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思考

2021-04-13 16:12王震宇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由于中医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现阶段研究生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中医学硕型硕士研究生;二是中医专硕型硕士研究生。这两类研究生在学校的教育和培养方面需要我们深思。

【关键词】中医学硕型硕士研究生  中医专硕型硕士研究生  改革与深思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加味安魂汤治疗原发性急性失眠的临床研究》(项目编号:2017ZY2111)。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021-02

中医教育是发展中医事业的基础,中医教育对提高中医临床的疗效,突破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发展、壮大中医药事业,并且对培养下一代中医传承者都有密切的联系。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的继承、发展和传承需要有科研的参与,因此研究生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1],而研究生是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深一步学习、理解和研究中医知识,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创新与发展。研究生期间学生学习方法应该与本科生有所差别,要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老师要求掌握,老师规定时间完成的课业,变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2]。本科时期,学生都是被灌输式学习知识,研究生要具备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申请项目及完成科研的能力。

一、中医专硕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

(一)教学方法

目前专硕研究生在学校学习时间是34个月,参加规范化培训时间是33个月[3],也就是他们的课程时间只有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研究生要学习所有的公共课程,而其余课业都是在临床培训中的闲暇时间内完成,虽然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医临床知识,但是在刚刚实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4],因此有资格招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机构要加强师资力量、加强教学设施及公共卫生建设,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习近平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二)科研能力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按照研究生培养计划,帮助研究生选择方向,制定培养目标,为自己的研究生提供科研方面的学习和锻炼,由于专硕研究生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要完成,跟导师门诊及学习的机会较少[5],为了方便研究生学习本专业知识和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导师应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制定文献阅读及定时汇报文献阅读情况,导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因人制宜,制定适合每位学生的学习计划,学生和导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感情,多多交流[6]。而科研申请方面,导师尽量多让学生参加一些项目申请、企划书撰写等,然后导师修改,提出不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做到导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更好地完成科研项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在研究生教育展现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等最前沿,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人才。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学科课程设置,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国际合作,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在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质量管理、校风学风,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临床实践

专硕研究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由于临床实践较少,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都比较盲目,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每天的任务是什么,加之在培训过程中科室带教老师没有明确规培生与实习生的区别,管理和处理病人仍不能完全让规培生参与,老师处理病人时开什么药,为什么如此处理很少与学生交流[7],这样学生不知道所以然,学生的学习就很盲目,而且这样学生也无法锻炼独自处理急危重症病人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8]。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作为教育方面研究生的规范化培训应该占主导,就像打仗一样,带教老师和学生要一起,研究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也可以成为一线人员,一样与病魔抗争,争分夺秒抢救病人。

二、中医学硕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

(一)教学方法

中医学硕型研究生的课程相对于专硕来说比较多,他们有半年或一年的时间都在学校上理论课,时间比较集中,相对专硕的学习时间比较自由,他们在理论学习及文献查阅相对方便,但是学硕研究生由于在学校的时间较多,因此临床能力相对专硕来说就薄弱了一些,建议学硕研究生在闲暇之余多跟导师上临床,在帮助导师完成部分任务外,还可以学习一些临床知识与技能。另外,建议同师门的专硕研究生和学碩研究生要多多交流,增进同专业知识的进步,互助互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取长补短[9]。

(二)科研能力

学硕研究生相对专硕研究生来说,科研能力相对比较强,多数情况下导师课题的进行是他们完成的,他们对实验的进行胸有成竹,实验室中材料的使用及指标的观察非常熟练,但是中医内科临床学硕型研究生的科研是普通的实验、简单的操作,有的学校的实验器材相对不足,影响学生实验的有效完成;还有就是他们所进行的课题多数是导师提前申请的课题,他们多数是跟着师兄师姐学习,由于实验时间较长,或许此课题做了好多年,对他们来说前面的数据观察比较陌生,因此如果有条件研究生本人可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尝试自己申请课题,随后三年慢慢进行自己的实验,时间尽量控制在三年内完成,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当然这样的条件,学校、院系、导师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实验的进行需要导师的全程参与,给予学生意见、建议和指导。

(三)实验能力

由于学硕研究生在学校集中上课,节假日及课程较少的情况下多数他们是跟着师兄师姐在实验室做课题实验,因此他们相对专硕研究生来说实验能力比较熟练。导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动向,比如近期学生有什么学习规划,他们要如何实施,最后想要达到一个什么结果,而在这个规划中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导师可以给他们一些意见和建议,以及提供一些客观的帮助,这样既增进师生的感情,解决了学生的困难,又给学生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而且对于学生学习导师的经验和学术思想有较好的帮助。总的来说,中医研究生教育存在三方面需要提高:一是研究生的中医理论知识,中医的四大经典是学习中医的精髓,现在有很多中医研究生多数被西化或者中医理论知识非常薄弱,在临床上的带教老师多数用西医的诊疗思路看病,治疗方案多数也是西医那套诊疗指南,中药的治疗非常少,或者说是中药多数用来理疗,比如中药足浴、中药塌渍、中药熏洗等等,这样中医研究生不能很好地继承和传承我们伟大的瑰宝。而且研究生由于更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因此要对西医的知识掌握得十分透徹,所以对于研究生来说中西医都要全面学习,学习任务非常的繁重。二是研究生普遍对科学研究比较生疏,如果本科阶段接触过科研可能会好一点,如果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研究生期间会比较吃力,科学研究需要有想法(独特的想法),要锻炼研究生独立思考,因此,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积极为研究生搭建高层次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的平台,引导他们的学术追求和学习兴趣,坚定他们对中医事业发展的信心,培养其学术道德观念及学术规范意识,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科学素养。三是研究生的临床接诊能力,中医类学生的接诊能力普遍都很差,本科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学生去医院见习,之后就直接到大五实习,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为了考研放弃了上半年的实习,而直接去复习考研,之后又忙着复试以及后续很多事情,临床实习就此作罢,因此上了研究生之后,只有中医专硕研究生还可以在临床上和本科生一起学习临床知识,学硕研究生可能多数在实验室里面做实验,最多也就跟导师学习一些临床接诊技巧,导师指导对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导师指导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全过程。导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指导,在医德、做人、治学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在保证研究生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的情况下要求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科研、临床,还有论文的撰写,太多的事情有的时候会让他们感到喘不过气,有的学生压力过大,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还有的学生由于压力大,经常熬夜,精神体力透支,免疫力下降,反复生病难愈,这些负面的例子也很多,因此对于研究生教育中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而导师作为学生最亲的长辈,对学生适度的关心和慰问有时候可能顶很多心理医师,毕竟导师最清楚自己学生担心和烦恼的事情。为了给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共同努力,为他们保驾护航,让他们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艾碧琛,刘娟,苏联军,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中医研究生教育的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04-105.

[2]刘争清,史冰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32-33.

[3]朱思泉.眼科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6(8):62-63.

[4]史梦琦.中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34-35+56.

[5]李庆海,张志国,范立华.提升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6-9.

[6]朱志军,陈相新,李晓坤,等.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轨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7):212-214.

[7]申子龙,赵文景,王悦芬,等.关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2):42-44.

[8]韩永梅.提高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6):32-24.

[9]张庆祥,相光鑫.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对策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2):45-47.

作者简介:

王震宇(1968年-),男,汉族,河南省息县人,硕士,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现任教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脑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