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四步法” 妙引想象力
——以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为例

2021-04-13 03:51姜凌佳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一棵树习题想象力

文∣姜凌佳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胆想象”是专门的习作单元,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单元。《我变成了一棵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的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直接指向表达。同时,课后习题也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而设置,是教学的指南。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情,激发兴趣的基础上,立足单元整体,先引导学生在阅读交流中,走进奇妙有趣的想象世界;再启发学生联系展开想象,拓展思维,大胆说出自己的想象故事,为后续的学习铺路搭桥。下面,本文就执教的《我变成了一棵树》为例,谈谈想象策略教学中“四步法”的尝试与运用。

一、寻根,让想象有据可凭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在单元说明中指出:“本单元以激发想象,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为核心,所有的内容都是为这一核心目标服务的,不论精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都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把“感受想象的大胆与神奇”作为出发点,把“激发想象的兴趣”作为落脚点,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拓宽想象思维,为单元习作积累经验。

1.一以贯之,固守学生本位

《我变成了一棵树》作为一篇童话故事,语言轻松活泼,内容贴近儿童,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故事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的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为了保持文本的新鲜感和想象力的神妙感,教师在课前不安排课文预习。那么,学生在初读课题后,必定会产生疑问。

生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生2:“我”是怎么变的?

生3:“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

通过质疑,教师把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作为贯穿全文主线,以问引学,充分体现“学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2.激发兴趣,唤醒生活体验

学生在学习完《小真的长头发》一课后,已经初步感知了想象的魅力,明确了想象不仅要大胆、丰富,还要清楚。但是由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学习方法缺乏体系,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认为,还是要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提炼方法,让想象有据可凭。

为了不打断想象的思路,本课的字词教学不安排集中识记,而是采用随文正音和课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直接聚焦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变成一棵树?”学生能快速地找到答案:因为“我”想逃避吃饭,尽情玩耍,这才变成了一棵树。教师随机板书:“原来,我们的想象可以从自己的美好愿望出发。”这一策略的提炼,不仅是对学生问题的解答,也是文本发出的信号:我们的想象不是信马由缰。其后,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话匣:你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吗?如果你能变,你想变成什么?学生的兴趣瞬间被点燃,唤醒了他们内心的表达欲:想变成天空飞翔的小鸟,想变成海底探秘的鲨鱼,想变成给世界送去温暖的天使,想变成驰骋战场的坦克……不一而足。想象因自己的美好愿望而起,在奇妙、大胆中也有了温度。

二、问法,让想象有章可循

王荣生教授在《写作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出:“理想的写作教学必须是基于学情的。”

那么作为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练笔,教师也要以学生的感受、体验和可生长点作为设计的起点,让学生有机会回到自己的生命现场,使其发现想象的美好,并乐于表达。

在磨课过程中,教师曾在“长满鸟窝”这一板块中安排了练笔:

1.聚集第6自然段:“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2.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形状?

3.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棵树,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说一说吧!

4.出示句子练习: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 的树: …… 。

试教下来,教师发现,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对鸟窝形状的想象上,内容比较单一,思路不够开阔。为了更好地衔接学生的美好愿望,也为了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想象带来的美妙体验,教师对练写的内容做了调整。

结合《课堂作业本》题目,引导学生仿照第4自然段,使想象的过程更清楚:

1.聚集“我”是怎么变成一棵树的?

2.指名交流。

生1:“我”心里想着,就发生了变化。

师:真是不可思议!

生2:“我”觉得身上痒痒的,就发现许多小树枝从“我”身上冒出来。

师:太神奇了!那“冒”可以换成“长”吗,为什么?

生3:我觉得不可以,“冒”比“长”的速度更快。

生4:我也觉得不可以,因为“冒”是不顾一切地长出来,非常神奇。

3.句式比对。

师:如果老师把“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这部分去掉,你们觉得如何?

生5:这样就没有神奇的感觉了。

生6:这样就把“我”是怎么变的过程给去掉了。

师:是呀,就像《小真的长头发》一样,我们的想象不仅要大胆、丰富,而且要清楚。

4.仿照第4自然段,把自己想变和变化的过程写出来。

5.分享、评价:关注愿望的美好、想象力的神奇、用词的生动等。

通过比对、模仿,学生有了语言运用的支架,他们想象得清楚、具体,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神奇想象。有学生写道:“我真希望变成一个汉堡,这样就可以在饿的时候饱餐一顿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火辣辣的,低头一看,我的五官缩小成了一块可口的鸡块,我的双手、双脚变成了两片金灿灿的面包。呀,我真的变成了一个汉堡。”这样的想象无疑是源自学生内心的,他们在经历文本学习的过程中,有章可循,习得了大胆想象的方法,也品味到了想象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三、得言,让想象有序可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单元说明中,明确指出:精读课文在内容理解和语言积累等方面不宜作过多要求。学习两篇精读课文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丰富、奇妙的想象,为单元习作积累经验。对于这样的习作策略单元教学,教师应精准把握编者意图,充分挖掘教材习题资源,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式学习等途径,使其感知想象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1.指向习题,感受奇思妙想

部编本教材中,课后习题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也是教学设计的指南。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课后习题,对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实现单元语文要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变成了一棵树》安排的课后习题是:

(1)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师在紧扣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即“英英变成一棵树后,会发生哪些奇妙的事情”,依照这两个课后习题,聚焦想象的天马行空和不可思议。根据学生的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提炼故事中四件有趣的事情:①长满鸟窝;②住进动物;③妈妈分食;④“我”流口水,引导学生发现英英的想象是富有变化的。这环节既是对故事情节的概览,也是对想象策略的提炼。随后,通过自主阅读、同桌交流的形式,聚焦“有意思”,与英英一同体验一连串变化多样的经历,放大了想象的细节,也无形中启发学生敢于想、善于想。

2.多维体验,放飞想象

学生对课文中“有意思”的想象充满了好奇,为了发挥好文本独有的教学功能,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聚焦“住进动物”和“我流口水”两件事情。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转换角色,多角色朗读等方法,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读、演,把童话的语言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更为丰富的想象力。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哪些想象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

生1:树上一般都是住鸟的,可是这棵树上却住了好多小动物。

师:都住了哪些小动物?

生1:小鳄鱼、小刺猬、小白兔、小狐狸、小松鼠。

师:多么神奇,这简直成了一个动物乐园啦!

师:现在,老师就成了这棵树,小动物们,快住到我的鸟窝里来。谁来做小鸭子?(教师弯下腰,靠近学生)

生2:嘎嘎——嘎嘎(学生扮演小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轻轻一跳)

师:这只小鸭子轻轻一跳就住进了鸟窝,真是轻而易举。那谁来做小鳄鱼?

……(师生进行情境还原)

师:你还觉得哪里特别有意思?

生3:大树居然也会肚子饿,还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太不可思议了。

生4:我觉得小狐狸、小鳄鱼、小松鼠、小白兔的对话特别有意思。

师:谁还觉得这里特别有意思?

生5:小狐狸居然以为树上滴下来的水是天上在下雨,小狐狸猜是小虫子撒的尿,小白兔还以为大树哭了,它们的猜想也太有意思了吧!

师:其实这是什么?

生:大树的口水。

师:真有趣!那么请四个同学来演出这个情境。(请4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聚焦想象“有意思”的同时,开阔思路、指导方法,不断启发、不断具象,持续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对文本的感知,提升他们对想象世界的认知深度和广度,也进一步丰富对想象“变化多样”的理解。

四、探意,让想象有体可成

习作单元各项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读课文对后续教学的开展起着铺陈作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想象的奇妙、初步了解想象的方法后,尝试着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让自己的美好愿望在想象的世界里得以实现。为了调动学生的创编热情,教师设计了“想象”护照,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

“想象”护照想变什么? 故事里有哪些人物? 变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神奇指数☆☆☆☆☆

借助“想象”护照,学生畅所欲言,同桌之间点赞评价,互提建议,不仅拓宽了思路,而且充分感受到了想象带来的快乐。有了提纲式的梳理,学生后续的创编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部编本教材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想象”为语文要素的教学内容呈序列排布在各册教材中,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结合习作单元整体性的特点,贴合学情,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条主线,通过“四步法”的运用,使单元语文要素落地,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个性徜徉、恣意放飞。

猜你喜欢
一棵树习题想象力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看见你的想象力
你是一棵树
别让想象力“绑架”了美术教育
一棵树七个人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一棵树(外六首)
窗外,一棵树(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