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清 王潇 宣爱国
【摘要】目的:立足于本科《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着重介绍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小班教学在该课程方法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教学效果,为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2019级和2020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小班教学。统计两个实验组的学生的标本考试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的学生标本考试和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显著(P <0.05)。結论:理论实践一体化小班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本科《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理论实践一体化 教学改革 系统解剖学 临床专业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2020123113)。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030-02
一、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向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一阶的人才培养要求——必须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实施目标。为了和这种教育目标相一致,高校就必须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之相伴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构建全新的理论结合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1]。
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2],该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一学年,由于大一的学生缺乏医学背景,还未能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加之解剖课程的记忆点很多,结构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相对困难,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相对其他课程而言,该门课程的考试不及格率较高。因此,如何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学习积极性是系统解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以理论实践一体化小班教学的学习方法开展解剖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将课堂设在解剖实验室,从而做到讲练结合,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并能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541名和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546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级临床医学为对照组,2020级临床医学为实验组。两个实验组的学生在入学成绩和师资水平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为了有效评估理论实践一体化小班教学对《系统解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根据课程实际和现有实验条件,对比各章节的教学内容,考虑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需求,最后确定将运动系统内容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应用探索。笔者针对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传统授课方式,即教师首先通过PPT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授课;随后在实验课中引导学生对前述理论课重点内容开展复习和回顾,并借助解剖图片、标本模型等辅助性资源讲授解剖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最后学生观察标本,教师进行总结。对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小班教学,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案:
(1)教学环境的要求
教学环境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小班模式”实践的条件。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我们将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解剖实验室,每个实验室由两间组成,外间为理论授课室,内间为标本观察室,内外两室相通。
(2)学生分班
上课以小班单位,设定30人为一班,具体人数可有±3人的波动,每班提前分好4组学习小组,每组7~8 名学生,小组长负责制,每组围着一个标本柜学习标本。
(3)资源分类:
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协同标本、模型、挂图、多媒体以及数字生物系统等设备器材,整合运用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提高资源利用率。
(4)课堂实施
根据教师提前布置的内容在学习通上完成课前预习; 课堂上先讲授需要观察的标本及课堂要求,并通过实物标本、模型、挂图进行直观地边讲授边示范,讲授完成后让学生自己观察标本,对于解剖学的一些微细结构及整体布局在标本上观察不清时,如颅骨,可利用数字人系统为学生认识复杂的人体结构提供清晰的模拟图像,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运动系统和人体实际生活连结紧密,学生兴趣较大,要掌握理解人体各部分形态和结构,必须通过认真观察、亲手触摸才能做到观其“形”,识其“态”,在学生观察标本的同时,增加活体表面观察,鼓励学生生在自己身上或同伴身上找位置,并彼此之间做评价,活体观察有助于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学生观察完标本后,根据学生的问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标本示教,分组示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看到老师示教的结构,每堂课末尾留出10~20钟左右的时间,教师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对成员的操作状况进行评价,并且为其讲解下一节课所需要预习的内容。
(5)教学效果评价
标本考试:分别对两个实验组的学生进行标本识别考试。教师提前在学习通上面出多套标本考试题,每套试题含10个解剖结构,共100分。学生随机选择一套试题作为考试题目。根据学生的作答数据,将最终分数设置为优秀(90~100)、良好(80~89),及格(60~79)和不及格(<60)等四个等级。运动系统理论考试,试卷包括选择题25题,分值为50;简答3题,分值为24;论述题2题,分值为26,试卷满分100分。
(6)延伸课堂
实验室每周定期开放、配备系统解剖学数字人系统、人体标本模型等。解剖实验室的开放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时间,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标本。充分运用课室多媒体工具和教学手段,如:通过“学习通”上传教学资料和视频等信息,建立讨论区,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延伸。通过互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知识掌握情况,检验学习效果。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标本考试成绩以n(%)表示,采用χ2 检验, P <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理论考试成绩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标本考试的成绩对比
标本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χ2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中优秀和良好人数比例显著提高,不及格人数比例明显减少(χ2=6.25,P < 0.05),见表1。
(二)理论考试的成绩比较
理论考试的目的是检测两个实验组的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对比两个实验组的学生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总分和简答题的平均成绩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且差异值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四、讨论
本研究对理论实践一体化小班教学在《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教学活动过程的开展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采用不同方式教学的两个组开始课程后的标本考试和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表明,理论实践一体化小班教学提高了学生标本考试和理论考试的成绩,充分说明理论实践一体化小班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使师生互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能够全面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最重要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课程结束时,通过各个班的带教老师反馈: 学生的出勤率和作业完成率较2019级都有提高,说明这种学习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缝衔接起来,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讲理论课,后上实践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有数天间隔,故造成一定程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同时,对于一些较难掌握的章节内容,还需占用实践课部分时间进行理论内容的回顾,造成课时浪费。但如果不回顾直接进入实践课学习,则会影响学生实践课的学习效果及课堂积极性。学习效果与学习记忆曲线规律密切相关,因此间隔时间越长,遗忘比例越高。
其次,小班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学习机会,学生可以互相提问和解答,增加了大家学习的热情,也有助于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小班教学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可以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理论实践一体化小班教学的开展, 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硬件设施的配套,实验室占地面积大,需求量较多,每个小班都要有一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有两间,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需要的资金投入都较大。
综上所述,采用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协调的小班一体化教学模式,虽然教学成本、教学难度和教学工作量会有所增加,但这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是显著的。这种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培养实用性人才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对于系统解剖学教学,理论以及实践一体化小班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有着很好的推广以及实际应用优势。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不断拓展教学改革的范围,并推动着教学的不断创,以满足我国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
參考文献:
[1]吴渊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导刊,2020 (6):37-38.
[2]朱文玉.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