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建树”育人模式是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为师范生量身打造的党建育人核心品牌,由“根、干、枝、叶、花、果”六大功能模块构成。该模式抓准高职师范生培养各环节,创新育人方法,凝聚育人合力,有效提升党建育人工作水平和高职师范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党建树 育人 师范生
【课题项目】2020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师范类高职院校‘党建树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20 GXDJ-QN080)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3-0160-03
师范类高职院校是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青年教育人才的主力军,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培育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这一主要任务,以及提升高职师范生培养质量这一办学目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互动,凝聚党建力量,引领育人合力。基于“老师专”育人传统,结合零零后高职师范生群体新变化、新特点,创新构建“党建树”育人模式,以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为例,探索师范类高职院校党建育人新方法、新路径。
一、“党建树”育人模式的主题与思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的生长象征着人才培养的过程,也体现了师范教育的本质,即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党建树”育人模式以“树”为主元素,寓意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建育人,就像培育一棵参天大树,需要由下至上细致入微的浸润,才能让党建育人大树更加苍翠挺拔,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才能让师范教育大树更加枝繁叶茂,培育出妍芳浓荫和满园桃李。
一株成熟的树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即根、干、枝、叶、花、果,“党建树”育人模式与之相对应,由六大模块构成。模块一“根”,以理论武装头脑,筑牢理想信念之思想根基。模块二“干”,以文化供给血脉,传承中华文明之红色基因。模块三“枝”,以合力强健躯干,辐射学校育人之多维格局。模块四“叶”,以巧思激活神经,创新思政教育之載体方法。模块五“花”,以细微启迪智慧,满足个性差异之培养需求。模块六“果”,以德爱繁育果实,培育社会主义之时代新人。从六大模块出发,贯穿高职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各阶段,为师范类高职院校学生精准打造定制化党建育人品牌。通过“党建树”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施,抓准高职师范生培养各环节,创新育人方法,激发育人活力,增强育人实效,切实提升高职师范生培养质量。
二、“党建树”育人模式的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研究阶段
“三步走”提出构建策略。一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熟悉师范类高职院校党建育人研究现状、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为“党建树”育人模式的研究寻求理论依据和指导,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二是通过座谈、访谈、活动设计、调研等形式,了解师范类高职院校零零后学生的思想特点、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对党建育人的认知理解等,以现实情况为导向开展研究,提升“党建树”育人模式在师范类高职院校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高校,尤其高职院校、师范类院校党建育人的工作方法和特色,以优秀案例为指导,研究普遍做法和存在问题,对比本项目构建策略,做好经验总结和反思,不断修整和完善。通过调查研究阶段的三步走,最终提出符合实际的“党建树”育人模式构建策略。
(二)项目实施阶段
“三过程”助力有效实施。首先,在顶层设计上巧下功夫。根据前期调查研究阶段提出的构建策略,抓住“树”元素主体特征,具象化设计细节要素,构建流贯完整的内在逻辑和特征鲜明的工作框架,整体布局“党建树”育人模式的功能模块和主要内容,凸显师范教育本色,凝练党建文化特色。其次,在具体实施上强化力度。构筑“大党建—全要素”的育人格局,在组织领导上加强党建引领,精心组织和指导每项活动的开展,内聚育人力量,外拓育人资源,让师生参与有动力,使工作落实有保障。最后,在取得实效上守正创新。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将问题导向与成果导向相结合。在育人内容上,将“党建+”与“师范+”元素全面融合。在育人方法上,细化育人流程,抓实分类指导,用心实践,创新创效。
(三)效果反思阶段
“三做好”推动项目完善。首先,做好项目评估。制作年度报告,聘请专家从指标完成情况、育人实效、成果输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打分。其次,做好总结反思。组织支部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研讨项目实施情况,反馈问题并提出改进办法,及时反思不足和总结经验。最后,做好调整更新。根据国家对师范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以及不断变化的新时代高职师范教育面临的新问题、“00后”高职师范生发展新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产出实际需求等,对已有项目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补充。通过“三做好”不断优化完善“党建树”育人模式,使其更具育人前瞻性、针对性、创造性、实效性和长效性。
三、“党建树”育人模式的功能模块和基本内容
(一)“根”模块
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构建高职师范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史教育、党团常识等内容融入师范生日常教育,开展“十分钟晨读党史故事”等活动,充分整合利用碎片化时间,抓细抓小,重常重长。实施“123”教育养成计划,以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干部培养、学生党员发展、毕业生离校等几个关键环节为重点,以重大节日、重要新闻、热点事件等为契机,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变化,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师范生理论学习、课程思政、主题班会、学生活动等教育内容,如“播撒雷锋精神之种,深耕师者养成之魂——师范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抗联精神给我们的启示——致就业困惑中的你”主题班会等。通过日常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理论之“根”、信仰之魂深植师范生精神土壤。
(二)“干”模块
以师德师风教育、专业知识教育、法律素养教育、美育素养教育、劳动教育、礼仪规范教育、教师心理教育等为主体,挖掘彰显师范教育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等内容,以课程设计、学生活动、环境营造等形式融入学生日常教育。办好关键课程,设计好关键活动,如开设“中华传统节日”和“抚顺地方文化”等师范生特色选修课,开展“古韵诗词、墨存风华”古诗词大会、“每日一礼”课前活动、“师者传承——为你读她(们)的故事”、“重走长征路”趣味体育活动、“二十四节气”与主要国际日板报布置活动、读书角和文化墙设计大赛等,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点滴沁润,使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师魂基因、文脉基因,切实提升高职师范生整体文化素养,助力实现新时代四有教师的培育目标。
(三)“枝”模块
促进教师、学生、单位、家庭等多维联动,构建四线联动育人共同体,打通育人链路,凝聚育人“合”机制。调动支部教师全员育人积极性,采取师徒制培养方式,导师陪伴学生从入校到就业的全面成长。把握育人主阵地,以班级、宿舍、学生组织等载体为依托,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形成“自助—他助—助他”的健康成长循环。实习单位协同育人,实习指导教师跟踪学生实习情况,实习单位及时反馈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等方面的全面考评。搭建畅通的家校联络平台,通过互通书信、微信群、家长进课堂、线上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家校合作助学生全面成长。
(四)“叶”模块
培育建设“小马与小树苗儿”师范生成长工作室,从工作室出发,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师范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党建引领育未来教书匠,一马当先展时代新人风,爱与陪伴助成长之辛路,青春之我献青春之家国”为理念,分别从理论主体、实践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四个方向,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着力培养符合“三个四”要求的未来教师。组建“N+1”学习小组,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长,自行组建理论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合作式学习,交流研讨读书心得,总结分享学习成果,各学习小组由支部教师定期跟踪指导。用好新媒体,从当下零零后关注热点入手,挖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思政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面发声,传播网络正能力。打造“群星闪耀,榜样初教”主题活动,通过颁奖大会、宣讲展示等宣传形式,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帮带传与同辈激励作用。开发第二课堂育人实效,通过“雷锋式职业人”教师生涯探访,“微光炬火”志愿服务等活动,从实践层面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花”模块
建立学生成长手册,一人一册,从入学评估、重点帮扶清单、学期综合成绩、理论学习情况、党员培养情况、社会实践情况、职前教育情况、实习情况、导师评语、辅导员评语、个人总结等方面,细化指标,详细记录,跟踪学生成长和培养状况,及时洞察问题和调整方案。针对积极分子、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等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基础和需求,分层分类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定制化培养方案,准确把握学生服务方向,准确分类,精准育人。凸显育人个性化、多元化、亲情化,促进三融合,即与学生特点融合、与学生需求融合、与学生发展融合。
(六)“果”模块
定期举办教师技能大赛、教资模考大赛、课件设计大赛、普通话展示、微课展示等活动,开展多元化训练,扎实专业基本功,凸显师范专业师范性,提高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人才培养秉承雷锋精神、工匠精神、春蚕精神、抗联精神、振兴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将六大精神贯穿“党建树”育人模式六大模块,镌刻于学生内心,形成其对教师生涯神圣性的观念认识、对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对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内在自觉,进而转化为外在现实行动。强化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一体化人才培养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有效解决高职师范教育质量供给与基础教育需求之间存在的现实张力和矛盾问题。
四、“党建树”育人模式的实施效果
“党建树”育人模式是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打造的党建育人品牌之一,该品牌的有效实施,增强了基层党建的创新育人活力,提升了党建育人的工作水平。
(一)增强育人实效
“党建树”育人模式将党建育人辐射全体学生,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创新育人方法,激发育人活力,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优势,使党建引领切实转化为育人实效。初教系党支部每年高质量发展学生党员20余名,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屡获佳绩,在学院各种学生组织中承担重要工作任务,在全校范围内起到标杆模范作用,在抗“疫”战场上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精神,充分彰显出党建育人下的师范人、师范魂。
(二)提升育人质量
“党建树”育人模式为学生量体裁衣,着眼于全程陪伴,描绘成长轨迹,动态精准指导,助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经过有计划、有训练、积年累月的打磨,初教系学生具备扎实的师范基本功,支部每年向广州实习基地输出近百名优秀人才,学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对口就业率、服务基层率、毕业生升学率,以及特岗教师、事业单位、优质教育机构录取率逐年上升,入职半年后回访用人单位,毕业生广受好评。同时,育人质量的提升为高职师范专业认证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根基首先在师范教育,通过党建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双辐射,不断强化师范生的职业理想与信念、专业能力与素养,让高职师范教育培育出更多服务中国大地、地方基础教育的灌溉者和领航人,在党建育人大树的润育下,向下扎根,向上成林。
参考文献:
[1]任雪浩,薛刚,鞠磊,赵苏东.“一核六维”思政育人工作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1(3).
[2]褚香.师范院校党建育人实践多维路径构建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作者简介:
杨鹤群(1986年-),女,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