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研究

2021-04-12 09:13高健龙车小波王丰景
智能城市 2021年13期
关键词:排查隐患轨道交通

高健龙 车小波 王丰景

(1.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2.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1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立原则

1.1 “三全”应用原则

在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运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化要求,在进行排查的过程中,需要满足“三全”原则。

(1)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系统性较强,在对系统进行排查时需要确保排查范围的全面性。

(2)排查过程中涉及的部门需要具有全面性,体系在应用阶段,横向涉及所有建设单位,纵向涉及所有参建单位。在体系建立过程中,也需要对部门责任进行明确,使其能够为体系顺利运营提供保证。

(3)在体系应用阶段,需要满足全员参与的原则,将工作落实到个人,加强全过程运营控制,提高体系运营过程的安全性。

1.2 标准化应用原则

总结以往的运营经验可以了解,在体系推行过程中,需要满足标准化应用原则,推行体系的标准化作业,提高系统运营过程的可靠性。目前在体系可接收文件组成中,其包含类别相对较多,包括图片信息、文字信息、数据包信息、影像信息等。在体系应用中还需要做好分类整理工作,对有效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汇总,并将重复的数据信息剔除,精简整理体系,提升信息的准确性,加快对已发现故障问题的排查速度。

1.3 分开性应用原则

在对轨道交通运营进行隐患排查时,需要注意分开性应用原则,将隐患排查和隐患治理独立,分开执行相应工作,提升工作内容的针对性。排查系统和治理系统间需要保持较强的关联性,完成隐患问题识别后,需要及时匹配对应治理措施对其进行处理,提升治理结果的时效性,提升系统应用过程的使用价值。

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发挥建设部门的督查作用,明确部门的排查责任和治理责任,明确界定两种责任的分界线,提升治理体系的完整性与独立性。

1.4 分层控制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隐患较多,做到完全杜绝不符合管理科学,“零隐患”只能作为运营控制的理想目标。在实际建设管理中,宜以风险受控为准则开展隐患治理。在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时,主次不分,导致安全资源的投入未发挥应有的作用,隐患治理未取得预期成效。不对隐患进行评价会导致隐患被高估或低估,被高估指可接受的安全风险被当成高度风险,重大或高风险等级隐患被辨识出的数量超出认知范畴,导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整治;被低估指高度风险被当成一般风险,重大风险管控工作方向不精准,措施针对性不足,造成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疏漏。因此,必须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事故发生的规律,借鉴风险管理的成熟做法,结合实际和管理需要,对隐患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分级,并据此构建隐患治理分级督导和管控责任体系。

2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应用要点

2.1 明确分级标准

在体系应用期间,首要的工作任务便是明确分级标准,在实际应用环节中,需要参考既定的管理规定内容,以此为基础落实分级标准内容。

常规情况下,针对轨道交通运营隐患可以根据严重情况将其分为严重隐患、中等隐患、一般隐患三个等级。重大隐患在预防和处理过程中的难度最大,一旦爆发,带来的危害性最大,是部门必须完成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消除的内容;中等隐患在预防和处理过程中的难度属于中等,爆发带来的危害性属于中等,需要拟定可靠措施将隐患控制在合理范围,减少隐患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隐患在预防和处理过程中的难度较小,爆发所带来的危害性比较小,可以酌情拟定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发现后也可以及时对其进行处理,整体处理难度相对较小。基于该分类标准开展后续的排查治理工作,提高最终的治理效果。

2.2 确定排查治理流程

在体系应用过程中,明确排查治理流程是重要的工作内容,总结以往应用经验,制定科学的排查治理流程。

(1)数据上报。

针对排查出的故障进行上报处理,基于大数据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对排查出的故障数据进行整理,依托通信系统完成故障数据上报工作。

(2)响应处理。

接收故障上报信息后,系统采用调度的方式向责任部门下达整改通知,明确隐患位置、隐患内容,为快速整改提供参考。

(3)问题整改。

根据系统给予的提示信息,抵达现场对系统的隐患内容进行消除,该步骤主要由责任部门完成。

(4)工作复核。

针对处理后的隐患问题进行检查,校验处理的效果,如果没有达到整改要求,需要重新对其进行处理,直至校核结果通过。

(5)销号处理。

所有工作完成并且满足要求后,可以进行整改指令的备份,随后消除已发指令,恢复到正常的监测体系。

2.3 加强职责分配

轨道交通运营过程涉及许多管理内容,为确保隐患排查治理效果,需要对职责分配进行合理优化,使各部门明确自身的责任,在工作中明确相应的工作要点,提高工作开展的应用效果。在具体的分配中,轨道交通集团公司负责统筹安排管理内容,并对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进行监督。运营分公司负责细致工作,如信号通信管理、车辆调度管理、生产技术调整等工作。

在此过程中,各部分也需要加强信息交互工作,对隐患排查工作的进程进行信息交流。遇到故障治理问题也可以向集团公司提出申请,委派专员辅助完成故障治理工作。已完成的隐患排查工作需要及时反馈到总公司,利用数据库对隐患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定期对数据进行整合,为后续完善应用体系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提升应用数据的使用价值。

2.4 制定隐患清单

在隐患排查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制定隐患清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1)做好清单分类工作。

在隐患清单编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项应用因素,如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等。为了提高隐患清单内容的实用价值,可以基于隐患的基础特点将其分为通用隐患与专业隐患。同时也需要对隐患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处理,如可以将其细分为三类应用标准,分别是专业类别、项目内容类别以及具体内容细化描述类别,以满足隐患清单的制备要求。

(2)建立清单数据库。

在数据库中,包含了隐患内容的类别、所排查的项目内容、排查的具体内容、隐患对应编码等,为后续隐患治理提供了数据参考,为抽调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提高决策内容的可靠性。

2.5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降低不合规问题的发生概率。

(1)完善考核制度内容。

拟定制度内容中,需要确保排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对制度内容进行细化。除了落实部门责任工作以外,还需要对个人工作任务进行明确,确保管理制度相关内容的有效性。

(2)建立奖惩体系。

基于目前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匹配相应的奖惩体系,除了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外,还需要按照季度对其进行考核,多次不合格的成员进行调岗,给予薪资惩罚,表现优秀者给予薪资奖励,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重视程度[1]。

2.6 加强智能化系统建设

在智能化技术完善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借助智能化技术加快智能化系统的建设管理。

(1)完善各部分应用模块。

基于排查治理体系中的相关内容,建立在线监测模块、信息展示模块、治理模块、综合处理模块、评估考核模块等,每个模块分别管理不同的应用内容,提高系统应用过程的针对性,加快各类问题的处理速度。

(2)做好系统更新工作。

在系统应用期间,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对其进行软、硬件的更新处理工作,充分体现智能化系统应用价值。在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储备工作,使其可以将体系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建立体系内容的应用价值[2]。

2.7 扩展特色功能模块

除了上述提到的应用内容外,在实际处理中还需要做好拓展特色功能模块的建设工作。

(1)培训模块。

培训是确保专业人员技能满足要求的基础条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展开定期培训。集合其他数据库信息,汇总目前检修时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应用处理,确保信息内容的使用价值。

(2)应急处理模块。

大部分事故的发生都具备突发性和不可控性,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快速处理也是降低故障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建立应急管理模块,有效控制应急线路、应急物资、突发信息传达等内容,确保模块中的应用价值可以顺利体现,提升管理内容本身的实用价值[3]。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建立体系时需要注意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可以加快应用体系的完善速度,提升体系在系统运行期间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环境的安全性,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猜你喜欢
排查隐患轨道交通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隐患随手拍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如何排查并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