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事业是我国的百年大计,关乎我国的国计民生。对于国家来说,教育事业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而高素质人才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对于个人来说,教育事业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所在,是最佳的社会上升通道。但是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内容,但却有着较深的牵扯,教育事业也需要经济建设作为重要支撑。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缘故,导致我国教育事业建设也极为不平均。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相比,两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农村教育科研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急切需要得到解决,以此增强我国教育实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教育公平。
【关键词】农村 教育科研 现实困境 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农村子女高等教育个人成本分析及对策研究”(2021SJA0261)。
【中图分类号】G5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4-0019-02
在大多数成熟地区,教育科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健全的体系,并在教学活动当中积极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教育科研依旧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熟悉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高度发达,农村教师也有意无意听到过教育科研的相关信息,陌生是因为由于教学资源以及教育眼界的限制,导致农村教师意识不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到教育科研对于教学活动和学生成长的巨大推动力量。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学校如果不能够加强教育科研建设,势必会导致城乡学生差距进一步拉大,对教育公平格局的建设造成严重阻碍。
一、农村教育科研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部分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对教育科研缺乏认知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导致部分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缺乏对教育科研的正确认知,错误地认为教师和学校只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就可以了,至于如何进行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上层教育机构的职责,这就导致日常教学过程极为僵化,只是按照教学活动设计照本宣科地进行,导致教学活动缺乏活力,不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调整教学活动,出现了教学活动和教学现状不相匹配的问题。同时,教育科研意味着要对现有的教育模式作出改变,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使得应试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大行其道,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当中,学生和教师都更加注重高考分数的提高,希望能够通过高考跳出农门,这就导致教育科研在农村学校推行的困难。除此之外,由于农村学校教育资源薄弱,无法有效吸引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不能够有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1]。
(二)没有树立持续学习心态,对于前沿教育理念认识不足
二十一世纪,注定是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全球和平稳定的局面有利于科学技术的积累与突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为信息积累打开了一道便捷之门,使得科技突破所需要的知识积累速度不断增快。而这也将集中反映于教育活动上,不仅在教育内容上要融入新的知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教育模式造成了冲击。在当今时代,教育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社会各群体都在为教育发展竭尽全力,促使教育领域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但是农村学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线人员,却还在抱残守缺,固守传统教育思维,对于教育领域的新突破不闻不问,不能够将教育领域最前沿的成果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2]。
(三)片面重视学生成绩提高,缺乏对教育过程的钻研
高考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道重要分水岭,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也有着极为强大的影响。在“一考定终生”制度的作用下,直接催生出了“应试教育理念”以及“填鸭式”教育模式,教师不注重对教学过程的深入研究,对于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能力的兴趣不大,更多地将精力集中于教材内容的讲解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考试大纲的要求上,认为只需要进行单调的知识灌输行为就可以了[3]。
(四)缺乏对教育科研的重视,教育科研体制不健全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缺乏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直接导致教育科研体制不健全,甚至有部分农村学校没有设立教育科研机构,即便是有农村学校设立了教育科研机构,也大多是在上层教育机关的要求下强制设立的,农村学校并不了解教育科研的作用和意义,也缺乏教育科研建设的经验,致使教育科研体制在农村学校长期处于不健全状态,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例如,在部分农村学校当中,教研组通常在实际上承担了阅卷组和教案组的工作内容,和教育科研联系较大的内容也仅仅停留在表层,只是派遣教师去其他学校学习先进经验,对于教育模式的整体突破没有太大的实际效力。
(五)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由于“先富带动后富”经济战略的实行,导致我国农村区域和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极不均衡,而教育事业建设是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的,经济实力上的不足,必然会导致学校教育资源和教育资金上的匮乏,而在当代经济社会当中,在经济市场的导向下,高素质人才必将流向能提供更高薪资待遇的学校,农村学校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吸引力越来越低,这也就造成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尴尬局面。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當中,信息化设备固然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强大助力,但同时多媒体课堂建设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对于农村学校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无法实现多媒体课堂在教学活动当中的普及应用,此消彼长之下,城市学生借助于信息化时代的东风,势必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学生差距,并且在信息课堂当中,虽然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实现了由监管到引导的历史性转折,但更加考验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十分恰当的“引导”,而非照本宣科的“监管”[4]。
二、农村教育科研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激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一线工作人员,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要想让教育科研事业在农村学校顺利开展,首先就必须要改变教师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讓教师将教育科研当做本职工作,积极探索教育科研新模式,提高教师对农村的工作热情,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单纯积累。同时,制度是工作运行的根本保障,只有在健全制度的保障下,教育科研工作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应当设立完善的评价机制,通过奖励措施激励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活动中去,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通过惩罚措施避免教师敷衍了事现象的出现,保障教育科研的效率和质量。
(二)积极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对于教育科研工作来说,注定是一个无比复杂的工作,仅仅依靠一个教师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往往需要众多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够在教学模式中作出新的突破,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在开展经验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交流的有效性和深入性,而不应当只是浅尝辄止,将经验交流仅仅停留在教学表面,更应当深入到教学内核和教学理念当中去[5]。同时,也应当充分发挥先进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学校内部应当集中资源培养数个先进教师,让先进教师作为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建设的排头兵,然后让先进教师在学校当中开展教学小课堂,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教育科研理念的提高。
(三)注重师资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素养
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活动,教育科研对于教师素养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教师掌握娴熟的教学技能,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成长有十分透彻的感悟,对教育体制有整体性的认知。教育科研工作并不是立足于单一学科的,而是立足于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教师拥有成熟的教育大局观,能够对教育事业提出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同时,在当今时代,对于学生的要求更加多元,往往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实现自身素质的全方位提高,要求学生具有足够强大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而在教育活动当中,想要培养学生某项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某项能力,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除此之外,在信息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信息素养成为新时代人才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足够强大的信息能力,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当中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另一方面随着多媒体课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活动,教师只有具备足够的信息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工作。
三、结语
概括地说,教育事业关乎学生的成长,而教育科研体系的建设则关乎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活力源泉。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无论是在教育资源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处于劣势地位,更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推动教育科研建设,使得农村学校发展不可避免地陷入现实困境。要想促进教育公平格局的形成,降低城乡教育差距,势必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力量薄弱的问题,使得教育科研能够持续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活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柱.抓好镇级课题研究 盘活农村教育科研[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3(1)
[2]栗明方,栗明斌.让农村教育科研校本化和常态化[J].新教育(吉林),2010(2)
[3]史南城.农村教育科研的困境分析及对策[J].教育(周刊),2015(41)
[4]黄胜,张新平,吴诗航.论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五个转向[J].教学与管理,2020(24)
[5]汪双全,吴见正.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与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4)
作者简介:
步海洋(1983年1月-),男,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