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悦,王艳秋
(1.吉林化工学院 人事处,吉林 吉林 132022;2.吉化第一实验小学,吉林 吉林 132022)
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的面临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面对逐年增加的养老金支付的巨大压力,诸多国家的对策采用延长退休年龄。日本、欧美国家把法定退休年龄从60周岁提高到62~70周岁不等。
延迟退休,不是传统意义上民众所说的退休时间延迟,实质上,指的是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增加了[1]。各个国家对于退休年龄的要求,也是指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要求。
延迟退休年龄,民众就面临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增加,缴纳养老保险的金额增加。那么对于现今社会,平均寿命的增加,整体出生率的下降,导致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社保制度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制造财富的人越来越少,领钱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社保制度需要保持养老金持续增长。在这种状态下,除非经济一直大幅度增长,才能保障社保制度正常运行。经济的波动,如2020年全球新冠病毒爆发对经济的影响,必然加重社会福利保障的压力。延迟退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财政的收支结余能保证社会的稳定。
中国劳动力人口总额近年出现持续下跌现象[2]。2018年劳动力人口为89 729万人,2019年为89 640万人,劳动力人口下跌了89万人。劳动力短缺也是社会老龄化面临的巨大挑战,即使中国推行“二胎”政策多年,2019年人口出生率较2018年继续下跌,并创出1952年以来的新低。延迟退休政策可以保持劳动力的社会供给。另外,老同志们的经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延迟退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保证这些财富的传承。很多高精尖人才在行业甚至领域都是领军人物,退休之后多会被返聘回原岗位。高层次人才延迟退休政策也在稳步运行。
退休之后可以多领养老金,更好地提高退休后的生活待遇[3]。延迟退休,可以延长很多人的社会参与时间,在心理上可以保持原有的身心状态,逐渐接受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
延迟退休政策在设计初期,赞成和反对者各有理由。国家推行“延长退休是国际惯例”的说法不能说服民众。
延迟退休看似可以增加个人收入,传承技术经验。但是更多的企业员工、自主创业等个体经营人员、非正规工作人员、劳务等临时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差,责任任务繁重,体力劳动等非自愿延迟退休人员,面临的是“被迫还要再干几年”的状况。而且,收入可能因为就业形势的紧迫发生减少。对多数人来说,延迟退休对个人的生活保障有很大风险。
高校应届毕业生对劳动力的补充是充足的还是短缺的,各行各业可能都有自己的论断[4]。我国前段时间出现的“用工荒”现象,这不是劳动力数量短缺,而是相应的岗位没有符合岗位需要的劳动力,是质量短缺[5]。根据官方数据报道: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可能高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而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达1 071万人,大学生人数达新高。这些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和延迟退休,给社会带来的究竟是劳动力补充,还是就业压力[6]。
从延迟退休政策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看来,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撑[7]。国家采用减税降费政策鼓励企业雇佣延迟退休人员。国家的减税降费政策,从劳动力成本和资本成本分析,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对于市场,劳动力成本和资本成本相比较,市场会更倾向于选择成本低的要素,放弃成本高的要素。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推行,劳动力成本的继续降低,市场会更加倾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增加就业率[8]。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强烈的岗位竞争,老龄群体只有技术经验是不够的,新技术新培训也是提高延迟退休人员就业竞争力的方法。
相关政策的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等措施,国家和市场机制正在给更多的劳动者创造就业的机会,也是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代际平衡理论中,福利待遇是平衡的,如果前一代人消耗了更多的资源,下一代人就有更少的资源可以利用。社会福利效应亦如此。一代人享受过高的福利水平,下一代的福利必然会有所减少。所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不仅要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又要稳定维护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如果青少年的负担过重,破坏了代际平衡,那么要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更加困难。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人力资本积累,提高质量,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运行。在代际理论的支撑下,需要对资源配置和就业机会进行必要的代际转换。已经执行的延迟退休政策和即将推行的政策一样,都会使原本退休人员继续工作,那么养老保险机制就要对这一代人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平衡[9-10]。
从总体上看,延迟退休产生的社会福利效应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如能够增加社会劳动力,缓解国家养老金财政支出等。但对不同人而言,福利有着千差万别的效用。高收入和稳定群体多希望延迟退休,一方面可以延续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而对于很多被迫工作的人,如有毒有害、矿井等高危重体力劳动人群,从原本的提前退休,到正常退休,都是难以接受的。因此,行业、阶层、单位性质等的差异使延迟退休带来的社会福利效用也不同。如果延迟退休政策可以考虑即将适龄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就业结构、行业差别、执业需求、学历层次、技术开发等诸多方面的现状,引入弹性灵活的延迟退休机制,让某类个人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从而在总体上力争均衡增加社会福利。
我国在延迟退休年龄制度设计方面,推出了“副高以上女干部延迟退休(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和吉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的吉组通字[2015]13号文件)”“高级专家延长退(离)休年龄审批”等政策。部分政策已经实施。在处理养老问题上,我国于2014年10月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政策(吉政办发[2015]37号文件),此政策标志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结束“双轨制”,步入“并轨”。2015年,国家实施“副高以上女干部延迟退休”政策。政策推行的同时,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分别于2014年10月(吉政办发[2015]37号文件),2016年7月(吉政办发[2016]79号文件),2018年7月(吉政办发[2018]46号文件)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进行调整。
延迟退休要达到的效应,究竟是为了维持社会利益分配的公平,还是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社会利益分配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民众不能接受的是差别太大。于是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以社会稳定为出发点的。经济学理论中,国民总收入是社会福利提高的基础,国民收入的增加,分配程度的公平公开,才有利于社会福利水平的稳步提高。由此可见,社会福利水平的增长机制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分配公平。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需要依靠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需要生产效率。而以效率为目标的生产,必然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社会福利的总体提高,需要用收入再分配的方式缓解这种不均衡。因此,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福利总体提高的保障。日臻完善的科学的延迟退休政策才能够稳定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象,给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延迟退休作为老龄化的解决方法之一,延迟退休政策利与弊,相应的保障措施也是社会养老保险机制研究的重点。面对老龄化的强烈冲击,延迟退休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是延迟退休可能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不要停留在现有社会思维定式上,要用新思想、新思路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