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坝址选择工程地质勘察分析

2021-04-12 09:13杨柱源
智能城市 2021年13期
关键词:坝型坝址稳定性

杨柱源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

我国河流众多,水利工程项目发展态势良好。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坝址选择,为了高度完成此部分任务,应积极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相对其他建筑工程而言,水利工程项目对地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注重此项工作,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1 坝址选择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

针对水利工程而言,坝址选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选择前的地质勘察项目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勘察效果与质量,应妥善开展地质勘察工作。

1.1 严格勘察地质,选择优良的坝址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难以保证所选坝址的地质条件完美,特别是在建设大型水利工程项目时,对地质条件具有较高要求,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且多在缺水、较为偏僻的地区建设,当地的地质条件复杂,难以达到既定要求。开展水利工程前,工作人员应严格勘察地质条件,结合大量有效的数据全面分析,有效解决坝址选择过程中的地质条件问题,择优选择坝址,为工程质量奠定良好基础。在设计水利工程方案时,相关的专业人员应加大对不良地质改善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推动工程的顺利进行。选择坝址选择时,必须对所选的地质进行论证,深入分析区域的稳定程度,结合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条件,全面了解次区域的地质条件和文水条件,确保所选坝址的质量。工作人员应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尽可能地预测地质勘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便及时处理问题,尽可能确保选择优良的坝址[1]。

1.2 重视勘察坝址抗震性,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

在坝址选择时,应重点勘察其抗震性,此过程主要针对区域稳定性,为了使坝址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应不断优化建设区域的稳定程度,否则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如果施工区域稳定性欠佳,在水利工程进行建设过程中,极易发生意外,如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容易引起水利工程坍塌,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

工作人员应做好地质的抗震性勘察工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提高施工区域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工程的抗震水平,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1.3 根据地形地貌分布条件,明确坝型

在选择优良坝址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貌选择相应的坝型,使工程质量与寿命得到相应的保障。坝型种类较多,如重力坝、支墩坝、土石坝、拱坝等,地形地貌将直接影响坝型的选择。例如河谷窄、地质条件较好或V字形基石,适合修建拱坝;河谷宽阔、地质条件良好,可以选择土石坝等。另外,还要考虑枢纽的建设条件、综合效益及运行条件等其他因素。在选择坝型时,必须考虑地形地貌,尽可能考虑影响坝型的其他因素,以保证选择适当的坝型,确保水利工程的应用价值[2]。

1.4 地质勘察流程

在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应对河谷形态等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包括其中的地形地貌、岩石性质和土层分布等,针对不同河流、井、泉等的地下分不形态和活动,进行初步的设计和规划,并针对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专业的勘察人员应根据规划中的建立坝段的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对该地段的岩石、地质和水文等情况充分了解,判断该地段建立坝址的可行性。

根据相应的调查资料进行初步设计,并进行初步勘察。在勘察的过程中,主要对坝段区域的稳定性、覆盖层的厚度、承载力合渗透性以及基岩的变形特征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解,通过调设计方案对大坝的断层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勘查过程中,需要对每一层坝基持力层中的土质进行取样,对透水层进行抽水试验。

设计勘察阶段需要对坝基区域的土体结构进行精确计算,掌握其变形和滑动的状态,根据实际的勘察计算数据等完善勘察方案与资料。该阶段的勘察一般为补充性的专题勘察,需要根据整体的设计需求和资料的缺失或相关地形的变化等,开展针对性的勘察工作,如对岩体进行波速和回弹等方面的测试,使整体的测绘工作更真实有效。通过规范的流程,使整体的地质勘察工作准确性更高。

2 坝址选择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任务

2.1 区域稳定性

水利工程坝址选择的基础就是区域稳定性,直接影响该工程后期的使用。在坝址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即将开发的河流区域进行检测,全面分析地壳与区域的稳定程度,工作人员应进行实地勘察,结合以往的有效数据逐步深入研究。尤其应重视地震灾害对于水利工程带来的影响,向地震监测部门申请相关的详细资料,进一步总结地震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各部门的集体研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区域的稳定性。例如某坝址工程,距离城区15 km,四周地质条件良好,公路直通,交通便利。工作人员通过对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断层距离工程坝址非常远,不会对坝址区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实践中应尽量避免质灾害所产生的影响,保证工程区域的稳定性。

2.2 岩土的性质

(1)喷出岩。

具有较强的抗水性,强度较高,一般是选取坝基的第一考虑因素。受到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喷发时间断面会产生夹泥层、疏松的砂砾石层和风化的夹层,对水利工程的稳定性与抗滑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2)块状的结晶岩石。

具有坚硬程度大、抗水性强、透水性弱等本身特有的性质,通常适合高混凝土坝址的选取,岩石性能较为显著的是花岗岩。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应做好充足的准备,细致研究岩石周围不同时期的接触边缘,重点考虑风化壳分布情况,在坝址选择时尽可能躲避不良影响。

(3)玄武岩。

玄武岩较为特殊,应对其渗透性进行全面分析。例如对于某混凝土重力坝而言,可以除去岩体表面的强风化层,将坝基建设在弱风化岩体的中上部,再进行固定。但如果选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将地表砂壤土去掉,下边的密实层可以支撑土坝,其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设计坝基时应采取效果较好的防渗措施。

(4)沉积岩。

坝址勘测期间,沉积岩较为常见,砂石和厚的碳酸岩石最适合坝址选择,但沉积岩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在坚硬的夹层中存在软弱岩层,此层强度偏低、抗水性差,在坝址设计时可能会发生滑移控制面层[3]。

2.3 地形地貌特征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形、地貌将直接制约坝址的选择和施工,因此应全面掌握建设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坝址的选择对地形有具体要求和标准,通常情况下,狭小、分明的V字形谷最适合设为坝址。在实际进行坝址选择时,应根据地形地貌的不同特征和结构进行考虑,还要对各个地段的土层结构和地质条件进行深层次分析,制定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案,确保坝址选择顺利进行。例如某水利工程,河流整体流淌方向为由南向北,经过了不同的地貌单元,整体地势南边高北面低。地貌单元分为低山丘陵区和高中山区。低山丘陵在河中游部分,河谷宽阔大多呈现U形。高中山区在河上游部分,谷坡陡大多呈现V形,应重点对此部分进行勘测,根据所得数据设计适合该区域的坝址。

3 地质构造

3.1 物理地质发生作用

物理地质作用会影响水利工程的坝址选择,如泥石流滑落、滑坡现象、岩石分化和坡度崩塌等都会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在坝址选择时应尽可能全面考虑各种物理地质因素,其中滑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对河流具有控制作用和调节功能,在坝址选择时,应先考虑狭窄的峡谷区域,可以降低施工成本,也有利于设计方案的实施。由于峡谷的坡度比较大、稳定性差,所以在地质勘察时应对有关的实际数据进行研究,防止在工程建设中存在隐藏的危险。如在某水利工程建设中,主要存在冲沟洪流、土体坍塌等现象,因此在坝址选择时应对地质勘察工作给予高度关注,为后续工作提供良好保障。

3.2 水文地质影响

坝址选择时需要对水文地质因素进行充分考虑,避免河床区和岩溶区发生渗漏现象。在岩溶区选择坝址时应考虑透水性能,隔水层的岩层和横谷应在偏上游的区域。在设计坝址选择的方案时,应重点考虑渗漏现象对水利工程的整体影响,尽可能把坝址建设在透水底层较强还可以隔水的岩层中,没有隔水层出现的状况下,允许将坝址设计在弱岩熔化地方。在坝址选择工作开始前,工作人员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准确掌握建设区域的文水特征及地理环境等相关内容,针对准确无误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为坝址选择提供有用可靠的资料。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坝址选择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较为重要,决定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效,因此在项目建设开始前应做好坝址的选择工作。由以往的建设实践可知,合理科学的坝址选择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实用性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在重视坝址选择的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坝型坝址稳定性
浅析步亭水库坝址、坝线的方案比选
黑鹅溪水库工程的坝型比选
九龙水库拦河坝坝型确定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酒泉市洪水河水库坝址方案比选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仙洞沟水库坝址选择分析
土石坝坝型及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新疆奎屯市东郊水库坝型比选方案
广志水库大坝坝址方案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