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

2021-04-13 02:42李晓华武敬杰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文科话语应用型

李晓华,武敬杰

(吉林化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为2035年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1]”。

一、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必要性

新文科建设的程度决定着文科课程功能能否最大化发挥,这是学界共识。为此,国外内学者对其颇为关注。美国希拉姆学院2017年率先提出的 “新文科”概念,是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2]。国外名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较早尝试了跨学科的深入探讨,斯坦福大学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在线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国内学者认为,新文科是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3]。还有学者指出,新文科建设要在传统文科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意义[4],课程内容摆脱单学科化、导论概论化,增加课程的学业挑战度,打造通识教育“金课”。

思政课属于新文科通识课建设范畴。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建设“新工科”,也需要建设“新文科”。2019年是新文科建设元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全面推进包含新文科在内的多个新学科建设。新文科建设致力于培养能够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需求,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国际前沿视野、家国情怀的一流人才。同时,新文科建设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强调人文学科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相结合[5]。因此,思政课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人文社科课程之一,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需要努力深化其改革,与专业课交叉融合,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不断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和实践要求,以增强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大学生思想观念、精神价值等有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也是新文科建设的价值所在,以此回应新文科建设当中要求高校培养人才要服务于国家、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等基本宗旨。总之,应用型本科思政课改革应当构建“全”“新”“特”“尖”的课程体系,守“育人”之初心,走出具有时代特色、兼具国际视野的思政教育发展之路。因此,如何紧密联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来对接新文科背景下思政课教育教学,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 教学理念要与应用型本科高校需求匹配

教学理念是思政课教师在实施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基本问题的深层次的规律性认识[6],也是思政课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导原则和信念。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理念应注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应用型本科高校需求的匹配互动,探寻其中应遵循的内在规律,新文科背景下注重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回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基于此,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改革应着重探讨: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成人与成才相结合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理念,这是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体现了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育人的“范围全”。

(二)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精神需求互动

教学内容是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核心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信息量非常大而快速,也会对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有一定的认知和思考,这同时也给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新文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回应这种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根据这一变化如何及时做出调整。因此,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改革应从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教学体系、提炼有效教学问题、回应重大现实问题三个核心板块来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实现与学生精神需求互动,以解决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从教材体系向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的教学体系进行有效转化,回应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没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是开展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第一个抓手,体现了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育的“内容新”。

(三) 话语体系要守正创新

话语体系是思想和语言的结合体[7],是特定的言语方式,并有其特殊机制。不同教育价值取向会催生不同的话语方式,产生不同的话语意涵,形成不同的话语场域效应[8]。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恩格斯曾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话语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最能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9]。在当代中国,政治话语表达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话语形式。政治话语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成员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程度。然而,政治话语基于其固有的政治属性,必然包含着大量的富有时代色彩的政治词汇,这些词汇从其表达方式来看,与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用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最终演变为认知层面的张力。部分社会成员在受教育程度、知识背景、成长经历等因素的作用下,对政治话语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话语的守正创新,关键在于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政治话语虽然具有不可动摇的政治属性,但是它能够以一种更加具有亲和力的方式表达出来。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政治话语,并不完全等同于政治文件中的政治话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主观能动性极强的教育行为,它的开展必须面向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劳动实践和政治实践,从而将政治文件中的政治话语转化为面向受教育者日常生活的政治话语。政治话语的守正创新,一方面要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正,另一方面要开创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表达方式之新。让日常生活的各种元素充分围绕在政治话语的周围,使这种话语成为一种带有“烟火气”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而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与共鸣。这是开展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第二个抓手,体现了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育的“特殊性”。

(四) 教学模式要大胆探索

近些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多种教学方法被广泛使用,教学实效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事实上,学生到课率低、抬头率低、点头率低的现象依然存在,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尚显不足,课程对学生的实际影响还有待增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种情况会更加凸显。思政课的改革要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维特点,对交互式、翻转式课堂、线上式、直播式等与新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大胆尝试与探索[10],以解决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落后、点头率低等缺陷,回应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怎么教的问题。这是开展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第三个抓手,反映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育的“技术尖”。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改革实践与创新路径

吉林化工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并在思政教学和育人方面实现了一定的创新与发展。

新文科背景下,吉林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以专业课的工程认证为触发点,将思政教育同专业课相对接。马克思主义学院多次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五门思政课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尝试多条腿走路,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学内容上强调结合理工科专业来讲,不能一味地空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或者人生理想等。思政课以往教学效果不佳,无非是学生认为思政课空泛,学生本身缺少学习内动力。那么要解决空泛的问题,一定是与专业课结合起来,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这几门思政课,正在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专业兴趣、专业前景、专业价值来进行改革。同时,吉林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注重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守正创新,在守住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底线的同时,积极研讨符合青年大学生语言特点的话语方式运用于课堂,这既能实现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同时又适应于高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为应用型专业增添教育特色和育人内涵,更是思政课在国家提出“新文科建设”后的必然路径,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思政课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以道德的利弊去评判专业实践的价值。同时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能够为理工科专业教学带来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借鉴与启示,它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批判思维、辩证思维等去看待专业实践的客体和过程,从而不断推进学生专业实践的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来源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运用,另一方面则来自自身对于专业知识运用的创新。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相关的专业社会实践,这是一种应用目的创新。学生也可以实现在实践上的学科交叉,这是一种价值创新。但无论怎样,这都离不开学生对于创新思维和自身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思政教学结合理工科专业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建立专业精神,这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吉林化工学院对于应用型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以创新型、技术型人才作为目标,在这种人才发展的要求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以思政教学引导学生开展专业上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实现理工科专业学生个人的人格发展,也能带动其专业能力上的有效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思政课教师也应具有一定的格局,善于并乐于指导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增强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的理论功底,吉林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成立了“重大会议精神宣讲团”和“社会前沿问题研究中心”,同时服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这不仅为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理工科专业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应用价值,同时也将工匠精神融入理工科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不断培养自己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从而实现个人的综合发展。

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学的交汇点在于实现人才的培养,思政课教学需要借助于专业教学实现其应用价值,而专业课教学也需要思政教育在社会实践的价值取向等方面为其指明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统一,并且需要借助互联网机制不断加强两者融合育人价值。吉林化工学院在疫情期间,开展以抗疫、防疫为主题的思政教育线上活动,这能够增强学生的担当意识,并且以当前的抗疫精神引导自己的专业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动力。互联网能够深化思政教学和专业教学的课程融合,不仅实现教学内容的复合化、多样化,同时借助于多媒体形式能够实现教学手段和学习手段的创新化,这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以互联网虚拟情境开展相关的专业实践,引导学生以更加立体、客观的方式明确专业实践的效果和社会影响。互联网整合思政教学和专业教学的优势,在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中能够学习到更加多元化的课程,并且借助于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实现多学科学习和实践效果的整合,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多学科学习和实践的综合能力,这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新文科背景下实现了新的育人格局,促进学生在专业能力和自身人格上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文科话语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孙文科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