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双莉 王晓静 任亚丽
【摘要】《病原生物与免疫》是医药卫生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和必修课。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必然成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结合我国的疫情防控,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保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关键词】病原体 思政 疫情
【Abstract】Pathogen and Immunity is an important basic and compulsory course for medical and health majors. The current epidemic of 2019⁃nCoV is an important event of Etiology and Immu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history. Combined with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pidemic situation in 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each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and patriotism, stimulate students sens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mission, enhance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protecting ecological balanc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law⁃abiding.
【Keywords】pathogen; ideology and politics; epidemic situation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护理专业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2019SJGLX74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054-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多个重要会议中,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高等教育要始终把正确解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2]。
《病原生物与免疫》是医药卫生類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和必修课。在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政治教育,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自己的职业特点,更加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和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目前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思政案例陈旧,时效性不足。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思政方面进行了探索,比如在微生物历史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巴斯德发明巴氏消毒法、牛痘苗的发明与天花灭绝等。这些思政案例缺乏时效性,距离学生较远,对学生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3]。
2.任课教师的思政意识不强。任课教师多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课程标准中虽有素质目标和德育目标,但实施过程中往往一带而过,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融入课程内容。甚至部分教师认为专业课内容和思政教育关联度较低,很难在教学中实施。
3.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够完善。专业教师存在“为思政而思政”的现象,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将课程思政的推行提前到课前10 分钟,或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互动环节,课程思政未真正融入到教学内容中[4]。
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必然成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了大量鼓舞人心的人物和事件。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不良现象。结合疫情防控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是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思政教学中非常好的教学案例,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教育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二、疫情背景下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思政的探索
1.结合我国的疫情控制,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本次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较强,扩散速度极快,引起了世界大流行。在病原生物与免疫课中讲授微生物与人类关系以及病毒等相关内容时,结合新冠病毒疫情,要求学生查找了解新冠病毒的结构特征、传播途径、疫苗研制、药物研发、医务人员防护等,引出我国在疫情防控中的优秀表现。
在武汉出现疫情暴发征兆时,我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党的一声号令,全国采取了全方位的管控措施,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驰援湖北一线,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人捐款、捐物,这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疫情之初,一些国家和地区出于不同目的,禁止向我国出口口罩、防护服等抗疫物资,我国紧急召回正在休假的生产工人、开辟多条生产线、研究快速生产方法,以极快的速度补充了紧缺物资的缺口。不光满足了国内医疗物资和设备的需求,还积极帮助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抗击疫情。我国人民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医务工作者“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人民子弟兵“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迎着风霜雨雪守护家园,无偿志愿者不分昼夜铺设线路、竭尽全力增加产能、争分夺秒抢运物资,爱心人士源源不断向疫区捐款捐物,海内外中华儿女情系祖国,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全国上下一条心共同抗击疫情,有效地阻止了病毒的扩散,同时及时向世界各国通报疫情,共享相关数据、开展国际合作。这些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担当和责任。
2.结合医务工作者的“逆行”,激发学生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病原生物与免疫的发展史中有无数医学先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英国琴纳发明种牛痘预防天花,巴斯德创立巴氏消毒法,科赫提出科赫法则等,但这些科学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缺乏同理心无法产生共鸣。我国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人物和感人事迹,在讲授病原生物与免疫发展史、病毒的致病性与防治原则等内容时,通过介绍我国在本次防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社区志愿者以及普通百姓,告诉学生没有这些人不计报酬的辛苦付出和努力,在我国疫情不会得到让世界羡慕的有效控制。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虽然已84岁高龄,在全国人民对病毒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赶赴武汉第一线,与携带新冠病毒的患者面对面地接触,才让我们国家开启了全民抗疫的狂潮。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虽然身患绝症,却依然坚持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奋战30余天,他以命换命,用自己仅有的生命,去拯救更多不幸被感染的患者。还有很多一线战斗的医护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入到抗疫工作,甚至有些人倒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上,他们有的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有的因劳累过度引发疾病,还有在抗疫途中突遭意外,在抗疫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案例都是疫情期间学生所熟悉的,能感同身受地理解这些案例中所体现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远大理想。与此同时,向学生强调,要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只有理想和奉献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卓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3.结合疫情的可能起源,增强学生保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感
关于新冠病毒的来源,有的认为来源于蝙蝠,有的认为来源于穿山甲,虽然说法不一,但病毒源自野生动物的可能性极大。过去20年间,全球暴发了多种重大传染病疫情,包括人感染禽流感(H5N1)、SARS、MERS、埃博拉等[5]。这些病毒大约2/3在感染人类前都源于动物。
病毒本来以野生动物为寄主,为什么会进行跨物种传播感染人类?怎样有效地降低跨物种传播的风险?在病毒的基本结构中,结合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和病毒宿主变异讲解。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文献,总结源自动物寄主经跨种转移至人类的病原体;课中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病毒在宿主识别和侵入过程中其包膜、刺突和衣壳等发挥的重要作用。可能因为基因突变,原本不以人类为寄主的病原体,因表面识别位点的结构改变而能够感染人类。究其来源,这都和人类随意猎杀捕食野生动物,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微生态平衡有关,使得这些微生物基因突变适应了人体环境,实现了跨物种转移,导致传染病的世界大流行。
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间进行合理的平衡。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终只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良好的自然环境是生存的基础,我们要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6]。
4.结合隔离措施,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我国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防控和救治举措,同疫情开展坚决斗争。在本次疫情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区分等级精准防控,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取得了极好的控制效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称赞,也获得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称赞。在讲授病原体的感染和防治原则以及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隔离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有效手段,分析常见的一些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消毒和灭菌的常用方法。
我国采取的医院或社区隔离、免费核酸检测以及停产停学等,体现了我国制度优势中领导力量所起的关键作用。列举疫情防控隔离中所采取的社区隔离、居家隔离、强制隔离等措施和事例,告知学生疫情防控中公共责任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本次疫情中我国能有效地得到控制,正是绝大多数公民严格遵守国家和政府规定的居家隔离政策。但也有极个别人缺乏公共责任感,不遵纪守法,以自我为中心,故意隐瞒疫区接触史、不配合防疫工作或不执行隔离规定,使多名接触者被隔离观察的负面案例。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不仅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且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最终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通过这些案例,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遵纪守法的意识,明确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正确认识隔离措施,自觉遵守并宣传法律法规。
课程思政是一种理念不是一门课程,不是将国家情怀、人文素养、道德情操等硬生生地纳入专业课程,教师要把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准备,通过知识点案例讲授、课堂讨论、创设情景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园到社区等多途径融入课程。本次新冠疫情对全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将疫情防控的典型案例和病原生物与免疫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学生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真正体现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忠诚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參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新华网.2016-12-08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人民网.2020-09-11
[3]史鹏,冉珑,李素俭.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为案例的问题导向式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M].微生物学通报, 2020,(6):1-6
[4]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M].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40):108-110
[5]杨红茹,郎玉苗,薛红妹,刘畅,耿彦生,董方旭.《卫生微生物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M].高教学刊,2020,8(27):186-188
[6]“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绿水青山’”,新华网.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