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学科背景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2021-04-12 06:30朱学帅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7期
关键词:人才大学生专业

朱学帅 宋 昭 封 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1 引言

矿物加工工程是支撑我国能源科技发展的重要学科,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培养一批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矿物加工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平台,始终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能源科技型人才为目标。2015年我国国务院出台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导文件对高校各项事业改革力度、完善高校创新机制等做出了部署安排。实现高校的创新发展,重点在于创新高校的培养模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落实国家“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必要途径。

未来5年,我国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培养造就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矿物加工工程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一流学科要有一流的投入和产出作为保障,也要有一流的人才教育作为基础。“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像矿物加工工程这样的传统工科专业带来了国际化的机会,带来了更开拓的视野,以及更广泛的社会重视。面对新形势,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打造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传统意义上的创业仅仅是开办企业,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更深刻的含义。杰夫里·提蒙斯在《创业创造》里这样定义创业:创业是一种思考、品行素质,杰出才干的行为方式[1]。创业是创业者及创业搭档对他们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2]。由此可知,创业并非只是开办企业这么简单,创业更多的是一种创新、进取、合作、拼搏的超越时代的精神特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3](以下简称《纲要》)中,“创新”一词被反复提及。《纲要》指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强国建设。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逐渐深入人心,各大高校均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主,以创业竞赛和创业孵化为辅。高等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目的之一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的体现,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人才是经济社会的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高校在创新创业各个培养环节之间缺乏连贯性,最后脱颖而出且完全脱胎于高校培养体系的创业项目较少,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提升有限。观察各个大学目前的重点创业项目,多是依托于教师的现有科研成果或是成熟企业的再包装,真正从创意到实施再到落地均由学生主导的创业项目较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学生的全过程参与,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从辅助创业到诱导创业,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于创业项目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创业问题,全程参与创业过程[4]。

大学生在步入高校之前接受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少训练创新创业能力,这也导致初入大学很多学生没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动力。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例,作为传统工科专业,学生的时间多集中于课堂和实验室,很少有学生去思考如何创新创业,如何将创新创业同自己的专业联系起来,如何将新技术、新理论在创业过程中进行交叉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仅有口头激励和课程学分,还应贴近生活实际,结合市场痛点,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解决工程和企业的实际问题。传统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应仅限于专业技术、科研能力,更应该将这些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全方位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双一流”学科建设,才能建设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工科。

然而,传统工科专业受知识背景、行业领域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知识欠缺、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匮乏、商业知识不能满足创业要求等问题,缺乏在创业路上迈出第一步的魄力,这也给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难度。

3 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

3.1 打破传统观念,正确对待创新创业

高校和学生都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改变对创新创业的态度,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创新和不断进取精神的人才,培养知识广泛、能力综合的全面型人才,是每一个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要明确创新创业的主体既是项目培育,又是育人育才,要在学校范围内建立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在学生心目中,要把创新创业从遥不可及变成息息相关,从望而却步变成蜂拥而上,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学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学科建设中去,建立连续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自学生入学便制定创新创业的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培养深度融合,将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点目标,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训练课题、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

3.2 以大学生导师制为契机,建立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大学生导师制是深化大学生教学改革,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有了大学生导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核心知识,尽早接触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导师制主要强调全程化的教育引领作用、因材施教的培养举措。大学生导师制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连续培养载体,可以在整个学业期间关注学生、辅导学生,参与学生创业的全过程,搭建学生创业从想法到落地的快车道。大学生导师自学生入学便制定创新创业培养方案,开展学术研究,拓宽知识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进取,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并且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贯穿整个本科教学,有利于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建立。

3.3 开拓“创新+”培养模式,引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在培养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大学生过程中,要坚持以创新为引导,以培养全方位人才为责任,形成创新结合教学、创新引领科研、创新促进创业的“创新+”学生培养模式。在大学生创新训练过程中,从项目选题入手,关注国家战略、市场痛点、企业需求,所选题目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对于部分课题不能仅停留在大学生创新层面,要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强化理论基础,进而上升到科学层面。对于产生的科研成果,可以进行成果转化,构建创新与创业的联系,打通创新创业渠道。“创新+”模式的内涵是用创新连接起教学、实践、科研、创业等多个环节,将学生培养的模块联系起来。要以“创新+”为载体,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中擦出创新创业的火花,在科研实验的探索中明确创新创业的方向。开创“创新+”培养模式,引领新时代传统工科创新创业人才能力的培养。

3.4 立足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育

结合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特点,建立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形成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支撑。大学生本科阶段的课程以基础为主,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较少,涉及成果转化落地的机会更少,能激发创业灵感的机遇也少。因此,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尽早接触专业知识,多参与科研项目,多进行企业调研和工程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萌生创业想法。同时,鼓励学生多关注市场,特别是与专业背景相关的行业和领域,将学生在创业中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最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理念。

3.5 加强学科交流,利用学校多学科平台培养综合型人才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能力远超过书本所学,例如,对于一个项目中“人、财、物”的管理能力是创新创业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能力。高校具有多学科交叉优势,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科交流、知识融合都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创业过程的可贵就在于为学生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提供了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校园里学习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同时大学生也要学习企业的基本管理理论,掌握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对策,了解企业的运转模式,对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建筑施工、计算机、电气、机械、安全、环保等多方面的知识都要了解。大学生在校园里既可以学习不同专业课的知识,又可以结识不同领域的人才。高校应鼓励学生跨学科交叉组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同时也应当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学习的能力,培养适合创新创业的综合型人才。

3.6 利用各大竞赛平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目前,国内的创新创业大赛主要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各个地方、行业的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在参加这些赛事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锻炼的机会,锻炼实践调研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等。在提升参赛作品竞争力的努力过程中,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能力。在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计划书中,掌握产品竞争力分析、财务分析、市场前景分析等内容,通过模拟实际情况完成作品。在参赛过程中,大学生能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思维,了解社会需求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领悟课程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差距,更能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从而努力提升自己,做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3.7 做好项目的孵化工作,让创业落地生根

目前,各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创业项目都停留在创意阶段,很难实现创业项目的真正落地。排除项目本身的技术、商业等原因,缺乏孵化平台也是其中的关键。因此,应着力构建基于行业对接的校地企联合、校地企协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转化平台[4],做到真创业、创实业。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例,应针对矿物加工工程行业建立产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机构,在高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圈,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和科技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开花”,打造开放式商业气息浓厚的大学生创业文化,形成校地企协同推进、以高校为核心的、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典范“硅谷”。

4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国际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教育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是全民创业的重要一环。《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指出,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引导各类社会资源聚集。各大高校尤其是工科类高校要以此为契机,结合自身优势,带动教师、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浪潮,推进学科、专业、产业服务国家战略。鼓励大学生创业可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开辟大学生毕业新去向,进一步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量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传统的高校教育带来了新路径。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建立学生的专业自信、行业自信和科研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传统工科专业的全面改革需要整体性、彻底性的改革创新,学生、教师、学校都是整个创新创业体系搭建的关键环节。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明确定位、宏观设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立足学科优势,发挥全程导师制作用,用创新创业连接起科学研究、学生培养、成果转化等多个环节。创新创业教育要迈向专业化、迈向日常化、迈向国际化,助力双一流建设,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猜你喜欢
人才大学生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