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
我常跟孩子们说,阅读要把自己代入到书中,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任意一个人物,拥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其实,这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因为可以想象不一样的经历,好的、不好的、有过的、没有过的……在这样一个不断选择与尝试的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便得以塑造。这是我的阅读经历告诉我的,我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这几天在读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朱永通老师在书中不断强调:什么是好的教育,答案就藏在教育生活之中,藏在一件件看似琐碎细小的事情当中。正如朱煜老师在评论中写的那样,教育就是由诸多细节构成的。朱永通老师集教师、编辑、记者、父亲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他把曾经访谈、参观、交流、阅读的诸多细节用文字表达出来,融入自己的思考,不断强调教育细节的重要性。
如题,读书就是读己。所以,我关注朱永通老师的思考,更关注其中的案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要说没有,还真没有底气。尽管现在的自己与刚入职的自己相比,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已经改正了许多弊端,但看到那些无形中伤害了幼小心灵的案例,我的心还是觉得有些刺痛。因为,有些伤害无法弥补。
有人说,说问题都会说,关键是怎么解決。其实不然。如陈心想老师在序中所写:“为了揭示这些问题和现象,永通并未避而不谈,这需要相当的勇气。”我对此深表认同。朱永通老师用文字对他曾经接触到的某些教育官员和教师的不良言行进行批评,当事人看到了肯定会对号入座。这意味着,他可能会得罪很多人。所以,这种勇气不是谁都有的。
换个角度想,这些案例所指的可能不是一些人,而是一群人。我们希望自己平和,希望自己温柔,希望自己淡然……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许?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如何去改变呢?朱永通老师在书中不断论述“观念”的重要性。观念就是意识,它决定着人的行为。周国平老师在序中写道:“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教育更是如此,人生观决定了教育观,一个时代的教育状况背后必有一种起支配作用的基本价值取向。所以,要改变现状,就要改变育人的观念。这是个很细的问题,也是个很难的问题。”
归根到底,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在阅读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在实践中反思与完善,不断修正并丰盈自己的教育观。以书为镜,可知不足而后改之,这便是教师阅读的意义所在吧。
朱永通老师说,好的教育一定是在学生的心灵种下文明种子的教育,它能激发学生积蓄在天性中的良善力量,让美好的人性在不知不觉中伸展枝叶。好的教育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的情感教育。我赞同,并会在这条路上不断修行。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华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