,导致受益人群不广。如果能够在大学生里面选拔、培养合格的阅读推广人,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制度与程序,就可以很好地弥补只有教师作为阅读推广人的不足。
第一,关于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专业性的体现,范并思教授明确指出:“为维护读者的知识自由,阅读推广的专业性表现在间接性,即图书馆员不宜直接从事阅读推广,而应该扮演供给者、管理者和中间人的角色[1]”。在这种前提下,最适合做依托于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人应该是大学生。
第二,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而言,学生之间存在群体效应、朋辈效应、从众心理等天然的相互作用力,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学生间这种天然作用力来扩大阅读推广的影响力和辐射面[2]。有了大学生阅读推广人的参与,不仅改善了传统“馆员—学生”这种推广路径,形成“学生—学生”这样新的模式,而且可以使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设计更接近学生实际情况,容易被接受,效果会更加突出。
第三,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开展数字阅读推广[3]。相较于传统的纸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率已经非常高。年轻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数字资源阅读平台及终端的使用和迭代更新适应较快,能够较好地完成数字信息资源的获取、处理及推广,大大提升阅读推广的效率。
第四,对大学生来说,他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取决于他的深层阅读能力。在大学期间自主学习主要的方法是通过阅读,所以掌握阅读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4]。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及大学生阅读推广人的影响力去带动学生阅读,是增加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大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将在学校期间养成的阅读习惯和掌握的阅读方法带到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去,影响更多的人学会阅读,是对全民阅读的重要补充。
第五,为了对大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及阅读现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掌握,并能够顺利开展针对性较强的阅读推广人培养计划,对部分学生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阅读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大三学生基本上已经对专业课程都有了全面的了解,平时在专业活动课外阅读都应该会有所选择和侧重,所以,此次调查对象为500名大三学生。经过筛查,共计收回有效问卷474份,有效率为94.8%。
1.学生基本情况
(1)性别:男生298人,女生176人,共计474人。
(2)专业类别:文科2人,理科149人,工科323人,共计474人。
2.学生阅读现状
对调查中的一些基本阅读情况进行了归纳:
经常读书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8.14%;比较受欢迎的图书类型是文艺类、娱乐型和科普类;有25%的学生读书是为了打发时间,超过50%的学生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增加就业竞争力;20.88%的学生选择阅读纸质书;有89.1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有进行阅读的必要性。
调查还有一些问题的答案能够看出目前大学生阅读过程中比较突出、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剖析:
(1)你有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吗?
能够制定计划,并且可以顺利进行的只有49人(10%),有285人(60%)没有阅读计划。
(2)你每月至少读几本书?
能够阅读3本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7.59%,有24.05%的人一个月没有阅读量。
(3)你的阅读费占学生生活费平均比例是多少?
68.35%的学生每个月生活费中能够投入到阅读的比例只有不到5%,如果按照每个月生活费是1 800元计算,每个月投入到阅读方面的数额不到90元(不排除利用电子设备阅读的学生占大多数)。
(4)你周围的阅读氛围如何?
有54.43%的学生表示,周围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你在阅读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
有50.42%的学生表示平时学业忙,没有时间进行个人的阅读;有2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该阅读哪些书籍;17.72%的学生觉得想读的书图书馆里没有资源,个人购买负担较重;有8.86%的学生表示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不得要领。
综合看来,调查反映出学生身边阅读氛围较差,这个现象很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的深思,究竟是学生不会阅读,还是没有提供一个比较好的阅读环境。学生在阅读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学业繁忙,留给阅读的时间不够,二是不知道应该读哪些书,这是一个影响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调查还反映导致学生不读书的原因基本是没时间、没钱、懒、不会读以及缺乏阅读氛围,其中不会读和缺乏阅读氛围正是高校图书馆需要重视的方面,正是大学生阅读推广人能够有针对性改善的方面。
综上所述,依托高校图书馆培养大学生阅读推广人既必要,又可行。
范并思教授在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方面潜心研究后提出“研究对于阅读推广的重要”,研究可以提高效率,前面做的调查问卷,只是研究过程中的一小步,随着调查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更具针对性的、具体可操作的阅读推广培养方法才是更加重要的部分。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阅读推广人运用现代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指导阅读推广。比如在阅读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必定会对读者的阅读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和影响,要想保持中立的服务观,推广的过程应该是为了帮助读者形成阅读意愿和阅读能力。只有为那些没有阅读意愿和阅读能力的人提供阅读推广服务,他们才有可能不会被排除在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之外,才有可能获得与其他普通读者相同的权利来享受图书馆的服务[5]。
优秀的阅读推广人至少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素质:一是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创新能力。三是具有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6]。阅读推广活动所需要的外部资源很多,除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场地、设备,还要尽可能地调动和吸收身边的同学接触阅读推广,能够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有所受益。对于大学生阅读推广人来说,日常接触最多,能够调动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身边的同学。如果能够有效运用朋辈效应,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身边同学的积极性。
所谓朋辈教育,是具有相同背景或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在一起分享经验、观念或行为技能,借以见贤思齐、激发上进、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7]。阅读推广各项工作的推进、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以及成员之间的交流、协作,甚至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等方面都能体现一个阅读推广团体的水平与实力。大学生阅读推广人在朋辈互助中共同阅读、策划、总结和反思,既能够提升个人的文化信息素养,更好地胜任阅读推广,又能够提升团队整体的执行力,吸引更多有志向的学生加入阅读推广团队。
高校图书馆成立阅读推广部是实现培育阅读推广人的组织保障[8]。目前,许多普通高校图书馆并没有专门设置阅读推广部,阅读推广活动往往由不同部门馆员根据需要临时组成团体,活动结束团体就被打散到各个部门,而且人员更替较为频繁,这就导致阅读推广的延续性较差。
在图书馆内设置阅读推广部,并且将大学生阅读推广人作为部门主体,只配备少数专职馆员,完成物力、财力、人力等资源的管理及活动大方向的把握,具体阅读活动的策划、实施,甚至回测都应该交给学生完成。并且学生要完成阅读推广人的专门培训获得结业证书(比如中国图书馆学会每年都会有专门的阅读推广人培训计划),部门内部也要分工明确、协同合作,制定正式的规范或守则。要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大学生阅读推广人是一个专业的“职业”,并从行动上体现出大学生阅读推广的专业性,如此才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将大学生阅读推广越做越好。
对图书馆阅读推广进行管理,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在阅读推广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与测评。这既是不断优化活动、提升服务效率的必要措施,也是对于阅读推广项目进行宣传的需要。阅读推广作为一项新型服务,其评估方法尚不成熟。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管理研究需要研究现有图书馆评估理论与方法,分析评估、测评对于发展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目的和意义,讨论图书馆阅读推广评估中存在的各类问题[9]。
除了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推广的内在需求——主要指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包括在阅读推广过程中掌握的阅读方法、团队意识、合作能力等,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其他需求。比如图书馆在设置严格的阅读推广人培养计划及检验方式的基础上,应该积极争取学校其他部门,如教务处、学工部等多个部门的支持,对大学生阅读推广人实行学分制,保障学生的实际利益,充分调动大学生阅读推广人的积极性,保证阅读推广的持续性。
高校图书馆为了持续、有效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培养一批大学生阅读推广人是一项有利举措。优秀的大学生阅读推广群体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注入了新鲜血液,可以优势互补,与图书馆馆员一同保障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图书馆培育大学生阅读推广人,顺应了新的发展需求,是高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有力支撑。各大高校应该制定完善的科学系统,不断地培育优秀的阅读推广人,充实高效阅读推广队伍,积极开展有效的培育计划和管理办法,才能为全民阅读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