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模式研究

2021-04-12 09:13曹彬琴
智能城市 2021年13期
关键词:饮水供水水质

曹彬琴

(岷县水务局,甘肃定西 743000)

我国农村地区供水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村环境污染也日益冲击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在农村地区,供水工程水质的实际状况对农村饮水安全具有直接影响。针对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加强水质检测,能有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并提高供水质量,促进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实现长效良好运行。应针对当前农村安全饮水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策略,对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模式进行优化,实现对水质检测的有效加强。

1 农村安全饮水存在的问题

当前,多数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缺乏良好的水质检测能力,多数水厂不具备检测水质的技术能力,难以保障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且会阻碍农村地区的饮水健康建设,若长期无法改善水质检测机制,将导致诸多问题。

(1)难以对水体质量进行真实有效评价。

缺乏水质检测的有效技术,难以检测水中各类物质,如微生物、藻类的实际含量,难以开展高效、良好的水质监测相关工作,无法科学有效地评价水体质量[1]。

(2)影响农村地区供水水资源的整体规划。

在农村地区,对供水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通常将水质检测结果作为重要依据。若无法有效落实水质检测相关工作,难以对水源水类别进行正确判断,将影响农村地区供水水资源的整体规划,难以实现对农村居民用水安全的有效保障[2]。

(3)特殊地质条件易导致水体污染。

部分农村地区处于特殊地带,其水体以及土壤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毒有害物质较多,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若未能有效落实水质检测相关工作,甚至不对水质进行检测,将严重威胁农村地区居民饮水安全和生命健康。另外,在特殊地质条件的地带开展水质检测,需要专业的检测团队和技术,并确保所获取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避免导致水体发生二次污染,防止周边水域环境出现恶化[3]。当前农村地区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模式尚未完善,存在问题较多。

2 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模式

当前,在农村地区供水工程发展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的水质检测模式,需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我国多数农村地区在建设供水工程的过程中,对水质检测的实际投入相对较少。多数供水工程规模相对较小,且呈现出多点分散分布的特点,难以全面完整地对水质量进行把控,因此,需要对水质检测模式开展有针对性探讨。

从纵向分析,可实施分层级式管理,构建县级水质检测中心,作为一级水质监测体系,对县域范围内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开展水质检测相关工作,并以县级水质检测中心为核心,对乡镇、农村等地区进行蔓延,对乡镇水质检测中心进行构建,作为二级水质监测体系,针对乡镇区域范围内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开展水质检测相关工作,并由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开展业务和技术指导。部分供水机构和小水厂呈现出较强的分散性,且不具备水质检测能力。对此,可委托第三方组织对其开展水质检测。

从横向分析,各部门要加强合作交流,并促进水质检测中心与当地水文环境中心、环保部门、卫生疾控中心以及城市供水水质检测实验室加强合作,构建系统的监督管理和合作机制,为农村地区构建立体化和全方位的水质检测服务体系[4]。

以分层级方式对水质检测中心进行构建,还要对水质检测结果相应的反馈机制进行完善,督促引导供水单位对水质检测结果和相关数据进行定期公开,引导农村居民提升自身的健康用水意识,并培养用水卫生习惯。供水单位应对水质检测信息进行公开,促进水质检测工作实现良好的透明化。促进供水单位与农村居民的沟通对话,鼓励引导农村居民在日常用水的生活实践中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有效推动农村地区供水结构增强其合理性,并促进农村地区供水质量实现大幅度提高[5]。

农村地区供水工程建设,应构建具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和专业化的素质的水质检测团队。针对农村地区的水质检测工作,优化相应的人力资源配置,要求水质检测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资格证书,确保持证上岗,并清晰明确地细化岗位责任,将水质检测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加强对水质检测工作人员的教育,增强其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建立健全的水质检测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水质检测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成果进行严格考核和科学评价,并定期组织水质检测工作人员参加教育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督促水质检测工作人员对相关技术设备进行保养维护,确保水质检测设备和技术设施保持正常稳定的使用功能,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开展高效良好的水质检测工作[6]。

3 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的策略

对农村地区供水水质进行检测,其最终目的在于有效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饮水安全。致力于提升农村地区水质检测的实际质量,还要在农村地区加强供水工程建设,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供水环境以及供水模式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区域集中供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良好的应用效果。区域集中供水能够有效保障农村地区的供水质量,并促进供水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

在农村地区,供水工程的主要水源是地下水,地下水与农村居民居住地点具有较近的距离,且具有良好的水质,其水质检测处理程序相对简单。水质检测团队应及时掌握地下水的实际情况,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在农村地区,地下水供水以井水作为主要方式,对农村地区水源加强管理利用,为水质检测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布置的具体范围内,对当地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准确把握,并与地下水文、流向和水文条件相结合,对布置结构进行合理确定,选用科学的施工方案。经过全面计算和科学分析,对单井出水量以及水位回落值进行准确确定,并将计算结果作为依据,对施工条件进行确定。对过滤器进行矫正,并对附近含水层相应的渗透稳定性实施检查,避免发生漏沙。在农村地区对供水工程进行建设,应全面综合考虑各方面问题,对水资源利用进行正确把握,有效保障供水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3.1 科学选择水质检测指标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将生活饮用水相应的水质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指标,另一类是非常规指标,两类检验指标共计106项。常规指标指能对生活饮用水基本的水质状况进行反映的水质指标,共计42项,其水质检测项目具有普遍意义,主要包括5个类别,即4项微生物指标、15项毒理指标、17项感官性状以及一般化学指标、2项放射性指标、4项消毒剂常规指标。

非常规指标指根据时间、地区以及特殊情况,需要开展的水质检测指标共计64项,可分为3类,即2项微生物指标、59项毒理指标、3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各地应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作为依据,与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水源类型、水域污染程度相结合,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水质检测指标进行合理选用,据此开展高效良好的水质检测。选定水源出现水质变化时,应对标准中所有常规指标以及该选定水源可能受某类污染的相关指标进行检验[7]。

3.2 合理确定水质检测项目与检测频率

遵循《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相关规定,对于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应将供水规模、净水工艺以及原水水质作为依据,综合确定水质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应根据农村地区供水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供水规模和原水水质,对水质检测设备进行合理配置。

开展全水样分析,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相关规定,对检验项目进行合理确定,包含常规指标以及当地农村供水工程存在水质风险的相关指标;其他检验项目可由主管部门将当地水质情况作为依据,并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确定。在水质检验结果超出相应的水质指标限值的情况下,应立即实施复测,并对检验频率进行增加。针对水质检验结果出现连续超标的情况,查明准确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可启动供水应急预案[8]。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地区对供水工程加强水质检测,能够有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并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契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地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水质检测,并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颁布出台合理的相关制度,构建专业的水质检测团队,对供水工程加强水质检测,加强饮水安全的宣传教育,对水质检测模式进行合理优化,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猜你喜欢
饮水供水水质
简易饮水鸟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饮水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水质总磷测定存在的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