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管理与修复对策

2021-04-12 11:01张樱凡
智能城市 2021年18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部门管理工作

张樱凡

(云南智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文山 663099)

近年来,我国的污染场地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针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而言,相关部门需要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进行管理与修复。但管理与修复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点与问题,例如工作的管理方法不恰当和工程修复策略不高效等,导致该工程的实施结果与人们的预期存在一定差距。相关机构需要研究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管理与修复策略,修复策略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现状分析

土壤是各类废弃物的天然收容场所和净化处理场所,土壤可以在一定限度上接纳污染物,如果对土壤环境的管理方法不恰当,土壤容易受到污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土壤污染会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以及危害公众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相关研究人员积极研究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研究成果表明其原因有工业污泥、垃圾农用、污水灌溉、大气中污染物沉降以及大量使用含重金属的矿质化肥和农药等。另外,我国现有耕地有近1/5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土壤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引起农产品中污染物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工矿企业导致的场地污染变得十分严重。由于产业结构与城市布局的变化与调整,化工、冶金等污染企业搬迁,污染场地不断产生,必须对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污染土壤修复予以高度重视[1]。

2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管理与修复问题分析

2.1 管理监督工作不规范

针对土壤污染项目而言,国家十分重视该项目的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对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但项目的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充分发挥部门职责,相关政策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工作的监督管理十分重要,但大部分情况下监管流于形式。监管部门对于项目监管机制存在不正确的态度,监而不理的现象频频发生。

相关部门无法及时履行监理职能,对于污染担责的处罚机制没有强制性政策进行落实,相关部门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场地监督制度[2]。

2.2 资金不足问题

国家对于污染场地土地环境管理的资金投入主要采取补助的方式,包括专项补助和养护管理补助。补助的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补助金额的数量由该地区的发达程度决定,发达地区资金补助充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互通。不发达的地区资金不足,导致土地环境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日常的管理修复需求。资金的使用情况与环境污染程度成正比,治理难度与资金的数额有一定的关系,资金不足将导致工程施工困难,难以有效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2.3 数据库建设工作滞后,信息化管理与修复工作不完善

在污染土壤环境的管理工作中,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为数据库建设工作滞后,工程实施比较重视实地调查工作,但不重视对数据的利用与存储工作。数据库建设工作滞后侧面体现出工程数据不足的弊端,也体现出数据没有得到合理应用。在污染土壤环境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污染情况的调查工作,调查工作需要依赖对核心数据的分析,但数据库建设工作不能满足工程要求,调查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污染环境的治理工作缺乏合理的规划统筹安排,工作难以顺利、有效推进[3]。

2.4 负责人的管理职责不明确

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明确规定了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工作需要负责任的部门,但这些部门不能起到管理作用,修复工作的责任主体不清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4],乡县企业和城镇企业都应重视污染防治工作,但目前修复与管理工作一直不能向前推进。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只关心利益不关心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施工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是监察机关的监察力度不够,没有统一的指挥人员,导致施工困难加大。

3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管理与修复的策略

3.1 解决资金问题,完善管理体系建设

现阶段的污染治理与修复体制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必须完善土壤环境污染管理体系建设。按照国家规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应该采取“管理、修复分离”的方法,由专业的治理团队开展污染管理工作,土壤污染管理与修复工作应规范化和成熟化。

为了实现“管理、修复分离”的管理机制,相关部门需要进行改进[5]。

(1)对于各市、县政府而言,管理人员的数量设置应严格按照规定,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确保管理机制规范。

(2)对于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相关组织而言,需要解决好管控工作的资金问题,优化资金渠道,建立完善的资金筹措机制。根据“乡镇自筹、省市补助”的策略,积极开展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公布集资金情况,优化资金渠道和促进各地区共同繁荣发展,为不发达地区筹集足够的补助资金。

(3)对于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工作,相关部门需要保证运行体系严格按照标准,采取多种模式创新污染防治工作。相关部门需要认清污染防治工作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问题,确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污染环境的管理与修复机制不是单一不变的,相关部门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状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管理机制。

3.2 利用土壤环境检测策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与修复工作

针对污染场地的管理而言,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土壤环境检测策略实现对土壤的检测和管理,对于污染现象严重的场地实行修复操作。相比于传统的土壤检测策略,智能化的方法拥有提前预知环境污染现象的功能,可以正确计算每个土壤区域的污染程度,为治理工作奠定基础,减少治理工作的精力投入和资金投入。

针对不明显表现出来的土壤问题和污染源,传统的方法难以找出污染的发生地,智能化方法可以精准定位,快速处理和找到问题所在。智能化的土壤环境检测方法可以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人们的需求。做好土壤环境检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工作,需要实现采集数据智能化,利用传感器采集特征数据。存储特征数据的工作需要一个高效、方便、内存大的空间,完善智能化检测系统,实现数据存储、查询、修改等常规操作,方便数据间的对比,信息获取后才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完成相应的功能。

建立好数据库系统后,创建系统软件,该系统软件应具备完善的用户界面,保证人与机器的沟通无阻。该系统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功能集成能力,高效聚合不同的组件。具有优秀的数据训练算法,训练已有数据,获得需要的有效数据,并不断改进现有系统[6]。

3.3 明确负责人的管理职责

在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管理与修复工作中,存在主体缺位问题,明确负责人的管理职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将污染场地的土壤管理任务明细化,相关负责人应落实各项工作,明确自身责任。

例如为了在各级部门落实土壤环境管理工作,政府实行考核制度,考核的内容具体包括污染场地管理、数据库管理、土壤环境修复、人员管理等。做好考核管理工作使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考核标准和通过标准,对于考核结果不通过的部门采取处罚机制,加强土壤环境的管理与修复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经过严格考核,使负责人清晰自己的职责,避免产生推卸责任的现象。

3.4 对污染源进行区域划分,加快土壤环境修复速度

不同的区域污染现象侧重点不同,做好环境修复与治理工作,需要做好污染源定位工作,对污染场地的土壤分区域进行检测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缩短发现问题的时间。

在进行土壤环境修复与治理的实践操作时,不同区域技术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不同。例如在重金属含量高的工厂区域的技术人员需要对污染的土壤进行重金属检测,借助土壤原本抽查等方法进行环境检测工作,发现土壤内某元素超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工作,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和污染修复工作,避免再次发生污染现象。

技术人员确定污染源后,可以针对具体的污染源实行修复策略,修复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修复的基础在于对污染成因的调查与分析。技术人员还可以采取生物修复的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生物的某些特性来对环境进行改善,有利于定位污染源,加快环境修复速度。

4 结语

我国的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工作经历较长的发展时期,现阶段对于该工作的管理重心主要为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上面。对土壤污染的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建设、明确负责人的管理职责等方法进行完善。针对土壤污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重视问题的处理,健全相应的机制,促进修复工作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部门管理工作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环保部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