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娴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常见教学方式之一。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对问题的提问时机、难度等有足够的把握,从而使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能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不过,一些教师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的问题比较随意,难度不一,难度较高的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使课堂氛围变得紧张、沉闷,不利于教学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多方面考虑,优化问题教学法,注意把握提问的频率、时机以及问题的难度,从而更好地发挥问题教学法对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1 合理控制提问的频率
在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问题设置需要注意提问的频率。一方面如果教师提问频率过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解答问题的时间,学生来不及解答,那么问题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师的问题教学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教師对教学安排把握不足,就会导致提问的频率较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起不到锻炼作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教师要重视对提问频率的合理控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1]。
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为例。本节内容的难度不高,但是计算比较繁琐,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问题解答时间,控制好提问的时间间隔。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讲:“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的乘法。首先,老师先提出一系列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书上的内容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学习两位数的乘法,从而顺利完成问题教学,不会让学生把时间浪费在计算题目上,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精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 科学设置问题的难度
除了提问的频率之外,问题的难度也是能否有效应用问题教学法的关键。问题的难度如果太高,虽然会包含很多知识点,但如果学生不能顺利解答,就不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同时,由于问题的难度太高,学生常常遇到无法解答的情况,学习信心可能会受影响,甚至进一步影响学习质量;而如果问题过于简单,问题教学的目的也就难以达到。问题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实现知识点的学习,所以问题在知识点上的价值需要足够大,教师应该科学设计问题难度[2]。小学数学知识点的难度一般比较低,而小学生的信心也易受打击,所以教师应该合理设计问题的难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如学习“扇形”时,教师就应当注意问题难度设计的科学性。本节内容的计算比较繁琐,扇形是小学阶段遇到的一个相对不规则的图形,在扇形的学习中,教师需要注意扇形与圆形的关系,设置难度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得以顺利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圆形引出扇形,在问题的设置上,可以通过扇形与圆形的联系,将扇形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合理控制问题的难度,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3 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
问题教学中,问题的数量和质量都是问题设置的要点,然而问题设置完成后,何时提问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提问时机的把握可以影响问题作用的发挥。问题教学法中,问题是教学的推动者,知识点通过一系列问题串联起来,所以问题提出的时机也比较重要,如果问题提出过早,可能导致知识点的混乱,前后知识点有可能发生交叉;而如果问题提出过晚,学生已经得出了结论,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节奏不相符,即便学生学会了知识点,也是学习时间上的浪费。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太成熟,教师需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如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教师就需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本节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没有很高的难度,但不同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个比较繁琐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一般不会有问题,然而在实际换算的过程中,却可能出现偏差,教师需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帮助学生理清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讲:“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体积了,体积也有许多单位,那么,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之后,教师可以用问题来串联不同单位的换算,在提问时,可以将问题和讲到的进率知识对应起来,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符合教学进度安排,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4 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由于自身能力和家庭因素等条件的影响,在课堂中的表现存在差异,如果用统一的问题提问,会给部分学生带来学习的压力,拉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数学水平,这样才能发挥问题教学的积极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收获知识,缩短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
如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要有针对性设计问题。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乘法运算基础,但这部分内容涉及因数末尾有0的情况,是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讲:“同学们,经过之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对乘法的运算很熟悉了,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提出问题:在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分别怎么处理呢?对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什么样的?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由于问题有针对性,且与学生的数学水平对应,大部分学生都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相应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有利于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
5 设计逐层递增式的问题
数学教学倡导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引导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除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外,还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导向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遇到学习难度较高的知识时,就需要教师设计具有连贯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各个节点设计问题,问题的难度逐层递增,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此外,学生在不断攻克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对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有积极的作用。
如学习“三角形”时,教师要立足于教材设计逐层递增式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收获知识。三角形是学生接触较早的图形之一,也是较常见的图形,不过在以往的学习中,对三角形的研究不够细致,这部分的内容就是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三角形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讲:“同学们,三角形是大家很熟悉的图形,大家知道三角形的特性有哪些吗?”教师先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学生很轻松就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之后教师又继续提问:“那么三角形可以分为哪些呢?”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在掌握三角形特性的基础上探究,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前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完成了学习。随后继续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三角形的知识。这样,通过在课堂中立足于教材设计难度逐层递增的问题,能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总之,通过应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中,问题的设置是一个关键,教师需要合理控制提问的频率,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学习时间;科学设计问题的难度,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保证学生的学习节奏不被打断;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收获知识,缩小学生间的学习差距,从而使问题教学法得以顺利应用,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华.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20(5).
[2]李西明.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