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研究

2021-04-12 11:01
智能城市 2021年18期
关键词:车行道绿化带人行道

陈 哲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给排水工程是市政道路建设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道路整体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海绵城市理念在给排水设计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尽可能保障道路的稳定性。但目前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阻碍因素,基于此应对其展开更深层次探讨。

1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意义及要点

1.1 意义

(1)提升雨水利用率。

对于自然水源系统而言,雨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以往开展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工作中,并没有充分实现对于雨水资源的利用,使得诸多雨水资源严重浪费。但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下,能够使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最大限度落实对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高效将雨水资源存储起来,为城市中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提供水资源支持,能够实现对当前雨水资源浪费问题的有效改善,还可以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现象。

(2)优化生态环境。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迅速提升,但也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该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意识到改善环境污染的重要性。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化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现阶段,我国政府大力宣传海绵城市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作为支持,促进海绵城市理念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此举既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还能够达到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效果,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减少气候方面的不利影响。

对于气候而言,其本身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具有强烈的不可预知性,一旦出现难以掌控的气候变化,极有可能对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各方面功能造成负面影响,制约城市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进行。合理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降低气候方面带来的不利因素,保障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切实达到高质量的防洪减灾效果[1]。

1.2 应用要点

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严格根据保护生态的原则,尽可能将给排水设施、道路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最大限度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优化作用,实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防洪防涝的内容,综合考虑当地所具有的区域气候条件以及道路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优化展开对于雨水的收集、存储以及排水排放设计工作,降低城市内涝出现的可能性。

对于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而言,其本身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存在较为复杂的特点,极度消耗人力物力,展开设计时应当立足于节约原则,确保质量的前提条件下不断提升各项设施设备建设的经济性。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展开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工作时,应当遵循个性化的原则,我国城市众多,不同城市之间在气候条件、自然环境、道路规划以及建筑布局等方面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设计时可以适当参考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分析其对于本地区城市的适用性,进行针对性优化调整。

2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本工程为某地区的重要市政道路之一,在该工程的给排水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当下先进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采用植草沟、生态树池以及绿地等功能措施,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收集、过滤以及存储,为后续提升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分别为汇水以及渗水部分。通过采取植物栽植整合、土壤过滤渗透、地表汇水以及场地排水的措施,将其看作统一进行雨水管理工作的整体部分。进行植草沟以及下沉式绿地的设计,优化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提高土壤的渗透效果,加强土壤的水分的涵养[2]。

2.1 道路主体设计

(1)人行道设计。

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人行道的设计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之一,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其日常出行势必经过人行道,人行道的质量直接影响人们日常出行的安全性。基于此,设计人员需要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充分应用在人行道设计中。以往的人行道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大多过于关注人行道本身具有的承载能力,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雨季道路使用中潜在的各项问题,使得人行道经常面临透水性以及渗水性差的问题,加剧了人行道的积水现象,导致人们出行面临严重的风险,阻碍城市正常运行。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能够促使设计人员在关注道路本身承载力,综合考虑在人行道上行走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设计人员应当注重对于施工材料的选用,确保应用的材料具有较强的渗水性以及透水性,以免加剧道路本身所具有的积水问题。设计人员应当明确人行道地面的湿度以及温度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更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促使水循环系统能够高质量的运行。

(2)车行道设计。

车行道是城市道路中最主要的道路,以往在车行道设计方面经常忽略路面透水性方面的考虑,加剧了车行道的积水问题,缩短了车行道路面应有的使用年限,大幅度增加在市政道路建设和维护方面的各类成本投入。设计人员需要强化城市车行道给排水设计中对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在材料的选用方面,设计人员应当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渗水效果的材料,严格依照施工设计方案要求进行路面施工,综合考虑车行道的实际走向,切实降低地表水径流量。

进行车行道施工时,应当充分结合车行道的实际使用情况,设计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施工,通常可以分为三层,对非透水性材料以及透水性材料进行混合使用,切实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减少雨水因素对于路面造成的破坏[3]。

2.2 附属设施设计

市政道路附属设施主要包括路缘石和路肩边,路缘石是道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分为立缘石和平缘石两种类型,采用平缘石能够使其同地面的高度形成一致,有效规避路面潜在的积水问题,使雨水能够顺利流进雨水口或绿化带中,立缘石比路面高,能够方便雨水向雨水口直接流入。如果路缘石本身无法达到高效汇集雨水的效果,应当科学对路缘石的位置进行选择,展开相应的打孔工作,可以适当选择使用间隔铺设的方法,切实保障雨水向绿化带中的顺利流入。工作人员还应当加强对于雨水净化问题的重视,比如可以采取种植草沟的方式,提升雨水净化率,使雨水能够第一时间进行输送和排放。

2.3 绿化带设计

(1)雨水收集。

一般情况下会在路面之下的15~20 cm的位置处进行下凹式绿化带的设计,设置溢流式雨水口,保障雨水口高度能够略高于绿化带种植土最低处15~20 cm,使其能够更均匀分布。通过透水路面以及地表径流的作用,使雨水于绿化带雨水口处实现提前汇集。

(2)水体过滤。

需要按照种植土、砾石层以及渗透管的结构顺序达到雨水过滤的效果,渗入地下后对地下水水体的补给。

(3)渗滞蓄用。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绿化带布局的实际需求情况设置相应的引流系统,将明沟设置在雨水口的附近,使雨水能够直接流入明沟,设置相应的出水沟渠,体现其配水作用,使降水能够在丰水期滞留在绿化带中[4]。

(4)溢流排放。

应当有效实现对排水沟渠、雨水管道以及溢流系统的连通,充分发挥地势较低绿地的优势进行雨水存储,确保大量雨水能够顺利通过溢流系统流向市政管网中,达到科学排出降水的效果,缓解路面积水问题和城市内涝问题。

2.4 城市绿地衔接设计

如果市政道路的附近区域中涉及城市绿地的部分,设计人员在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妥善完成城市绿地衔接设计工作,实现对于路面径流的科学分流,真正展现其良好的分流作用。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下,一般会采用结合地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绿地衔接形式。

针对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由于有着较高的收集、存储和利用雨水的需求,应当加强对于排水管的应用,将路面中的雨水向湿地中进行引流,并采取相应的净化处理措施,进行存储,达到对于水资源的补充效果。

如果区域内的水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特点,应当优化采用雨水截污净化处理技术,使雨水经过处理后能够顺利地排放到绿地中,对于径流洪峰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市政道路所在的区域具有较为严重的径流污染问题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植被缓冲带、植草沟以及雨水花园的措施,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再向绿地进行排放,达到高效控制污染的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切实保障市政道路的雨水排放效果,对于市政道路整体的持续平稳运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设计人员应加强对其的重视,并积极将海绵城市元素落实在设计的各个环节当中,充分展现出其对于提升道路整体排水及景观效果的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车行道绿化带人行道
最美城市“绿化带”
车行道范围内沟槽开挖后路面恢复措施
跟踪导练(一)
城市超期服役的市政道路整治提升工程应用分析
种子
预制装配式透水人行道板的力学性能分析
风景
金蕉叶·卖报翁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