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描的名义

2021-04-12 02:33苏海江
美术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素描模块课程

中央美术学院的精微素描课程,能够被社会广泛关注,是从课程中所诞生的一大批精微素描作品开始的。作品的作者都是美院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课程是他们入学的第一堂课,作品是他们进入美院的第一张课堂作业。作品的题材、作品的语言形式以及作品的质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精微素描用具象写实的语言,甚至极致入微的写实语言特点,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温暖的动人故事,作品所呈现出的创作过程中巨大的工作量和精心的工作状态,打动了观众。在课程中的学习经历、创作体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使得学生们收获了满满的自信,品尝到了艺术学习和创作的快乐。

一、一堂属于当下的美术课程

精微素描课程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为什么这样说?一是它在解决当下美术基础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二是课程中运用了当下流行和时兴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三是课程中注重关注当下的生活和当下的社会热点话题;四是课程成果的传播、展示和交流都是当下的最为流行的方式。

作为美院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教学中所面对的是刚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入学前的学习背景基本上都是考前班的学习。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是每所艺术院校当下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精微素描课程教学首先要面对的。同时,在美术学院的基础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方式僵化刻板,教学内容高度依赖教师个人经验,缺乏对于基础知识的系统化梳理;课堂教学素材一成不变,脱离生活,脱离时代,学生对课堂训练感到麻木,普遍缺乏兴趣,学习被动,态度不积极。面对美术学院中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不喜欢,老师也不喜欢。

在精微素描课程中,借鉴和引入了时下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具有时效性的教学方法,如:思维导图、手绘绘本、动图等多种兼顾设计和造型多个专业的教学和学习的方法。同时,在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对于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生活、情感和文化的关注和讨论,在探讨与之相关的课题研究中,在表达自我的生活、情感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基础性的专业知识和表现技能。对于当下时代话题的关注,渗透在精微素描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

最有意思的是,精微素描课程被人们戏称为“网红课程”,在微信平台上发布的介绍精微素描的推送,单帖推送在四个小时内超过“100000+”,一个星期内的点击和转发量突破500万,至今网络上的点击转载超过几千万。最新的传播手段让社会多方面的人群关注精微素描课程以及在课程中所诞生的精微素描作品,并给予积极的认可。同时,也要注意到一个问题,精微素描课程被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得益于自媒体便捷的传播方式。但也由于手机、电脑屏幕的展现方式,觀众对精微素描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局限和偏差,更多的是局限于画面的形象逼真与再现效果。而更为本质、动人的作品所描绘对象背后的故事,以及作者极致地工作努力和专注的创作状态,这些在潜意识中最终影响观众的因素被忽略或者被淡化。

同时,网络媒体反馈的信息和与各艺术院校的交流中,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从2009年以“精微素描”为名,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基础教学之中,就有各类学校模仿开设类似课程,或者有意邀请帮助引入相关课程,在2015年相关微信推送的宣传之后,精微素描课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模仿。但是从回馈信息可以看到,大家仍然是偏重于对于课程最终画面效果的模仿,而忽略了对其背后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的理解。

为此,学院申请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和支持,进行了作品展览、文献展示和巡讲研讨,三位一体的巡展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与社会观众和艺术院校同仁们的交流中,大家相对客观地了解了精微素描作品以及相关课程的真实面貌和教学理念。

二、精微素描教学中“人”的教育

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对于教师来讲,“教书育人”是基本的共识。“人”是教育的最本质,尽管美术学院已是高等美术学府,学生已经是大学生了,对于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依然是其教育的本质,也是美术学院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

精微素描课程是为刚进入美术学院的新生所设置,是学生进入美院的第一堂课,以基础课的面貌出现。其所要面对的问题,首先是新生刚刚开始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在从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过渡阶段,很多学生显现出独立生活能力的欠缺。他们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长们陪伴养育方式下长大,长期依赖家长的生活,而生活上的单方面依赖,造成情感上的疏离。家长呵护下的生活,造成与社会的脱离,导致没有生活阅历的积淀,生活和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刚刚通过美术应试教学跨过高考进入美院的学生们,造型基础知识碎片化,艺术素质和审美素养薄弱,功利主义、心态浮躁等对基础教学都是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如何开始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应该在基础教学中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面对今天的学生,在基础课中落实“教书育人”的教育本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基础课要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回归到“教书育人”的基本原则上来,人的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的本质。

“自主生活、自主学习”是笔者为美院一年级基础教学制定的基本目标。

什么是自主生活?自主生活首先是对生活的认知,更为广泛地接触和面对广阔的现实生活,体会人与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和沟通。在基础教学中将学生带入到更广阔的社会观察、社会体验的这个空间。让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现实中有了感受,找到了自己要表达的各种路径,由此来进行学习和创作。这才是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和自主生活的基础和开始。

学校的教育是一个过程,针对考入美院准备从事艺术工作的学生来说,学校的教育就是将一个自然的社会人,教育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艺术素养和技能的艺术人,再由一个学校中的艺术人个体,教育培养成为一个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能融入社会、拥有社会担当且具有社会认知的社会艺术人。

什么是自主学习?真正有效的学习是自学,也就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们在学习中学会自己去研究,去体会。学生应该学会学习,学会如何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来解决问题。基础教育重点在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上,也就是教学生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生存以及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持续发展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等许多方面。

自主学习的前提就是强大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就是自主学习的开始。在基础教育中学习的内容是次要的,而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认知,及相应的学习能力才是更有意义的。学习能力的核心素质要有意识地从这几个方面来提升和培养:自信心、热情、学习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责任感、对待困难的态度、厚积薄发的能量。这些不仅是学习能力的核心素质,也是学习能力提升的培养方向,应该是在基础教学中要涉及的内容。

强大的学习能力背后是专注力的支撑,保持长时间的专注状态就是专注力的体现,这是优质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1.做好规划,把每一项学习任务进行拆分,越具体越好,规划能力是集中精力,提升专注力的有效方法。2.如何面对疲劳,随时调整状态,是保持专注力的能力。3.调动动手能力、眼睛观察能力、大脑思考能力等自身多方面的能力,全力集中于一点,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效果,也是专注力的一种体现。所以讲专注力是可以培养的,这也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对于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反思,与其说是反思,不如说是为精微素描课程明确了教学内容、目的追求。可以说抓住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是精微素描课程的教学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同时,对于学校教育本质的思考,是对设计教学方式和组织教学实施思路的清晰梳理。

三、精微素描教学中的“教”与“学”

教学一词,从字面上来看,就是教与学,教师“教”,学生“学”,两者是教学的共同支柱。对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的清晰定位,是精微素描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展开的重要基础。

作为精微素描课程的教师,经常要回答的一个问题:“精微素描课程最理想的教学预期效果是怎样的?”笔者的回答是:“10年或者20年之后,学生们仍然可以想起来,自己经历过精微素描这堂课中的艰辛与快乐。我希望精微素描课程的学习经历就像一粒种子,埋在学生们的生活阅历中。”精微素描教学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以,精微素描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绘画课程,学生的作业不是教学唯一的评价标准。学生在课程的身心体验对于其个人成长的影响,虽然这些是隐性的,需要长时间以后在学生的成长中慢慢显现,但那更贴近于育人的教育本质,教师在其中体会到的快乐也是非同寻常的。作为教师有一种欣慰是教过的学生桃李满天下,还有一种欣慰是自己的教学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才是精微素描课程授课教师的追求。

迈克尔·富兰有句话:“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工作,否则,我们不会前进。”精微素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工作方式的改变,不再简单地教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分享自己的人生阅历、艺术创作的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教师在精微素描课程中的作用定位为陪伴,课程强调的是过程和体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陪伴相扶的作用。针对精微素描课程的每个阶段,都会进行严谨地设计和规划。每一位任课教师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方法,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辅导,我们称其为陪伴。课程前期学生对课程的了解不多,还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教师就要与学生时时陪伴交流;课程中期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始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就要选择性适时出场,顺应学生自身的学习研究的节奏进行辅导;课程后期进入学习的攻坚克难阶段,学生进入疲倦期,教师的作用则是相伴而行,加油鼓劲;最后课程结束时教师与学生已经成为相知的好朋友。

前面讲到,我们将教育的目的明确为“育人”,这里所说的“人”还是一个概念中的人,讲的是作为教学所面对的学生群体。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就是具体活蹦乱跳的学生,不再是概念中的人,教学就是要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教学中不但教师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存在、个性特点,而且更要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对自我清晰地认识和深入地挖掘,这才是精微素描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地自由生长式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定是针对中国教育现状,学生在逐步学习和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达到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精微素描课程中培养的正是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基础,特别是寻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办法,也就是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是在掌握一系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提升自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实现。

四、课堂课题化、课题模块化、模块榫卯化

明确了教学的“育人”目标,如何让“育人”的目标在教学中落在实处,课程决定了教学的形态。精微素描课程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和完善,期间始终遵循着一个理念,就是“创作带领基础的学习”。

在美院的课程中大家已经熟悉了素描、色彩、速寫、创作等课程,这一套系统已经成为学院美术教学几十年以来的标准课程。在过去的历史时期中,这样的课程体制培养出大量社会所需要的美术人才。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学习技能,变得便捷和简单。同时,艺术学院中的分科式的教学模式与我们认识生活、认识艺术的方式大相径庭。一个人去观察生活,去欣赏艺术作品,去创作一件艺术作品一定会是多方面因素,多次层、多视角地去看、去感受。在基础学习阶段分科式的教学,势必形成割裂知识构架和片面的思考、认识、表达方式,对学生日后的创作和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将各科知识融汇在一起,与艺术创作实践相结合,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在创作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研究的治学意识,对于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在创作实践中边学边用,用多少学多少,学多少就掌握多少,做到集中时间并有效地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这有助于解决基础教学阶段遇到的课程时间有限、学习内容庞杂、学习效果不如人意等问题。

基础课教学的课堂中,通常以习作的作业形式展开教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孤立的。与创作相结合的基础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到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结合创作实践,在实际运用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对艺术以及艺术创作的全面了解和认识。这样的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对艺术创作的系统认识,同样是学生重要的艺术素质基础。

在精微素描课程的教学中,创作实践和习作学习相结合的课程设计,借鉴了设计学科的专业教学中课题项目的教学方式,在造型基础教学中进行课程课题化的课程设计。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修正。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笔者进一步完善课题教学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提出“课堂课题化、课题模块化、模块榫卯化”的课程设计方式,不但将课题式创作实践方式引入教学中,同时根据课题研究涉及的具体学习内容、知识点结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等因素,将课题分解为若干个模块,这些模块之间具有一定的衔接和互动关系。学生们学习精微素描课程之初,从具体且容易入手的模块开始,在有序地解决一个接一个具体课题模块之后,就像电脑游戏打通关之后,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题的研究和作品的创作。同时学习了相关的基础性知識点,实践和掌握了绘画表现的基本技能技巧。

“课堂课题化、课题模块化、模块榫卯化”的课程设计,是精微素描课程的特点,它是在对学院美术基础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问题明确思考之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条件和实际问题,设计的一系列课程集合所组成的基础教学,它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方法。

五、精微素描的前置课程——造型笔记

在精微素描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以手绘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一是基于目前学生的基本情况,都是以手绘的方式开始自己美术学习的,而且教学也是基于手绘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完整的课程名称是“手绘造型基础教学”,其中包含了“造型笔记”课程、“精微素描”课程、“人物造型基础”课程。精微素描课程只是“手绘造型基础教学”课程集合中的一个部分,“手绘造型基础教学”希望探索传统的手绘绘画语言形式在当下学院基础教学中的新的可能性。

“手绘造型基础教学”之始是“造型笔记”课程,它是精微素描课程的前置课程。造型笔记课程和精微素描课程共同组成了大家口中所称的精微素描课程。

观众看到精微素描作品时,容易把精微素描简单地理解成一种绘画风格或创作方式。笔者更强调精微素描是一门课程,它是一门手绘造型基础课程。精微素描课程是一门借助于绘画学习,进行培养和提升人的基础素质的综合基础教学,而精微素描作品只是教学的结果。精微素描课程作为一个综合课程,它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课程体系。它的前置课程是造型笔记课程,精微素描作为一个课程模块,与造型笔记课程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教学系统,统称为手绘造型基础教学。经折装的造型笔记绘本加大尺幅的精微素描作品,呈现了这一教学系统的基本形态。

郑板桥画竹子,提出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三个创作阶段。造型笔记绘本要解决的就是如何从眼中之竹转化成胸中之竹,再由胸中之竹转化成手中之竹。

造型笔记课程包括五个课题模块:寻找故事、结构研究、空间研究、构图研究、语言研究。傅抱石讲山水画写生时强调“游、悟、记、写”,这是一种绘画创作的研究方法,他的理念恰好印证了造型笔记课程中五个课题模块的作用。

“游”是“寻找故事”模块,包含了三个子单元:社会调查、思维导图、故事形象。这一模块的目的,就是为精微素描创作寻找故事素材和构思“角色”形象。这是精微素描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作品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此。学生需要先理解命题,然后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梳理思考过程,帮助自己逐步缩小选材范围,寻找和确定生活原型。

“结构研究”和“空间研究”模块是“悟”,结构研究包含了三个单元:结构构件、结构组合、微观组织。通过课题确定了“角色”形象,也就是要表现的物件,这一步是要运用解剖研究的方法,通过拆解、组合、变换观察方式,从内部理解对象的各个构件,对“角色”的特质进行由浅入深地剖析。分析内部构造对外部形态的影响,为空间研究提供参考。“空间研究”,由冰块空间、爆炸图和轨迹运功三个单元组成。这个课题模块,是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从空间角度观察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变化,寻找最具表现力的空间布局,确定最终的观察视角,为构图提供选择。三个模块从静态视点的空间变化过渡到动态视点的空间体验,从整体性的空间趋势到结构性的空间维度,层层递进。

“构图研究”模块相当于“记”,相由心生,胸有成竹。分为三个单元:选择视角、经营位置、随类赋彩。主要解决如何在结构和空间研究的基础上,将生活形象转化为艺术形象。如果把空间研究比喻成一系列动态的分镜,那么构图研究就是对这些动态分镜中的关键“帧”进行提取和打磨。研究角度从三维空间回归到二维平面,将画面看作一个布满经纬线的围棋棋盘,推敲影响画面视觉表达效果的图形趋势、空间比例、空白疏密、明度和色彩氛围。

“语言研究”模块是“写”,由材料技法、细节表达、作品统筹三个单元构成。这部分是精微素描绘画语言的实验和练习,要解决的课题是如何将艺术想象的构思以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呈现在画面上。材料技法模块要求同学们尝试和对比不同工具材料的效果和特性,细节表达模块要求将物体重要局部放大到与最终精微素描创作相同的尺度进行研究。作品统筹则是在限定时间内,对精微素描整体和局部绘制程序、工作量和时间的分配计划。

“游、悟、记、写”是一个绘画创作的完整过程,其中的“写”,是运用写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悟,不是对于眼前物象的再现,所以有了前面“游、悟、记”的格物过程和相由心生的演变。

那么,造型笔记绘本与精微素描是什么关系?

过去的造型基础教学往往是经验式的,老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画面不同阶段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病是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往往是片段性和偶发性的。就像我们身体生病,表面症状和发病的根源之间往往看不到直接的联系,如果不能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来把握问题间的互相影响和连带关系,只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画画也是这样,在造型笔记绘本课程中,我们把造型规律和知识点模块化,抽丝剥茧地引导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就像体操训练中的分解动作和连贯动作一样,从一个个小问题、小知识点的研究切入,然后将其串连成一个连贯的综合运作的系统,最后用精微素描来检验这个系统的有效性。

六、精微素描教学的发展历程

造型笔记课程和精微素描课程两个板块教学体系的形成,和其中每一课程模块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今天大家所看到的精微素描课程,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断调整创新的过程。精微素描教学脱胎于传统的素描教学,是对美院传统素描教学的继承和发展。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问题,对素描教学的改革,大家都在思考和尝试。精微素描教学的实践也是在不断解决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和发展而来的。

2002年,笔者在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开设了一门课程,叫作“静物组画写生”,第一次尝试用“组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静物写生训练。后来在此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出版了《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造型基础教材——静物写生组画》。这是对课堂静物写生课程的一次修正尝试。

2003年,笔者开设了速写组画课程,把学生的观察视角扩大到日常生活的范围。“速写组画课程”教学是对传统速写教学的一次修正,是综合性教学在绘画基础教学中的一次尝试,是课程教学的课题化与课题教学的课程化的初步尝试,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探索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综合化教学模式。课程对于促进和加强师生沟通,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后来出版了教材《自我发现的开端》,教材的出版是对“速写组画课程”教学的总结,从教学理念、课程思路、教学方法论、教學过程记录、作品品评等五个方面将这一课程展示出来。

2004年,把“静物组画写生”和“速写组画教学”这两门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实验。一直到2007年,形成了静物组画写生、速写组画和静物画创作相结合的教学课程模式,把创作因素也慢慢融入到基础教学中。

2008年,在造型基础课程中开设了植物素描写生课程+静物组画写生课程+速写组画课程。2008年的“植物素描写生课程”要算作后续精微素描课程形成的一个契机。2008年09月份新生入学的军训时间有变动,临时在军训前增加了两周植物素描写生课。选择植物写生作为训练课题,主要是想通过对植物复杂形态的细微描绘,让学生能够沉静下来,抛弃心中的杂念,感受绘画的乐趣,也就是帮助学生“静心”下来,以调整入学新生心态为目的,作为基础教学一部分的教学理念的萌生。在2008年植物写生课之后,延续了课堂“静物写生组画”和课下的“速写组画”课程的教学。课上强调画面语言表现方式的研究,课下强调对生活的观察记录和自我发现。在那段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开始产生了把静物写生组画教学、速写组画教学和调整心态为目的的植物写生课程结合起来的想法。同时尝试着把速写组画的教学引入课堂,力求改变课堂教学和课下学习分开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提出“精微素描”教学是在2010年9月份,当时的课程名称叫“精微表现素描”,这是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精微素描的教学理念和训练步骤。课程的结构正式调整成速写组画+精微素描的结构。课程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写生对象,但具体规定了表现对象的类型、尺寸和选择方式;针对性地设计了如何运用速写组画进行研究的方法;规定了精微素描的尺寸和基本绘画程序等。由学生选择15cm之内的生活物品并对其进行放大写生的课程训练方式,并融合之前课上和课下的组画训练,在放大写生之前,针对表现对象进行结构、空间等多方面的造型规律的研究。在教学中提出了“生活、观察、静心、精微”这些教学关键词。精微素描的核心就是把课上和课下融为一体,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为素质而素描”,而精微素描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修心(调整心态)和素养的全面提升,所以精微素描可以说是一门素养课,也是一门体验课。

2011年,精微素描开始从小范围试点,由学生自由选择素材转向有命题范围的素材选择,在寻找素材阶段使用思维导图,学习思维导图的方法以梳理和拓展自己的思维。速写组画更名为精致组画,开始强调组画训练的逻辑性和完整性。速写组画演变成“精致组画”,这标志着教学开始慢慢向更明确的课题化方向发展。

2013年开始,全面推广精微素描选材的命题方式,强调命题内容的主题化倾向,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故事和角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加强画面内容的情感表达。

2014年,在精致组画和精微素描之间,加入了手工书制作的环节,要求学生将精致组画进一步编辑成手工书。将手绘组画、创作构思和研究笔记等资料编辑成册,促进学生加深在精致组画训练中每个课题模块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精致组画和手工书合并为素描笔记绘本,课程定型为素描笔记绘本+精微素描的课程结构。

2015年,将“素描笔记绘本”的编辑进一步规范化。确定了素描笔记绘本各模块的明确名称。1.寻找故事模块包括思维导图和故事形象两个单元;2.结构研究模块包括结构解析和结构组合两个单元;3.空间研究模块包括三视图和爆炸图两个模块;4.构图研究模块包括选择视角和画面构成两个单元;5.材料、技法研究模块包括材料和细节表现两个模块;6.效果图模块。同时加入了与社会生活调查相关的思维导图模块的学习,强调学生开展深入社会生活的田野式调查。进而借用绘本的图文语言方式,灵活生动地记录下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所感,讲述精微素描背后的情感故事。

2016年,对素描笔记中结构研究模块的进一步完善,与结构解析同步展开了形体的测绘和轴测图方式的呈现。关于结构的研究是精微素描课程中所注重的,特别是结构意识和结构思维意识的培养。

2017年,对材料和技法研究模块进一步完善,加入了更为广泛的水性绘画材料的尝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专门邀请了专业绘画材料公司的专家作为多种材料与技法顾问与学生们讲解、示范、交流。

2018年,在课程准备阶段,设计主题时强调了对当下热点话题的关注并引入课题,可以称之为“话题式教学”的开始,“话题式教学”是之前“主题式教学”基础上的再次升级,由此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当下的社会,逐渐增强年轻人对于社会的担当意识。同时,进一步扩充和调整了素描笔记中各研究模块的内容,将“素描笔记课程”升级为“造型笔记课程”,进一步增加了更为丰富的造型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内容。1.寻找故事模块包含“社会调查”“思维映象”“故事形象”三个单元,社会调查单元用手绘札记的方式呈现,促进学生们的手绘表现能力。2.结构研究模块包含“结构构件”“结构组合”“微观组织”三个单元,微观组织单元的设置增强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于系统化结构意识的认识。3.空间研究模块包括“冰块空间”“爆炸图”“轨迹运动”三个模块,冰块空间概念的提出,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个限定空间内去研究三视图的表现规律,强化物体的空间存在意识。爆炸图单元的名称未变,但在课程中的要求加入了限定空间的空间爆炸图呈现,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于空间的体量存在的认识。增加轨迹运动单元,突出对于空间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同时强调规定轨迹的运动呈现,是为了引导学生多认识到对于物体形象多视角观察的可能性,为下一个构图研究模块中相联系的有关内容的学习作提前的准备。4.构图研究模块包括“视角选择”“经营位置”“随类赋彩”三个单元,将画面的空白疏密与形象结构的线描表现结合起来,一方面突出画面意识,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对中国绘画语言特点的了解和关注。随类赋彩单元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针对画面中出现的色彩因素进行必要的研究。5.语言研究模块包括:“材料技法”“细节表达”“作品统筹”三个单元。语言研究模块的名称调整,以及将原有的画面呈现模块,加之作品的效果图统筹为一个单元,意在强化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创作意识和作品意识。

从2002年的静物组画写生课程开始,到2009年第一次形成了速写组画+精微素描的两段制课程,这七年时间是精微素描課程的孕育期;2009年到2014年速写组画变成素描笔记绘本,精微素描创作进一步加强主题化,这五年是精微素描课程的成长期,是课程教学方法转向成熟的标志;2015年至今,每一年都对课程内容做出改进和深化。现在,我们把这两个教学板块统称为手绘造型基础课程,第一个板块为造型笔记课程,第二个板块为精微素描课程。

2014年到2018年经过四年的调整,素描笔记绘本又进一步定名为造型笔记课程。一步步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反映的都是课程背后的教学思考——不断地修正教学目标和原则,不断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今天看来,造型笔记课程和最初的静物组画写生这两门课好像找不到什么共同点,但其实造型笔记绘本继承了静物组画写生课程的核心要素:研究性。在静物组画写生教学中“组画”是教学的关键所在,组画训练不是面对同一对象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生二,二生三”的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沿着这一思路,为了使训练的研究性进一步加强,才有了后面教学中的不断演进。把握住“修正”和“融合”这两个关键词,大家就能理解造型笔记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方法了。

回顾精微素描课程时至今日的发展历程,为了解决在教学中新遇到的问题,课程都会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作相应的修正和补充,经过多年的打磨,每年新的一轮精微素描课程结束后,当学生们把新的一批造型笔记和精微素描作业展现在观众面前时,再翻看造型笔记中同学们的总结和感想,其中热情激昂的心得与满满的收获,一次一次打动着我们——与同学们通宵达旦相伴的精微素描课程的老师们。

七、精微素描教学的初衷

精微素描课程的设计和规划,第一个动机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造型基础训练方式源于古典主义盛行时期的西方美术学院,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关于绘画造型的知识、规律和技能。这种训练方式有其科学性,已经传承了几百年,但不可否认它所服务的社会语境,在今天早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遇到大规模的扩招和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传统课堂教学程式化的千篇一律和脱离社会生活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凸显,学生渐渐在这样的状态下失去了原本喜爱画画的初心。在沉闷的教室里,老师失去了教学的激情,学生也没有了学习的热情。二十几岁的生命是最有创造力,最愿意寻求挑战的,我们不希望学生的这种创造力被课堂训练消磨掉。为了让同学们主动地学习,在精微素描的课堂里,老师不再给同学们摆设静物,只制定一个主题,营造一个情境,而是由学生据此去寻找自己想要表现的物品,目的是通过创作的自主性、作品的主题性和故事性来点燃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个动机是让同学们浮躁的心能够安静下来。大学的学习生活对于刚刚入学的同学们来说充满了新奇的诱惑,美术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很多新的要求,作为入学的第一门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同学们安定下来,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转换应试教育下对绘画造型学习的片面理解。为此,精微素描教学特别强调“精”的层面的体验——表达的精准,画面的精致,状态的精心。从日常生活细节中提纯强化艺术审美要素,以独特的观察方式和丰富多样的绘画技法,对画面中物象微观结构层层递进地分析和表现,来达到专注力和聚精会神的学习状态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绘画进行深层的思考,修炼自己的内心,再反馈到手头和笔端。仅仅画得细,不一定就是精微素描,精微素描需要借助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表达,调整躁动的状态;通过细致入微的艺术语言,让作者用眼睛和心灵去触摸对象,把对生活的情感凝聚在笔尖上,完成从初学者到具备专业素质的创造者的蜕变。精微素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心理坐标,课程的学习是人的素质的培养,是艺术家思维方法、工作方法、职业精神的锤炼。

借鉴徐冰老师的一句话:“素描训练不是让你学会画像一个东西,而是通过这种训练,让你从一个粗糙的人变为一个精致的人,一个训练有素、懂得工作方法的人,懂得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明察秋毫的人。”

精微素描作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面貌已经具备了一定成熟的绘画作品的品质。但是这些作品的作者不是成熟的艺术家,而是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一年级刚刚入学的新生。精微素描能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美术基础教学现象,甚至艺术评论家认为形成了一个新的素描学派,其重要的因素是离不开课程的精心设计。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精微素描是把创作和课堂习作兼容起来,以创作带领绘画造型基础的训练,把学生导入到既有学习方法论又体现美术学院学术品格的轨道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的需求,今天的美术院校里所开设的专业越来越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对于本专业学生基础能力的要求。基础课教学如何来满足不同专业对于基础教学的不同要求呢?在精微素描教学中提出了以培养人的素质基础在先,培养情感素养和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利用美术基础教学开展学生素质基础的培养,从教的方面来讲就是通过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形成知识树,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全科教育”或者叫综合性教育,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从学生的方面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情感,激发同学们用画笔讲故事的热情。精微素描教学采用的办法是让同学们从静心开始,从专注地做事情开始。我们提出的口号是:“真情做人,优质做事,幸福生活”。

苏海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编著出版教材有:《造型基础教材——静物写生组画》《21世纪高等艺术院校专业教材·以素描的名义——自我发现的开端》《精微素描教学》《精微素描教程》。

猜你喜欢
素描模块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武汉素描
素描
跟踪导练(一)4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凡·高的早期素描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