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王学红 严云飞 杨爱荣 杨勇莉
【摘要】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本文旨在探索消化内科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和实践方法,有机融合专业知识传授和核心价值观传授。
【关键词】课程思政 内科学 教育
【基金项目】1.2020年青海大学临床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内科学课程思政”(项目编号:qdlcxy-202003);2.青海大學2020年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程培育项目:内科学(项目编号:SZ2019);3.青海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编号:2019-SF-L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5-0034-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目标都是立德树人,其内涵都是育人[1]。立德树人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优秀医生,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把医学的新理念、新技术运用到自己的医疗实践工作中。
一、内科学课程基本情况及课程思政现状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是研究和诊治人类各系统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内科学包含人体各系统和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它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所论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整体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整个临床医学的基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9版内科学中,消化系统包括25个章节,学习包括理论学习,见习、实习及毕业后学习。消化内科学课程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2.能力目标:(1)包括对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以及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析处理能力。(2)掌握常见操作技术:如腹腔穿刺术。(3)通过示教了解一些内镜检查及治疗。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争培育出有道德、有文化、有自信、有职业操守,有科学精神,有创新思维的医务工作者。
传统的医学院内科学教育教学中,大多只注重内科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与培训,对于医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则有所忽略。而随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举措,我校大力推进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挖掘和赋予了内科学新的内涵,十分注重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立德树人。
二、消化内科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内容
内科学涵盖人体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对于准备献身医学事业的医学生,“内科学”是做好未来职业准备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根据内科学课程特点,本教学团队成员在多年教学经验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德育教学。
消化内科学教学中部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下:
1.消化系统总论。思政元素:新冠疫情,播放习近平总主席为钟南山教授颁授“共和国勋章”,为张伯礼教授、张定宇教授、陈薇教授颁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的视频片段,使学生切身感受体会到大医精诚、奉献精神、救死扶伤。实现形式:播放视频、学生发言。
2.慢性胃炎。思政元素:讲述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等理论知识外,可引入当今比较热门话题“医生开大处方、大检查”,告诫学生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具备基本的医德。实现形式:案例式。
3.消化性溃疡。思政元素:喝细菌求真相的科学狂人:巴里·马歇尔教授——幽门螺杆菌之父,证实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实现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
4.肝硬化。思政元素:讲述肝硬化病因时,乙肝是我国肝硬化主要病因。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乙肝属于乙类传染病,要求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控信息系统上报。实现形式:问题式、启发式。
5.结核性腹膜炎及肠结核。思政元素:开篇讲述我国结核病专家:钱元福坚守的人生信条——“爱国是我的第一奋斗目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形式:案例式、经典阅读。
6.消化道出血。思政元素:模拟诊疗经过,讲述诊疗过程及护理过程中的细节,体现人文情怀教育。实现形式:情景模拟。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1.讲授法的应用: 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现场讲解直接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大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传授知识比较直观,便于启发学生。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适当的对知识拓展和延伸,讲授思政内容。如讲述消化系统总论时,结合目前新冠疫情,讲述“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教授,与“毒”赛跑,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的事迹,进一步延伸到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及敬业精神。
2.问题引导法:在讲述新课的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如:讲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时,设置提问;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呢?进一步讲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马歇尔和沃伦教授成功培养幽门螺杆菌,马歇尔教授通过“喝细菌求真相”的方法,向医学界证明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的主要病因。进一步诠释科学研究需要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3.案例教学法: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挖掘案例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思政元素,与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医学人文有机结合,把“盐”溶于“汤”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消化内科学专业课堂教学全过程。
4.在临床见习及实习临床带教中厚植人文情懷。在临床实践中,开展小讲课、教学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多形式、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从工作日常,从细节引导学生关爱病人,树立责任心,培养责任感,恪守医德,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对科学的追求精神。
5.充分应用网络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微信群、QQ群、云班课推送课程信息,发布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学生提交作业,教师在线批阅作业。引导学生参与课程,主动思考。在微信群中,开展病例讨论,学生们积极留言交流,教师引导和总结,并引导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收获情况,教学互长,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整个学习过程中,杜绝学生抄袭作业,实际上也是诚信教育。
四、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明确了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根本任务,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实行课程思政教学后,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为评价教学效果,我们教学团队将PDCA循环理论引入消化课程教学中。做好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效果,通过相应的课后评价,进行授课反馈,带教教师与学员进行双向评价,从而进一步改进授课方式及手段,完善课程内容,这一过程称为 PDCA。PDCA 循环法已越来越多运用于医院及临床教学管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我们制作《消化内科学》课程内容教学效果评价调查表和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调查表,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但总体上说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仍然是一个难题。有文章提出可通过直接指出思政点,让学生写思政感想的方式来评价。笔者认为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标准化病人(SP)评分作为评价内容之一。
医学生在学习内科学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医疗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医学生不忘初心,牢记医者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尚处于全面推进的起步阶段,我们希望通过医学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探讨,逐步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医学课堂,培养一个个掌握医学知识、医学技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医学生。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如教师的自身素质需要提高,需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要解决如:为了思政而思政的问题,探讨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的比例等问题,通过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今后将继续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设计实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达到传道授业解惑,达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2]朱亮,胡杨,宋秀莲,王振文,黄志铨.PDCA循环法在诊断学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 12(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