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中五千来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代表着华夏五千来的历史精髓,势必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书记强调:“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方向转变中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力度,积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元素共同融合,切实让大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指引。对此,论文结合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际,提出了有效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式方法,目的在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合力,有效增强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活力。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6-0043-02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
首先,在教育对象方面都重视人格塑造。从本质上来讲,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价值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即都关注于教育对象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理想的人格是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相匹配的道德典范,即“君子”。而在新时代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和要求是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理想人格。因而,无论是优秀传统文化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两者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即都重视个体道德素质和人格的培养。其次,在教育内容上,两者之间具有共通性。通过什么教育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传统文化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关键环节。自始至终,优秀传统文化都关注于传统社会美德、人文精神的弘扬,不仅仅在古代社会中得到了源远流长的发展,在新时代中国建设中也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高职院校新一轮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和痛点。最后,在教育方法上,两者都强调以文化来感染学生灵魂。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手段不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容易损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声誉。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灌输填鸭式教育,更强调人本教育的渗透,而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人本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手段。
二、课程思政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价值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培育和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既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又关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所以,在加强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的过程中,要积极地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不断发挥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突出优秀传统文化“以文育人”的功能,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学生学科课程环节中,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在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修养,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学科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找准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倡导大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确保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实操技能,又具备高尚的道德水平。总言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之间具备大量的共通性,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对于明确坚持四个自信,建立健全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传统文化元素融入。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方法举措
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发挥好优秀传统对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形成协同效应,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再上新台阶。
(一)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元素植入课程思政,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人们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浓厚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伟大思想。而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也将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放置在首要重要的地位,要求高职大学生既需要具有扎实的实操技能,又要具备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够为全面践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力量。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学生学科课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整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爱国主义元素,让学生感受自古以来我国仁人志士在面临国家危难时刻的忧国忧民之心。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培养一批专业技能高,具有浓厚爱国主义精神的当代优秀青年。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加强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通过鲜活的事例讲授,切实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二)将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元素融入课程思政,提升大学生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视君子的培养,例如在《论语》《易传》中对君子所需要拥有的品质进行了全面较为系统的论述,要求君子要具备远大宏伟的理想抱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论语》中孔子将君子所需要拥有的道德品质概括为“仁、义礼、智、信”,这些对为人处事所应该遵循的修养论述直到今天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在高职院校学科教学中,与普通本科学生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操技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学科课堂的过程中,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服务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自强不息”的德育教育元素融入到学生课堂中,传承君子文化,培养君子气质。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接受技能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人物和精神作为奋斗目标,深度吸收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和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明辨是非善恶能力,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中国儒家思想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而传统文化思想中提出的“仁”和“义”的思想,本身也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价值理念相符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和尊重的理念,这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优秀的素材。学校可以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广泛的收集和宣传,在高校范围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不断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熏陶功能,切实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嵌入思政课堂,让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课程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指出大学生是人生“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为高职院校深入实施开展“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及文化自信”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家国情怀教育,强调人与社会、人与集体、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例如中华民族文化中所普及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传统伦理思想就与我们今天社会发展所倡导的仁爱精神相契合。对于在几千年来华夏文明实践中孕育而生的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在现实中践行人生价值,因此说,经世致用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首要任务。对于这种经世致用的传统文化思想既包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更蕴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这些由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而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催促大学生奋发向上,弘扬和传播“坚持真实、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重要支柱。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而言,高职学生在思想和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表现为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专业知识功底较为薄弱、缺乏知识储备能力,部分学生存在缺乏职业精神素养的问题。针对上述高职院校学生容易发生的问题,我们要有针对性的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利器,让学生能够时刻心怀家国,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我们思政课教师在围绕“以人为本”原则开展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地找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直接的契合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学生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培养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颖.“大思政”背景下高职传统文化课程构建协同育人路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23(4):69-72.
[2]陈子涵.课程思政视域下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路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4):79-81.
作者简介:
吕远征(1984年-),女,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