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妮
摘 要:语言作为语文教学里刻画人物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语文课文的教学和学生的写作上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描写对话时要关注语言本身的表达方式,会正确书写对话;还要关注语言中的提示语,学会写好提示语;最后还要关注对话的组织构建方式。
关键词:语言形式;提示语;对话构建方式
语言作为语文教学里刻画人物的主要形式之一,受到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在每一个年段的语文教学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语文课文的教学和学生的写作上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言是在语文教学中了解人物的重要手段。所谓言为心声,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可以有效了解人物性格,也可以了解人物当时的心情和状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其次,教好语言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作文提升。在作文中加入人物语言描写可以更好地表现学生想要描绘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为作文增色。所以做好语言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高年段学生来说,对话在语文教学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关注语言表达形式以及其中标点符号运用
(一)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
语言表达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根据说话人在语言的前面、中间、后面,可以将语言描写分成三类。说话人在前面的,如: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话人在中间的,如:“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话人放在后面的,如:“噢,可能是病了。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儿什么药?”他问。(《学会看病》)语言描写形式分为三类,而且每一种形式的使用情况而不一样。说话人在前面是最普通的表达方式,在用这种形式的时候,说话人是正常地表述语言。而当说话人放在中间的时候,往往是说话人在说话的时候进行停顿,将语言分为两个部分来表达。这比较适合用于说话内容比较长或者分层次进行表达的情况。第三种表达方式是将说话人放在后面,用这种方式进行表达的时候往往是说话人急切地想把语言表达出来。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强调语言内容。所以这三种语言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弄清楚这三者的不同,并在描写语言时灵活运用,更有利于进行语言描写。
(二)关注语言中的标点符号运用
语言的表达同样也离不开标点符号,在语言教学中要关注标点符号的运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双引号和冒号。一般来说,要构成一句直接语言描写需要冒号和双引号共同构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语言表达是否正确。其中特别要关注冒号的运用,学会在直接语言描写中正确运用冒号。
并不是所有的说话人后面都用冒号,说话人在话语前时说话人后面用的是冒号,而当说话人在中间时,在说话人后面用的是逗号,而不是冒号。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用的是句号。但是学生在写对话的时候往往会忽略甚至乱用标点符号,最为常见的就是当说话人在中间时,学生还是习惯性地用冒号,而不是正确使用逗号。在许多学生的写作对话中,只要出现“说”或者其他与“说”相关的词语,就不假思索地用冒号。诸如此类的错误屡见不鲜。由于学生没有关注语言描写时的标点符号应用方法,导致语言描写中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书写对话的基础。所以在语言教学中关注标点符号的使用,让学生树立正确使用对话的标点符号的意识,学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三)关注语言表达中的提示语
想要写好直接的语言描写,除了要学会正确的书写语言描写外,更重要的就是对于语言本身的描写。当然,想要写好语言描写,人物说的话本身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想要让学生将说话的内容写得妙趣横生,则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想要学生学会写好语言,就要关注说话本身前面的提示語。学会写好提示语对于学生语言描写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小的帮助。
想要写好提示语就必须知道什么是提示语。所谓提示语就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记叙描写,提示当时的样子的词语,紧跟在说话人后面。所以说话人可以放在语言本身的前面、中间和后面,那么提示语也可以出现在语言本身的前面、中间和后面。明确了提示语的位置以后就要知道哪些词语可以作为提示语以及加上这类提示语的作用。对于提示语的分类,我们可以发现,提示语词语的构成可以是一下几种:
1. 提示语中加入动词,提示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
单纯的直接语言表达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语意和语势。对于本来就不善于语言描写的学生更是如此。人的肢体语言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表达直接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和态度。换句话说,有时候肢体语言,也就是人物的动作比语言本身更能表达人物的态度与情感。所以为了写好直接语言描写,就需要在提示语中加入动词,通过加入人物的动作来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弥补单纯的语言描写的不足。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有一句对父亲的语言描写:“‘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这句话表达了父亲对于儿子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的看法,在父亲的动作中加了一个“扔”字,我们更能感觉到父亲对于这首诗的不满意。通过这个动作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对这首诗的不认可,通过扔进一步表达父亲觉得这首诗真的很糟糕。所以在提示语中加入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好直接语言描写。
2. 提示语中加入形容词,提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
在提示语中除了加上动词外,还可以加上形容词来表现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当一个人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必然伴随着相应的神态,这有利于更好地语义与语势。在提示语中加入神态描写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语言,能为语言描写增色不少。
在直接语言描写前加上提示语可以补充单一的语言描写所无法表达的效果,使得语言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进而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所以关注提示语,学会在提示语中加入动作和神态,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描写。
二、关注语言之间的结构组成方式
想要更好地表达语言,除了要关注语言本身以外,还要关注语言之间的结构组成方式,也就是如何处理对话中的语言位置安排。对于对话的安排,基本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就是最普通的按照顺序写对话过程。这种写法上是学生在对话写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第二种就是每一句对话都是独立成段的。如在《学会看病》中有如下一段对话: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在这段对话中,作者将母亲和儿子的对话都独立成段,一个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段落,看上去非常清晰,是谁说的话一目了然。而且这样安排段落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强调说话的内容。独立成段除了能够使得语言内容更加突出,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外,还可以使得文章的布局更加干净整洁。
有的对话中并没有出现说话的人物,也没有对人物的其他任何描写,只有简简单单地描写人物说的语言。运用这种对话方式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首先需要在前文中明确的交代对话双方是谁,而且一般对话的人物只有两个,多个人物对话容易混淆读者。其次是在用这种方式描写对话时,对话双方说话一般是急切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说话时很急促、急迫。只有在这两种情况下,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写好对话。所以关注好对话的构成方式,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语言描写。
語言描写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并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并在此基础上加上神态、动作等合适的提示语,再加上选择合理的对话构成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人物的语言描写,学会并实践运用语言描写。
参考文献
[1]李艺.对话教学案例的分析——教师的困惑及解决建议[J].语文学刊,2007(18).
[2]袁春平,范蔚.戴维·伯姆对话思想及“对话教学”浅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8(01).
[3]蔡朝晖.语文对话教学的特点及教学原则[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31).
[4]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中心小学,绍兴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