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秀珠
我校是一所县级市第三阶梯的普通高中学校,学生来自农村和山区,英语是劣势科目,经入学测试,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地读好单词和句子,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低,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总体不强。为提高我校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素养,把控好课堂活动质量,引入“英语课前故事”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训练学生自主练习和协作练习,切实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英语课前故事”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直接指向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的整合,将学科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讲故事的各个环节符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宗旨和要求。
“英语课前故事”要求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活动:“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梗概”。这一活动是一个操作性强的热身教学环节,加入课程教学计划后,通过学生的双向活动,向课程持续注入新的、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具体实践步骤如下:
1.课前准备故事环节:学生每6个人分配到一个小组。演讲者负责查找故事,在小组内试讲,小组成员给予点评和指正。
2.课前故事展示步骤:上课前五分钟的时候,演讲者在黑板写出本故事的关键词或者标题。教师带读关键词—讲故事—学生就故事提问题和回答问题—所有学生写出故事梗概(讲故事者写在黑板上),形成了“课前讲故事七步骤”。
步骤一:演讲者课前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全体学生记笔记。
步骤二:师生读关键词。
步骤三:学生讲故事(第一遍)。
步骤四:听众就故事内容用完整的句子提问,可以是学生对学生提问,或者教师对学生提问。
步骤五:学生再次讲故事(第二遍),必要时教师讲第三遍,旨在让听众听清楚故事内容。
步骤六:全体学生用1~2句话写出故事梗概,讲故事者板书故事梗概。
步骤七:教师点评故事梗概并改错。强调写出正确的句子,故事概括完整度在其次。
图1 七步骤流程图
在以上操作中,课前准备阶段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演讲者要事先在组里演讲一次,组员要指出不足之处。这个阶段整合资源,让语言能力好的学生能带动能力差的学生,帮助纠正演讲者的发音问题,一起完成演讲任务。以下是一名学生的故事稿,这一故事稿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原文,第二部分是生词表,第三部分是故事梗概。第一部分故事原文中,学生的符号标识,体现了平时课堂训练学生关注句子结构的成果,培养学生识别主语(双下画线)、谓语(下画线)和关联词(画圈)的习惯,斜杆是学生在朗读时的断句停顿标识。(见图2)
图2 学生的故事稿
通过初步设计和修正训练环节,讲故事阶段中的七个精选步骤被固定下来,让学生清楚整个讲故事环节的操作过程并且节约操作时间。
讲故事前:“步骤一”目的是为学生听懂故事做准备,有关键词的提醒,协助听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尽可能听懂一些内容。要求学生记笔记是为了强调学生的日常词汇积累。
讲故事中:“步骤三”学生讲故事可以脱稿,也可以念稿子。念稿子能帮助语言能力差的学生自信地讲出来,鼓励他们有感情地、口齿清晰地朗读,同时准备稿子也是他们自主学习的阶段。
讲故事后:“步骤四”就问题提问,如果是简单的故事,就让学生提问;如果故事有一定的难度,就由教师提问,旨在检查学生是否能听懂故事。“步骤五”再次讲故事是让演讲者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也是为了方便其他同学听懂。这个环节中,如果学生发音特别不清楚,教师会用演讲者的稿子,把故事再讲一遍。确保大多数学生听懂故事的大部分内容。“步骤六”写故事梗概(大意),演讲者书写在黑板上(属于有准备的,如上述学生例子),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写。
在教师点评和纠错阶段,学生的故事梗概基本上是自己写的,反映他们的写作水平,他们写的句子是很好的改错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改错,最后再由教师修改。要求学生至少能独自写出一至两个句子,如果实在写不出来,可以参考黑板上的文段。训练过程中,要求按照英文常用的句子结构“Sb did sth”或“Sth/Sb was…”。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灵活应用句式,语言能力差的学生要能写出正确的英文句子,不要求内容完整,但要求句子结构正确。
例析改错环节:学生写的故事梗概:The boy wanted to buy things but didn’t have enough money and the next morning he gave it to the boss.
教师点评和修改:该学生能写出基本的句子结构,能抓住故事的关键信息点,如时间、人物、事情、结果,能准确使用过去时态,拼写没有错误,但故事衔接还有待改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漏掉故事中部分关键词。因此,教师在黑板上改动句子如下:
The boy wanted to buysomethings in a shopandhedidn’t have enough moneytopayforthem,butthebosslethimtakethegoodswithoutpaying.Asanhonestboy,he gavethemoneybackto the boss the next morning.
“英语课前故事”教学实践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科语言素养和学习能力。学生在讲故事前的小组活动中,运用了探究、反馈和合作的能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训练了听说能力,其他听故事的学生通过观察和聆听,在提问和写故事梗概这一过程中,学会了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提升了语言能力。我们通过笔试、口试和调查问卷来了解“英语课前故事”教学实践的成果。
在实践教学前,本班英语在月考中年级平均分排名第八名,优秀生比例是11%,低分层学生比例为13%.学生书面表达卷面得分率为54%,空白率3%。经过一学年的“英语课前故事”训练,该班级的月考平均分排名跃居年级第二名,优秀生比例提高到了21%,低分层学生比例降低到6%。学生书面表达卷面得分率提高到67%,空白率降低到0。
研究者在研究前和研究后增加了口语测评。测评的内容包括朗读和对话,所有学生在研究前和研究后的口语成绩有了很大的变化,口语平均分由原来的61分提升到了74分。学生的自信心和朗读的能力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升了。
为了充分论证“英语课前故事”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我们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以下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构进行详细分析。
成果一:朗读能力有所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有所发展。学生能比较流畅地把故事朗读出来,学生会自己划分句子的停顿。为了上台讲好故事,他们努力训练口语发音。90%的学生在上台讲故事前都会有自我演练过程,在演练的过程中,学生会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方法。
成果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所提升。讲故事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句子意识。他们基本上能读出和写出相对完整的句子。学生会在故事的稿子里运用所教的识别语块的方式画出关系词以及主谓语,说明他们能较好地识别英语句子。
成果三: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习惯,学生更具合作性。小组里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帮助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互相学习,互相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持久性。演讲者主动在讲故事前组织小组活动,在小组中练习,组员提供反馈。问卷中了解到学生在听其他同学讲故事的过程中,也能有所收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练习不仅为讲好故事做准备,也锻炼了口语发音以及积累了词汇。
表1 问卷统计数据表(一)
成果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完成讲故事的任务,学生能收集故事素材,对素材进行解读和消化,学会寻找自己能讲、同学们又能听懂的故事。
成果五:从调查问卷反馈中,有72.5%的学生认为讲故事培养了自信心,有67.5%的学生认为锻炼了发音和积累了词汇,还有50%的学生认为学会了如何概括故事。也有40%左右的学生提高了查找信息的能力,逐渐熟悉了英语的句子模式。并学会了一些有用的表达方式。(见表2)
表2 问卷统计数据表(二)
成果六:养成了积累英语语言材料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写下一些词汇(一些稍难的词汇,演讲者会写到黑板上,让其他同学抄写学习)。听完故事后,每个学生尝试用1~2个句子概括故事。这项是我们的常规课堂作业,听故事环节记录相关的听和写的笔记,达到每日积累的目的。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们还了解到学生在态度、价值观上的改变。
首先,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课前认真准备,因为课堂上要朗读故事,尽量让同学们听懂,这样能表现自我,所以学生会全力以赴,主动练习。其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课前的准备和小组练习,他们自主协作,养成自我查阅资料和语言自我训练的习惯。最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有所提高。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对英语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语言,需要学以致用。学生在学习任务中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表达能力,还看到了同学的潜力,学会了相互取长补短,学会了交往与合作学习。
“英语课前故事”这一实践研究始于问题,旨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根植于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值得一线教师实践推广。整个研究过程中,为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的小组活动和个体进行辅导,树立典型,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课堂时间有限,要优化和控制好各个步骤的时间,不能过多占用教材授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