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 贺子岳 杨明芬 次仁罗布 永坚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态势下,科技创新成为谋取发展优势,激发发展动能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都建立了自己的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完善相关工作促进本国科学研发和科技创新工作。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综合、案例比较等途径,对近年来国内外采取的几种主要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机制进行简单比较,分析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为建设和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体系提供借鉴。
科技创新 组织管理 创新服务 建设路径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YANG YuHE ZiyueYANG MingfenTsering LobuLIU Yongjian
(1.School of Law, Humanities and Societ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70 China;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Lhasa,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850000 China;3.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7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seek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stimulate development momentum.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established their ow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ystems to promote their scientific R & D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improving relevant work. Through literature synthesis and case comparison, this paper briefly compares several main construction mechanisms of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adopted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nd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novative services; Construction path
在全球數字化、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趋势下,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全球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科技创新工作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如何构建稳定有序、健全高效的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体系成为科研机构、管理单位和科研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目前有关创新服务的研究已有一定进展,早在1982年,L Sigelman、PW Roeder等人就通过对美国各州社会服务的综合比较论证了创新服务在社会发展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之后H.P. Tschirky通过企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科技创新管理对企业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2]。而我国的科技创新服务相关研究,则是在科技快速发展并与社会各领域之间融合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开展的。2014年,郭红侠等人从宁夏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出发,探讨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2015年,韩燕萍则通过对我国科技服务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探究,明确了我国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在科技服务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和功能属性,同时也指出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走在世界前沿,发展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也需要对国际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加以了解与借鉴[4]。到了科技融合式发展不断推进的2019年,有学者分别从科技信息资源管理创新对科技创新服务的影响[5]和科技信息服务生态链模型构建[6]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工作的实际进展与发展方向,为我国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1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世界在科技研发和应用上有了充足的发展,层出不穷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其带来了领先世界的技术优势。因此,以美国、德国等为代表的较早走上工業化、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大多比较注重对本国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促进科学研发和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并为相关组织机构提供较完备的服务,以促进本国科技创新,提高工作效率。这些国家所实施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1 政府宏观把控与协调
科技创新与应用在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同时,与社会建设、国家发展也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全球化趋势下,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同样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及其带来的发展潜力。因此,在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的建设过程中,政府起着宏观把控的作用,通过政府的管理与协调,为科技创新工作创造健康舒适的发展环境。
1.1.2 组织机构统一管理
在政府的宏观把控下,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管理才能和专业人员的技术优势,实现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样十分重要。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大多由政府领导的专业管理机构或专职管理官员发起,这些组织机构直接对政府负责,对本国科技创新工作有统一管理的权力,能够提高科技创新管理与服务工作开展的效率,促进科学研发和科技创新。
1.1.3 科研单位专业性突出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欧美发达国家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科研开发体系,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都拥有一定的科学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因此,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工作,提高成果转换效率,这些国家都比较注重保持科研单位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研发优势,提高人才、设备等资源利用效率,突出科研单位研究工作的专业性。
近年来,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并出台了多项文件号召加强创新研发工作,提高相关管理服务水平。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我国各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创新工作提供政策支持。2017年,科技部等部委连续发布《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等文件,加强科技创新及管理工作。2018年,国家在原有国家实验室基础上发布《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体系化的国家级创新服务基地。通过这些政府文件,可以看到国家对促进科技创新工作,建设我国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的决心和信心,事实上,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1.1.1经济发展加速科技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建设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往来和商业合作日益紧密,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产品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加,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地无法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科技研发,推动高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现有的商品生产产业利润空间较小、社会危害较大的弊端不断凸显。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期健康运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深入推进,各科研机构在国家的号召下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满足国家和社会的科技创新研究工作要求,我国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管理服务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高效服务。
1.2.2文化建设亟需科技创新管理服务支撑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实力不断提高,文化实力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国际形象和话语权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向。
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各种高新科技在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建设过程中广泛运用,有效推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了创新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科技的高效融合和快速发展,我国建设了一批集科技创新和产品应用为一体的产学研集成化研究机构,通过这种方式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创新管理。
1.2.3国家政策号召建立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
2020年3月,科技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的公告,号召建设产学研结合的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和产品推广应用的有效转换。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整合科研资源,布局建设各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实力,通过各级创新中心的共享互联,有效提高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效率,做好科技创新服务,完善我国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
2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受阻
通过构建创新管理服务体系,能够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创新成果转换效率,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建设和完善我国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出台了许多鼓励性文件,通过政策支持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但是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由于不同主体间经济基础、科研方向等存在差异和冲突,我国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收效较缓,在信息交流、成果共享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科技创新生态上游(课题立项、项目申报等)与中游(技术研发、科技创新等)、下游(创新成果应用、交流推广等)间难以形成合力。从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布局来看,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相关服务不完善
科技创新工作需要科研单位的完全投入,但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等组织机构提供相应的管理及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关科技创新的科研立项、税务登记、经费核算等相关服务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科学研发和科技创新工作的推进,也阻碍了我国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2.2技术创新动能不足
我国科学研发和科技创新工作主要由各级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负责,长期实行的职称评定机制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发表论文数量、刊物质量等,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果认定重视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人才的创新热情,也不利于對科技创新工作的统一管理。
2.3创新研发资源分散
各科研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提高人才、设备等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各组织机构的科技研发能力是构建高效有序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的基础和重点,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科研单位在信息和资源的交流共享上存在一定障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4管理机构效率较低
长期以来,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影响下,我国科技创新依靠的是政府领导下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部分国家直属单位,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直接领导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部分高科技企业、中外合作机构等在科技创新和应用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对这些科研主体的管理工作却没有跟上社会发展需要,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效率较低。
2.5创新管理人才缺乏
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资源是科研人才,相关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同样是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我国社会比较重视对科技创新和应用人才的培养,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才培养力度相对不足,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国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3构建高效有序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创新成果的传播共享及应用上,通过构建高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机制,能够在加强科研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搭建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对资源、技术、产品等的合理运作,增强我国科技创新实力,提高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和服务效率。
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链式生态,在实际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有多主体参与,共同建设高效有序的服务机制。在这一生态中,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各主体是其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主体主要由科技创新管理者、科技创新生产者、科技创新组织和传播者等组成,为了建设和完善高效有序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各参与主体都需要不断革新,明确定位完善工作,以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3.1科技创新管理者
在构建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政府等组织机构主要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通过对各区域型科技创新中心的协调统筹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调配,充分满足我国科技创新工作需求。科学研发和科技创新工作的推进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网络,推进科研资源的有效传播与共享,而我国各主要科研单位目前仍然呈现地域较分散、科研领域差异较大的总体局面,这就需要建立覆盖各区域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各级管理服务机构部署和工作,明确管理角色定位,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实现科技创新的高效管理。
3.2科技创新生产者
科技创新生产者主要包括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科技创新生产者来源广泛、实力雄厚,为我国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活力,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和收益。但由于各单位所处位置、专业方向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建立了各级国家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协同机构,构建多学科、多领域、多层级的科学研发和科技创新体系,而这些科技创新工作的实际承担者也应该充分发挥本单位的专业优势,扩大与其他科研机构、管理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人才等科研资源的高效运转,遵守政府等管理组织的管理条例和基本准则,助力我国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4结语
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工作开展,加快相关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用,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各级科技创新及应用中心。以西藏自治区为例,通过西藏科技厅的牵头,西藏通过科技项目立项及追踪、财政统计、科技成果登记等形式加强了当地科技管理及服务工作,与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了第一个“厅企”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同时建立了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门户网站、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平台、西藏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西藏科技特派员申报系统、西藏知识产权交易与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化系统,为科技创新工作者提供了更全面、高效的服务,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信息获取渠道,提高了当地科技创新管理服务的工作效率。而我国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工作也应该根据科技创新的特点,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以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和成果转换效率为目标,协调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打造高效有序、健康稳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创新管理和服务体系,使科技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向科技管理和服务提出新问题,并为提高科技管理效率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建设。
[1]周佳.科技信息管理对创新驱动发展重要性的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21,34(5):30-31.
[4]马晓瑾.科技信息资源管理创新对科技创新服务的重要性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31):16-18.
[5]刘佳,彭鹏,黄雨微.面向科技创新的科技信息服务生态链模型构建研究[J].现代情报,2019,39(6):32-37.
[6]杨明芬.浅析西藏自治区信息化建设——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为例[J].西藏科技,2018(1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