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献江
(中交四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湛江 524000)
广州从化至清远连州高速公路线路全长28.223 km、路基宽34.5 m、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120 km/h。
主线桥20座,总长10.108 km,潖江特大桥现浇刚构主跨(80+125+125+80)m,涵洞通道80座、枢纽互通2处、一般互通3处、服务区1座、停车区1座。桥梁施工中,箱梁结构采用整体式液压外模施工技术,达到安全施工、高效施工的效果。
液压系统及行走系统协同运行,高效完成箱梁外侧模板各项主体建设工作,包含安装、调整、拆除及行走,全程机械化作业特征突出,效率较高。液压滑模功能由模板系统、液压系统及行走系统共同支持。模板系统根据图纸进行常规结构设计,适配钢模板以及骨架,能够与其他两大系统联合运行,完成模板的移动操作。液压系统关键装置为千斤顶,受液压油泵控制,根据施工要求运行,用于模板姿态调整;行走系统以行走电机为主要的动力装置,带动模板向指定点位移动。
模板材料选用完整性较好、刚度较大的大型钢模板,委托具有资质的厂家分段制作成型,标准节段长度为6 m。模板背部设型钢龙骨,模板间接口采用平接口,适配适量M16螺栓,完成拼装作业。
以台车轨道、行走电机、控制电箱及控制器为核心装置,共同组成行走系统。台车轨道使用5 cm槽钢,共2条,在经过硬化处理的场地内测量放样,预埋轨道定位钢板,将两条槽钢设置到位,采取焊接处理措施,将槽钢与预先设置的定位钢板稳定连接。轨道间距能够直接影响行走系统的运行状态,确定轨道间距时,以小箱梁横隔板宽度为参考,确定模板向外侧横移的距离。调整模板的重心,使其始终稳定于两轨道之间,避免发生模板倾覆现象[1]。
行走电机是带动模板顺畅运行的关键装置,可以促进台车滚轮发生转动,达到转移模板的效果。安装时,在台车底座一侧适配行走电机。
控制电箱及控制器的核心功能为调控整机装置,顺利完成前进、后退、停止操作,安装在模板骨架上。
(1)横向千斤顶。
每台车均适配1台5 t千斤顶,稳固在台车底座上,设备底部与底座外侧轨道梁铰接。通过横向千斤顶的应用,带动模板系统发生横向移动。
(2)竖向千斤顶。
每台车均适配2台10 t千斤顶,稳固在台车横向小车上,采用螺栓连接与承重梁保持稳定结合关系。通过竖向千斤顶的应用,进行模板腹板角度及支撑模板的调整。
(3)液压油泵及液压管线。
在液压系统的结构组成中,液压油泵属于核心装置,起到控制作用,与特定规格的液压管线配套连接千斤顶,根据工程施工要求调控千斤顶的运行姿态,保证起升动作[2]。
(1)全面清理模板,避免水泥灰浆等杂物附着,均匀刷涂脱模剂,混凝土与模板间形成“隔离层”,避免混凝土黏结在模板上。
(2)详细检查模板系统位置,判断模板前移路径中是否存在阻碍物,予以处理。
(3)接通电源,启动控制开关,判断模板前移的运行状态,在此期间加强对模板稳定性的检查。有失稳或其他问题时,立即暂停前行,查明原因并处理。
(4)模板初步就位,进一步微调。
(1)初步调整。
启动控制油泵,带动横向千斤顶参与模板姿态的调节工作,使模板向内侧靠近底模;进一步启用竖向千斤顶,通过顶升操作使模板到达指定高度,实现模板的初步定位。
(2)精确调整。
经过测量确定模板的高度、腹板斜率,将实测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分析,若有误差则对竖向、横向两个方向加以调整(少量多次、注重精度),直至达标。
(3)模板稳固。
确保模板安装到位的前提下,安装底部对拉螺杆并拧紧,配套刚性支撑,提高模板体系的稳定性。
在钢筋棚加工钢筋,将满足质量要求的半成品转运至现场,于胎架上绑扎成型。以设计坐标布置要求为准,在指定位置设置预应力波纹管,沿管道方向设置定位筋,直线段每1 m一处,曲线段适当加密,调整为每0.5 m一处。弯点属于薄弱部位,应具有平滑性和严密性,用胶布紧密缠绕,实现有效防护。波纹管安装到位后,检查位置准确且稳定,将底腹钢筋吊装入模[3]。
在拌和站按需生产混凝土,通过质量检验后出厂,混凝土罐车装车运送,车辆沿着预先规划好的路线将混凝土有序转运至现场,尽可能做到随拌随用。箱梁施工所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50,对坍落度要求较高,应予以控制,可掺入适量减水剂,有效优化混凝土的工程性能。门吊配合吊斗将混凝土浇筑入模,利用附着式振捣器处理,提高密实性,辅以插入式振捣器,全方位保证振动效果。
腹板混凝土浇捣时,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处理,施工人员准确控制仪器,避免其与波纹管碰撞。以水平分层、斜向分段的方式浇筑,从梁的一端开始逐步向另一端推进,有秩序地进行施工。浇筑混凝土时加强对腹板的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内模上浮、偏位、受损等问题,及时处理。
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加强对混凝土标高的检测与控制,将多余的浮浆清理干净。人工拉毛找平,提高平整性;检查预埋件以及钢筋,偏移及时调整;齿板部位的混凝土振捣施工难度较大,需要加强控制,避免设备与波纹管发生碰撞。
箱梁混凝土的实测强度达到脱模强度要求后,进入脱模环节,启动竖向千斤顶,使装置的油压具有合理性(达到立刚性支撑前的油压水平)。按照顺序依次拆除无须使用的刚性支撑,随着拆除进程的推进,竖向千斤顶支撑逐步承受模板的重力。千斤顶回油,以缓慢的速度卸压,依托模板的自重作用脱离,此时模板降低至较低点。必要时可以联合应用横向千斤顶,向外适当拉松模板。启动横向千斤顶油泵,带动模板系统横向外移,加强对模板内侧边线的检查,待其远离箱梁横隔板外缘且现场无异常状况,千斤顶卸压回油。
拆模后进入养生环节,在箱梁上覆盖土工布,利用喷淋系统洒水,使土工布保持湿润,保持温度和湿度良好且无外界干扰,混凝土有效成型,得到稳定可靠的结构体。
分类堆放拆除后的模板,筛选可以重复使用的部分,刷涂脱模剂,根据施工要求纵向滑移就位,周转利用。
以箱梁混凝土的实测强度为准,判断其是否具备张拉预应力约束条件,待实测值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进行张拉。在使用前对钢绞线进行全面检查,如强度、弹性模量、初始应力等均要满足要求,张拉施工使用的锚具、夹片等配套装置必须维持正常。为提高张拉精度、保证张拉效果,可以应用智能张拉设备。
以设计图纸要求为准,组织钢束的张拉作业,两端同步开展,对称张拉。实施“双控标准”,以张拉应力为主要判断依据,利用钢绞线的伸长量辅助检验,实际伸长量与理论值的误差在6%以内,超出时暂停张拉,经过处理后减小伸长量误差,恢复正常张拉状态[4]。
张拉结束后,利用砂轮机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适度打磨以及封锚。切除时不采用电弧焊切割法,避免损伤材料,外露长度≥30 mm。待实测封锚强度达标,进入管道压浆施工环节,在压力作用下,将C50水泥浆注入其中,饱满填充于管道内。随着水泥浆的逐步成型,强度达到40 MPa后,按照要求吊装到位。
吊装施工采用兜托梁底起吊法,在梁底预留穿索兜底的活动端底模,在翼板根部预留穿索孔洞。吊装时加大控制力度,要求梁顶面高度基本一致,避免大幅度倾斜,横向、纵向的倾斜量分别不超过3°、5°。出梁时,将合适尺寸的堵头板置于箱梁内箱处,连同箱梁同步被吊走。
(1)在施工现场醒目的地方悬挂标志和安全操作规程,及时向施工人员提供安全技术交底,特殊操作员必须有相应证书,严禁在没有证书的情况下工作。
(2)所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3)定期检查所有的电缆、电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确保防水、防漏;经常处于潮湿环境中的电线应架空架设;现场施工机械不得挤压电缆和电线,以免发生漏电事故。
(4)现场操作人员必须具备预应力和张拉安全操作知识。张拉预应力钢筋时,必须由专人负责;严禁任何人站在千斤顶后部,踩踏或碰撞预应力钢筋;测量预应力钢筋伸长量时,应停止千斤顶,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在箱梁整体式液压外模施工中,通过配套系统的应用,可以高效完成梁板施工作业,操作便捷、效率较高,且施工期间无异常状况发生,保证安全性,表明箱梁整体式液压外模施工技术具有可行性,可供类似工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