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视域下学生心理帮扶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1-04-13 15:39韦淑亭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5期

【摘要】心理危机学生是指有自我伤害表现的学生,针对心理危机学生构建跟踪式融心理支持、生活帮扶、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四位于一体的帮扶体系,一方面可最大程度的避免因心理危机导致的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心理危机的学生从辅导员老师系统的帮扶中可以获得温暖与支持,汲取心理成长的动力,习得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真正走出心理危机的泥沼。

【关键词】心理危机学生  帮扶体系  监护式四位一体

【课题项目】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研究(编号:18RWZD0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5-0017-03

心理危机学生是指有自我伤害风险的学生,2019年四川大学总结新生心理测评结果发现,约6%左右的新入校学生正处在心理危机当中,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近3年新生心理测评结果为例,约3.2%的新入校学生正处在心理危机当中,该群体发生人身安全事件的可能性高,且因为心理问题的表现具有隐秘性,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目前对心理危机学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早期识别与评估、危机学生的认知特点、情绪反应以及行为模式等方面,探索危机心理的症状表现规律的研究较多,但对此类学生实际的日常帮扶与管理规律的探索上成体系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研究较少。针对心理危机学生构建监护式融心理支持、生活帮扶、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四位于一体的帮扶体系,一方面可最大程度的避免因心理危机导致的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心理危机的学生从辅导员老师系统的帮扶中可以获得温暖与支持,汲取心理成长的动力,习得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真正走出心理危机的泥沼。

一、跟踪式关注最大程度避免心理危机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

判断学生是否处在心理危机当中,以及当下危机的程度和紧急度,需要经心理健康中心专家组进行评估,给出结论,并在学生本人知情的情况下,由心理健康中心将情况反馈至院系和辅导员。辅导员接到反馈后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对危机学生做好人身监护,避免出现即刻的危机安全事件。监护式关注工作的具体开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履行告知义务、厘清监护责任

法律规定,家长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但因全日制大学生是住校制,且有部分学生离家较远,常因现实因素让家长模糊了自己的监护责任,认为把孩子放在学校,学校就应该对孩子的安全负全部责任。或者以自己离孩子远、工作不方便等缘由,对孩子的心理危机状态不重视甚至否认。这时辅导员需要做的是第一时间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同时做好留痕工作。再者要争取与家长达成教育同盟,从情入手,厘清家长的监护责任。

(二)润物无声,跟踪式持续关注确保第一时间进行危机干预

有即刻心理危机的学生,辅导员一般都能给予即刻全面的监护。但当学生度过心理危机的应急期,或者是经过医院治疗后的心理危机学生,容易给辅导员学生已经治愈,再无发生心理危机风险的错觉。青岛高校一般不将进入心理危机库的学生移除,处于平稳期的心理危机学生仍然需要辅导员持续的跟踪式关注,但在关注时不要打扰到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尽量采取润物无声的关注,比如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学生反馈以及学生上课的状态来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状态。切不可粗暴的简单要求心理危机的学生定期跟自己汇报心理状态,这样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二次伤害。

二、专业有效的心理帮扶提高危机学生的社会支持和自我价值感

心理危机学生多在心理上有自责自罪感,同时缺乏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会体会到更多的孤单,失落情绪,辅导员可从关系入手,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不合理信念的纠正和人际交往技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一)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心理咨询中对咨询效果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建立的信任、尊重、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咨访关系,辅导员与心理危机学生之间虽然不是咨询关系,但也需要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建立信任、尊重的关系需注意以下两点:

1.对学生的心理情况严格保密。向学生表明保密的原则,取得学生信任,不在私下场合谈论学生情况,需要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协助关注时,也不能将具体的心理危机学生情况透露,在与学生家长、领导等进行沟通时,需提前告知学生并尽量争取学生的同意。

2.相信学生有自我治愈的力量。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自我治愈的力量,精神分析學派也认为人有“生本能”,而这种自身力量需要在自由、安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关系中被激发,作为辅导员我们也要坚信,即使暂时处在心理危机中的学生,内心也有自我治愈的力量,有“生本能”,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尊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支持关系,学生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支持,从而激发自身自我治愈的心理能量。

(二)与学生进行安全约定,建立工作同盟

心理危机学生的帮助体系中,学生本人是最重要的资源,辅导员与学生做安全约定,要求危机学生在感觉坚持不住的时候选择联系自己的辅导员老师;告诉学生老师理解危机中学生的辛苦,但是老师愿意跟你一起努力一下,不放弃,让危机学生给自己和老师一个机会 ,签订安全协议,这一从爱和情出发的带有仪式感的约定行为本身,就会给予学生支持,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

(三)与学生直面消极想法不逃避

面对心理危机的学生,跟学生直接谈论与心理危机相关的话题,比如是否有该想法,是否为此做了准备等,辅导员可能会有顾虑,担心这样的谈话内容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法。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分析,因为“生本能”的存在,危机学生早期内心是充满纠结的,这个时候他们会渴望有人能拉自己一把,向外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如果这个时候辅导员因为担忧而后回避求救信息,会错过帮扶学生的最近时机。和学生直面消极想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更理智、更清晰的了解到后果,也能对学生的心理危机程度做出更准确的评估。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心理活动,创造条件帮助危机学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一般来说,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通常独来独往,不善与同学沟通,没有倾诉的对象,针对以上情况,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尤其是人际交往和生命感恩教育等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学生可以从团体辅导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巧,另一方面團体心理辅导注重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励,能够帮助危机学生在团体辅导中与其他同学建立关系。

三、温暖细致的生活帮扶提高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一)帮助心理危机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

处在心理危机中的个体,通常会有躯体化的反应,极易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暴饮暴食、极易疲劳等身体症状,尽可能维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适当运动,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对于应对心理危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老师可指导学生做好近期的生活和学习计划,把自己在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井然有条,避免整天无所事事和过于劳累伤神。

(二)关注心理危机学生服药情况

心理危机学生经过医院诊断,大约有40%左右需要服用精神类药物,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会对服用精神科药物有心理抵触,或者因为服药初期出现的副作用而自行停药,而按时服药对病情的控制非常重要,因此关注学生是否自行停药,对于维持危机学生的心理稳定是非常关键的,辅导员可在了解学生的服药情况后,鼓励学生按时服药,如服药后有任何不适,都要与自己的精神科医生进行沟通,在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调整。

(三)对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危机学生给予经济上的帮扶

有研究表明,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比例是普通家庭学生的20%,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更容易对现实情况感到无能无力,对未来充满迷茫,在资助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该类学生进行经济上的帮助,更有利于该群体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支持,发展出自尊自强的心理品质。

四、学业指导、就业指导为心理危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来源,对于心理危机学生,当出现学习上的苦难时,更容易出现灰心、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因此对危机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可充分利用学业小导师活动。一方面对于学习成绩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另一方面可将学生成绩优异的心理危机学生吸收到小导师队伍中,提高其自我价值感。

就业需要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如果没有提前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有相对清晰的认识,对就业环境有相对清晰的认识,就业很容易成为触发心理危机的诱因,针对心理危机的学生,辅导员要帮助其梳理正确的就业观念,尽早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五、结论

针对心理危机学生构建的跟踪式融心理支持、生活帮扶、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四位于一体的帮扶体系,一方面可最大程度的避免因心理危机导致的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心理危机的学生从辅导员老师系统的帮扶中可以获得温暖与支持,汲取心理成长的动力,习得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真正走出心理危机的泥沼。

参考文献:

[1]李金攀,史晓红.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研究综述[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2]韩继超,郭敖鸿,杨红英.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4)

[3]于钦明,崔国红,郑南,郭加利.大学新生心理危机成因及应对方法研究[J].华章.2021(6)

作者简介:

韦淑亭(1986年12月-),女,山东济南人,研究生,讲师,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