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漫
(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0)
2018年“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指示,随后又在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重申高质量发展,强调和突出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由此可见,“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已成趋势和定局[1]。此外,机制化建设也需要跟上“一带一路”发展速度并为之提供重要保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的伟大倡议,是中国为国际合作与发展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2013年9月和10月由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基于古代丝绸之路发展而来,主要指在中国的倡导和号召下,与其他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切实深化和平、共享、合作的发展理念,共同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属于前所未有之创举,拉近了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并强化了多方联系,构建了全新发展格局[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8年来,内涵愈加丰富,合作伙伴也越来越多,不变的是共求繁荣、和平与合作的初心与宗旨,让更多国家看到了中国的决心与善意。“一带一路”倡议显然已经有了更深的含义,除了维护人民健康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复苏、释放发展潜力外,也更好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思想上实践,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建设便是从原有发展格局中跳脱出来的大胆尝试,让各方面发展提速,亦是中国面对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展开国际合作与继续推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建设的数年间,“一带一路”建设成绩斐然,中国已经与世界格局中的新兴市场实现不断融合,如拉美、亚太等,截至2021年1月29日,中国已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过程中,货物贸易额不断累积,截至2021年上半年已经顺利突破5.35万亿美元大关,更是在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共计113个,累计投资470亿美元,带动了人员就业,提供的岗位突破38万个。在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点民生工程有序推进的过程中,在资金方面有着更大需求,更需要多方的助力与支持。总的来说,“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突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政策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已被载入国际组织重要文件,且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数量呈现逐渐递增态势,共建“一带一路”专业领域对接合作有序推进,中国已经与埃及等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发布《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3]。
设施联通方面,国家经济合作走廊和通道建设成绩突出,中国—中南半岛、中国—中亚—西亚等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在构建畅通无阻的亚欧大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影响,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
铁路方面,截至2021年5月底,中欧列车已经在亚欧大陆22个国家的160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12 000列,货物超过3 550 000标箱,在通关便利的基础上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综合指标稳居前列。
公路方面,截至2019年3月底,中国与15个沿线国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2019年3月19日中越北仑河公路二桥建成通车。
此外,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下,在港口、航空运输、能源设施、通信设施等方面,也加快了发展与合作,取得的成果较为突出,尤其是通信设施方面,中缅、中巴、中吉、中俄跨境光缆信息通道建设取得优异成果。
第一,巩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基于古代丝绸之路发展而来,是提升经济开放性属性、拉近与其他国家关系的重要途径,我国产业需紧紧跟随并增多与别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旨在加速高端产业发展,继而提升我国外在竞争力。很显然,“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我国提供了广袤的经济市场,是“走出去”“引出来”的重要渠道,我们可以通过与东南亚以及南亚的经贸关系,逐步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带动我国内陆沿边向西开放,同时也为我国经济“走出去”创造了绝佳契机,促使我国与其他国家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好伙伴”,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并共同打造出稳定的合作链条。
第二,有助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现如今,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我国经济发展中,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不利于维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现状[4]。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较好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推动西部经济体系革新、西部经济结构优化。另外,西部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的重要枢纽,自然会接受更多资金投入,进而更好地广纳贤才,这都将有利于缩小西部同中部、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上的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与别国经济合作、政治互信过程中,很容易借鉴到国外优秀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经济发展将起到较好的启迪、引导作用,有助于我国产业快速转型升级,更贴合国情、时代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此外,我国传统产业以往积累的大量过剩产能,也可借助“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消化,可将资源充分利用,甚至可以将周边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好地盘活,同时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引入当地的各项产业中,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互惠互利、经济互补,共同向高质量发展方向稳步前行。
关于“一带一路”对全球发展的意义,主要可从三个方面了解。
其一,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一带一路”建设属于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得国际经济市场被进一步激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Made in China”一度成为国外的“宠儿”,使得全球贸易市场非常繁荣。2013—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34万亿美元。为了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为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0年7月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总数已超过103家,累计投资额超过130亿美元,这些数据还在进一步增长中,不断推动着全球经济发展。
其二,促进各国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积极寻求共同合作与发展路线,更是积极与相关国家展开能源、设施等多方面合作,全力奔走在共同繁荣实践道路一线,为多国实现繁荣提供了契机。2018年6月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5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给柬埔寨创造了多于五分之一的电量,越南与菲律宾皆在中国的帮助下,成功应对超强台风“山竹”和“玉兔”,截至2018年底为肯尼亚创造超过5万个就业岗位,等等,各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受益匪浅,对各国走向繁荣之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三,成就绿色美好生活。保护环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也积极与他国进行生态环境方面的合作,推广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如在南非,中国企业投资的曼巴水泥厂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和余热发电技术,节约电量40%,耗能情况大幅好转,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埃塞俄比亚的中埃皮革工业联合实验室采用中方自有知识产权的3项技术工艺和1项制革废水治理技术,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环境污染;在蒙古察沃国家公园,出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设置了14条动物通道、600处涵洞和61处桥梁,且杜绝工人疲劳施工,制定解救动物应急预案等。当然,我国也在其他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一切都在朝向好的方面发展,利于人类早日享受到绿色美好生活。
(1)合作理念,要从一国倡议到国际共识。“一带一路”虽然由我国提出,但是需要多个国家参与并充分合作才可达成终极目标,因此,需要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及响应,方可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未来,中国需要获得更多国家的认可与支持,才可形成更强的感召力、吸引力,不断致力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合作架构,将蓝图规划持续深入推进。数年来,经过众多国家的多方协作,“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础已经基本形成,推动了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包括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这些项目进展顺利,已经让蓝图规划初具雏形,让亚洲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联系更为紧密,为构建高效畅通的亚欧大市场奠定了基础。
(3)合作范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发展为广泛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见效快、可视性超强的特点,可以让参与国家迅速看到切实成果,可增强参与国家的成就感、满足感。早期合作多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展开,今后还需逐渐过渡到广泛合作,在合作类型上做到丰富与多样,旨在让更多沿线国家人民期待的、期盼的落到实处,带领沿线国家人民走向文明、开放、和平、幸福、繁荣、绿色的发展之路。
(4)合作愿景,基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人类追求美好未来愿景的,符合人类追求与时代发展需要,彰显的是同舟共济,负担的是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价值观。这就要求中国利用“一带一路”把宝贵经验分享给各国人民,与各国携手应对新时代挑战、解决经济困难,方可在齐心协力下创造出更适合人类发展与生存的美丽新世界,将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可为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多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策划与指导下,“一带一路”建设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个“一带一路”主题会议中作出重要指示,尤其是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更是铺垫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确保了“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路线正确且合理。当前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全面、更深入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今后“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做好准备工作并强化决心与信心。
其一,贯彻落实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贯彻到实处。“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序进行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主旨,也是各个国家“一带一路”合作所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只有遵循该原则并将该原则,才可更好地扩大“友好伙伴圈”,才能为今后实现广泛合作打下基础。
其二,贯彻开放、绿色、诚信理念,共同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丝绸之路。开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是打开经济新格局的“钥匙”;绿色是“一带一路”的底色,为经济转型并以新形态出现的主要动力;廉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线,也是重要根基,只有发挥舍身忘己、奉公守法的精神,企业方有望可持续发展,国家方有望树立威信。
其三,将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落到实处,使“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惠及各方。高标准需要在贴合当地实情的基础上落实,也一定是动态的,并非绝对的。中国自始至终愿意与各国分享改革以来在民生方面积累的成果与经验,民生要更多的关注基层,以改善民生为己任,这将成为“一带一路”中国家间加强合作的切入点。可持续发展是不变发展初心,要为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便可实现最终的多方共赢。
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必要属性与功能,是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坚实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做好该项任务。一方面,在推进战略过程中,要继续布局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软联通。要开展高质量的政策对接,让各方合作伙伴关系更加紧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催化剂引领作用。对接工作也要陆续展开,包括项目对接、机制对接、规划对接,让合作深入、充分,强化外部合作框架,同其他国家一起优化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同时,还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创新对接合作形式,让合作更灵巧、更具针对性,可尝试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对接平台,让实施清单相继推上日程,早日获取胜利果实。
另一方面,促进高质量的设施连接发展,并确保参与该战略的所有国家都能达到无障碍水平,这将是下一个目标和努力方向。以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建设为龙头,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信息高速公路框架为框架,使铁路和港口成为互联互通管道,形成早期雏形并深入性开展。
综上所述,通过多年来的努力,“一带一路”逐渐从倡议凝聚为共识,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对世界格局影响深远,是中国为国际合作与发展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实现和平发展、走向共同繁荣的全新渠道。当前已经取得初步胜利,未来还需在高质量发展与机制化建设上倾注精力与时间,便可与他国更好携手前行,自可缔造更美丽世界,也由此使得此次研究更具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