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在线临场感水平调查的计算机公共课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策略研究

2021-09-06 09:35雪,赵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显著性数据库空间

白 雪,赵 亮

(吉林化工学院 信息中心,吉林 吉林 132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时曾指出:“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以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为核心的在线教育一经推出便风靡全球。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丰富现代学习方式,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实现深度融合,促进在线教育质量不断提升[1]。”当今的在线教育已从“线下课堂搬迁线上”进阶到“优化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阶段。在线临场感作为评价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质量的参考指标之一,能够从认知、教学以及社会互动等角度反映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过程中的真实情况[2]。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反映学生对网络学习空间的需求也能够体现学生的体验感。充分了解学生在线临场感水平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提供对策,从而为打造更加符合实际学情的在线课堂提供依据。

一、在线临场感内涵解读

在线临场感意译于Online presence一词,具体是指网络学习空间教与学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调动情感、行为、环境、认知等方面建立存在关系的能力[3]。学生在线临场感水平越高,说明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学习体验相对更好,当前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国内外对在线临场感内涵的讨论百家争鸣,目前认同度比较高的是加拿大学者Garrison教授团队的解读。在线临场感被阐释为教学临场感、认知临场感以及社会临场感三个维度,在线学习是这三个要素之间关系的函数[4]。教学临场感是指在线学习中的教学设计与组织、构建意义的促进与引导以及直接教学[5]。认知临场感是指通过持续性的反思与总结从而达成有意义的学习程度。社会临场感是指学习者借助以在线学习平台和各种第三方沟通工具共同组成的网络学习空间中能够感觉到与他人联系与互动的程度。这三个维度在实际在线学习过程中绝非完全割裂,而是既独立又统一,彼此促进又相互交融。

二、网络学习空间中大学生在线临场感水平调查——以《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

本研究以《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通过对学习者进行在线临场感水平调查以摸清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为创设更加符合实际学情更具体验感的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理论依据。

(一) 网络学习空间在线临场感水平问卷设计与调查过程

以Garrison教授团队对在线临场感的解读为蓝本,以我国学者兰国帅翻译并优化的探究社区量表中文版为依托[6],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学情编制《网络学习空间在线临场感水平调查问卷》。问卷共设置教学临场感、社会临场感、认知临场感三个维度,共计24道题。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对每个问题进行定量打分描述,由低到高表示认同程度逐渐加强,完全不认同(1分),比较不认同(2分),不确定(3分),比较认同(4分),完全认同(5分)。问卷调查对象为吉林化工学院参与《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网络学习空间在线课堂学习的学生,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86%。

利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问卷信度采用可靠性分析,Cronbach’s Alpha值为0.953,该值大于0.7,问卷信度良好。效度方面采用最大方差法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Kaiser-Meyer-Olkin度量值为0.922,该值大于0.5,问卷效度良好。基于此,问卷能够有效反映调查内容。

(二) 在线临场感水平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线临场感总体水平情况如表1所示,均值为4.154 4,群体总体水平良好。

表1 在线临场感总体水平统计表

为进一步厘清在线临场感所涵盖的一级指标教学临场感、认知临场感、社会临场感水平的详细情况,对其进行了二级测量指标划分并加以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在线临场感各级指标描述性统计表

如表2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在线临场感所涉及的三个一级指标中,关注度最高的是教学临场感,其次是认知临场感,再次是社会临场感。进一步观察测量的二级指标发现:在教学临场感维度,学生关注度排名前三位的测量指标分别是上课通知4.73,学习任务4.72,活动规则4.72。这三个测量指标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属于教学管理范畴,并基本都发生在在线教学的初始阶段。由此可知,学生对在线课堂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全貌以及任务达成度比较在意,也更希望能够明确相关的规则。教师组织集中讨论,教师答疑以及教师鼓励和引导的测量指标得分紧随其后,说明学生更希望通过教师的解惑或反馈来判断自己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此外,尽管课堂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但学生仍然希望教师在知识上提供更多“脚手架”,并给予学生更多情感上的关注。排名最末的两个指标分别是教师总结和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由此可知,在对知识的内化过程中,学生更喜欢独立思考消化,学生的场独立性特征要比场依存性特征更为明显。

在认知临场感维度,指标分数相对突出的是信息整合完成学习任务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体现出学生对解决复合性问题更为关注,且更在意教师抛出的问题自己能否应答。 知识点总结和新旧知识融合的得分紧随其后,这说明学生对自身在知识性问题上的理解也有一定要求,更加关心知识体系是否连贯。与之分差不相上下的还有对讨论以及其他课堂活动的理解这两个测量指标,相比较而言,学生较少会从与他人互动过程中获得思考。排名最末的三个指标分别是保持学习兴趣,知识迁移意愿和深度学习意愿,这三个指标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仅限于课堂本身,很难实现切换场景的知识迁移,甚至在课程结束后深度学习某些相关内容的可能性也相对不高。

社会临场感维度是三大维度中得分最低的,在二级观测指标中,学生对在线交流的舒适感和自由度要求相对较高,也比较在意讨论活动中自身的参与情况,但对于交流中的信任感和主动性相对欠缺。

通过在线临场感水平调查,从描述性统计综合分析角度得到以下启示:(1)学生对教学临场感的关注远大于另外两个维度,且注意力在教学过程发生初期最高,更关注课程规则。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依赖和相信教师权威,且希望教师给予情感关注。(2)学生对认知临场感的关注尚可。相对于知识性内容,学生更加关注复合型问题。学生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内化,且持续学习动机有待进一步激发。(3)学生对社会临场感的关注较低。学生更在意在线交流中的心境和情绪,学生对持续在线交流的意愿不高,且在交流过程中的态度也相对保守,不那么积极。

(三) 在线临场感水平群体差异性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参与《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在线课堂学习的大学生的在线临场感水平,研究还从群体差异性角度进行数据分析。在统计学中,通常使用显著性Sig值来判断群体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其计算方法为使用SPSS软件中的T检验。其计算基本原理是比较不同类别数据之间有无差异。数据差异概率标准通常为0.05,将数据实际差异概率与该值进行比较,如数据实际差异发生概率小于该值,则说明数据差异的产生不是随机造成的,而是两组数据间确实存在实质性差异,即可说明两组数据在某一条件下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线临场感水平群体性差异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在线临场感水平群体差异性统计表

性别方面,显著性测量值 Sig =0.266远大于0.05,因此从性别方面来讲在线临场感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均值角度来看,女生的在线临场感水平略高于男生。首次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间方面,显著性测量值Sig=0.312远大于0.05,说明接触计算机时间的早晚对在线临场感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均值比较发现,接触时间越早,相对来说在线临场感水平越高,且初中接触计算机的学生在线临场感水平最高。在是否拥有个人计算机方面,显著性测量值Sig=0.279远大于0.05,说明是否拥有计算机对在线临场感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比较均值发现,拥有个人计算机的学生的在线临场感水平比其他学生略高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在是否在于过连续网络学习方面,显著性测量值Sig=0.015小于0.05,说明是否参与过连续网络学习对在线临场感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参与过连续网络学习的学生的在线临场感水平要明显高于未参加过的学生。为进一步分析其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哪里,对这一群体差异变量进行了分维度分析,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是否参与过持续网络学习与各分维度显著性详情统计表

是否参与过持续网络学习在社会临场感和教学临场感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即参与过持续网络学习的学生更能够在网络学习空间在线课堂学习中感知到教学存在和社会存在,更易于融入在线学习的气氛中,也能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在认知临场感维度尽管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从均值中也能够发现有过学习经验的学生更易于感知到在线学习的认知。

通过在线临场感水平调查,从群体差异性统计综合分析角度得到以下启示:(1)适度加大对男生的在线学习状态关注度。(2)重点关注大学才接触计算机的极少部分学生,以防掉队。(3)较多地提供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便可学习和完成的学习资源及任务,尽可能降低是否拥有计算机所产生的影响。(4)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在线课堂顶层设计,促进学习过程流程化体系化,尽可能降低是否参与过持续网络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三、基于在线临场感水平调查的计算机公共课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策略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进程持续推进[7]。《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兼顾理论与实践的计算机公共课,且具有理论知识点繁杂、实践操作精度高、知识领域宽、应用范围广等课程特点[8]。通过在线临场感水平调查已初步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其在线临场感的水平,通过数据分析也基本掌握学生对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的实际需求。综合在线临场感水平调查结果和课程特点为《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网络学习空间构建提供如下策略。

(一) 感知教学临场:厘清学习流程,降低知识迷航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临场感的关注很高,且非常注重网络学习空间在线课堂的相关规则。究其原因,由于绝大多数的学生缺乏持续性的网络学习体验,面对繁杂又陌生的知识点,很容易会导致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缺乏“安全感”,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便是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规则与学习指引,使其充分了解每节课的学习流程,降低知识迷航。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在线课堂中通过教师发布“学习任务清单”来解决这一问题。该清单在课前提前一天由教师统一发布,清单内容涵盖课前—课中—课后,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例如《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的“数据表的创建方法”小节,其“学习任务清单”涵盖以下内容:(1)课前思考题:你还记得access中常见的数据类型都有什么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列举的数据类型特点吗?(2)课上学习任务:【开课10分钟】师生集中总结讨论题结果,布置课上学习任务;【课上自主学习】观看4.2小节中的【使用数据表视图创建表】【使用设计表视图创建表】【使用模板创建表】【通过导入或链接创建表】四个学习视频,并完成视频后的知识点小测试;【本节最后30分钟】师生集中总结本节知识点。完成课程群中互动答题。接收课程群中本节作业素材包(涵盖基础资源和作业要求)。(3)课后作业:完成综合练习“在空白数据库School中使用不同方式创建表”。请在规定时间内将实验步骤和结果分别拍照或截图上传至本节课讨论区。通过这样一份“学习任务清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即将开讲的内容形成宏观认识,降低“教学陌生感”,并依据清单提示从前往后依次学习,从而避免造成遗漏。

(二) 感知社会临场:关注社会化互动,强化集体理念

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在线学习由于受到时空分离的影响,很容易使学生成为“孤独的学习者”,从而也较少能体会到社会化互动对在线学习带来的益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社会临场感方面缺乏主动交流的欲望,且对在线交流缺少一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但与此同时,学生对互动的舒适性和自由度又抱有一定期待。教育学原理认为,人的自我完善大多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得以完成,在线学习亦是如此。针对目前现状的解决方法是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下带动学生参与到在线学习的交互中来,使其逐渐体会到归属感与互动对学习本身带来的影响。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在线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互动”以及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互动”等形式来提升社会临场感体验。以课程中“数据库设计步骤”这一讲为例,学生完成基本的学习资料和视频观看任务后,教师便可组织一些线上社会性交互活动。首先通过第三方软件面向所有学生发放选择题小测试,一方面检验学生对描述性知识数据库设计的每一步任务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积分奖励的形式以调动师生间的交互。其次通过布置小组头脑风暴“数据库设计之我见”讨论题,引导每组学生在线上进行讨论从而形成本组的数据库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实时语音讲解和屏幕共享的方式请每组代表发表观点以实现知识交流。通过适当开展“集体+小组”的二维互动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中寻找到在线学习的归属感,此外,通过积分奖励等形式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加深信任,刺激其与他人发生交互,从而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进一步提升社会临场感。

(三) 感知认知临场:丰富评价形式,推进知识建构

教学和社会化互动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建构,促进认知发展。结合调查结果发现:在网络学习空间在线课堂中学生感知认知临场的渠道主要为复合型问题的解决以及对各类讨论题思考题的总结与反思。基于此,可以通过创设更接地气的思考与讨论活动,并且丰富评价学生的形式来促进学生认知临场感的提升。以《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表间关系”小节为例,结合“防疫”大背景,请同学们思考如果要为社区提供管理小区人员体温的数据库方案,应该设计哪些表,表的主键分别是什么,表间关系又是怎样的?通过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书本中的知识点,并加深理解从而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此外,在评价学生认知水平方面除了通过测试进行定量评价外,也可以通过谈感受说体会等主观发挥论述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尤其是在疫情防控阶段的线上教学,更需要为课程注入温度。通过学生的语音交流与文字反馈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反思程度和真实掌握水平,以及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及信息素养,这些都为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提供有力参考。

(四) 感知三场复合:提升在线临场感体验,促进网络学习空间可持续发展

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教学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三场复合共同构成了在线临场感。网络学习空间中在线课堂的优化构建离不开三场复合。针对《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框架体系,既要提供流程化的学习任务清单,也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提供个性化案例应对方案,从而将三场充分整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在线临场感体验。此外,在设计网络学习空间内容时要充分兼顾不同学生群体的特征,适当增加直接使用手机便可操作的任务,尽可能降低学生是否拥有计算机以及是否有在线学习经历等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另外,在分组学习中,要注重将男生和女生搭配分组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和一般的学生搭配分组,从而形成互帮互助的分组学习。此外,通过后台数据重点关注男生以及计算机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尽可能减少“边缘学习者”出现。在学习监控方面,借助网络学习空间数据分析功能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查看,通过平台学习预警通知推送以及同组同学互相监督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习主体加以监督,使学习者及时明晰自己的学习情况,避免迷航,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 语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整体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组织教师创新应用,实现教学应用常态化,引导学生主动应用,实现学习应用常态化[9]。”网络学习空间无论是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还是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教学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常态化发展也势必成为其未来的应用趋势[10]。在线临场感作为衡量网络学习空间质量的参考指标之一,在其建设与发展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研究将以在线临场感视角选取合适的教学平台与软件结合具体课程对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创设,结合空间功能和实际教与学环节对实施路径加以构建并对其应用情况加以探讨,从而为优化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提供新思路,也为进一步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创新发展提供实践积累。

猜你喜欢
显著性数据库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数据库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