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璞,龚 娟,李 娟
(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0)
科技查新目前是成果转化、新产品鉴定、科技进步奖、创新基金、专利申请和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重要环节,新颖性判断则是科技查新工作的核心。《科技查新技术规范》[1]中指出,新颖性是指查新委托日或指定日以前查新项目的查新点没有在国内或国外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在实际查新过程中,新颖性的判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委托方的查新点的表述方式;查新员的知识储备、检索能力、文献的筛选及写作习惯等。近年来,很多学者就此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应该引入专家咨询环节[2],以弥补查新员对查新课题专业知识的欠缺;有人提出建立科技查新新颖性量化评价方法,刘小溪等将工作分解结构理念引入到科技查新工作中,提出了一种基于WBS 的项目科技查新新颖性量化指标体系[3];也有人建立了查新新颖性判断模型,周新跃根据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四要素与科技查新项目新颖性判断的相关性,得出了多元回归模型[4]。上述方法对查新项目新颖性判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可操作性不强。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类型查新项目,从影响新颖性判定因素入手,来探索查新项目新颖性判断及撰写。本文以地域性和气候等因素为例,分析了该因素对引种类科技创新项目的影响,并对探索查新项目新颖性的判断提出了建议。
植物引种驯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引种不仅可以丰富农作物种类、筛选优良品质,而且对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扶持农作物引种项目,对于脱贫攻坚、解决“三农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农作物引种类科技查新项目新颖性判断上要综合研判,客观谨慎、审慎分析,笔者结合该类项目的特征,列出如下查新要点。
不同的植物生长对于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等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有差异。例如陕西苹果就是因其生长在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的渭北黄土高原,造就了陕西苹果“色泽艳丽、角质层厚、果肉香脆、酸甜适度、耐贮运”的品质特征[5,6]。
农作物引种是指引入能供生产上推广栽培的优良品种。在引进的过程中应考虑引入地区和原栽培地区的气候及土壤结构的差异性,即地域差异性。因此,对于引种类农业查新项目的查新中,地域性因素应作为新颖判断的因素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分级复杂,因此在地域性分布式上,笔者认为,应该着重考虑作物赖以生长的气候因子单元和土壤类型单元,而不是行政区划单元,因此,在查新点的沟通上,查新方建议委托方凸出气候因子和土壤类型。
优良的品种是指育种科学工作者通过各种育种手段和途径选育出的具有优良性状适合农业生产栽培的作物群体。它们在具有高品质、高产量同时,在抗御或避开不利因素、抵御病虫害及可扩大种植区域方面也有着极大的优势。在农业引种项目科技查新中,应考虑到农作物品种特有的新颖性。另外,在品种确定上应只考虑引种成功的品种,这一点在沟通时应和委托方确认[6]。
引种示范以“经营化、标准化、品牌化”为导向,将优质品种规模化生产,达到生产盈利的目的。在农业引种科技查新中,应充分考虑引种示范推广在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中的积极的意义,将此作为新颖性判断的考虑因素之一。
农业引种项目科技查新可分为立项查新和成果查新。立项查新是在各种科技项目、基金申报时需要的查新,主要是为研究项目选题价值判断,是否与其他研究重复、有哪些相关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论证提供客观依据。成果查新是科技项目验收、鉴定、申报奖励过程中的查新。其目的是为评价成果的先进性和在国内外达到何种水平提供客观依据。
根据创新模式的不同,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农业引种项目包括把优质品种从引种地引入,并经过培育和相应的技术改进,得以适应生存,并达到大规模种植、高品质高产的过程。以示范推广为目的集成创新是农业引种类科技项目的主要创新模式[5]。
科技查新的新颖性按学术研究四要素可分为研究对象创新、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和研究结果创新。结合农业引种类项目特点,研究对象多为引进的优质品种;研究方法多为引进品种的管理上的方法和技术创新;研究结果多为以示范推广为目的大规模种植效果。另外,引种品种的区域性创新也是农业引种类项目新颖性的一大特点[6]。
根据农业引种的特点、创新模式及学术研究要素特点,将农业引种类科技查新项目新颖性分为区域创新、品种创新、培育技术创新及集成创新。在进行该类查新项目新颖性分析中,从这四方面进行分析,只要其中一项创新,则判定为该项目具有新颖性。
该项目于2020 年11 月完成,为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委托项目。以此项目查新为例,以说明农业引种科技查新新颖性判断。
3.1.1 确定查新点
结合该类项目特点,经过和委托方沟通,查新点最终确定为:(1)在榆林引进核桃品种“礼品2号、清香、西扶2 号和温185”,探索适合黄土丘陵干旱区栽培的优良核桃品种;(2)通过研究核桃发芽对地温、气温的响应来预防晚霜冻害;(3)干旱、半干旱地区集中春季施肥,减少施肥次数。
3.1.2 文献对比分析
经过检索,筛选出密切相关文献14 条。其中科技论文12 篇,专利文献1 篇,网络文献1 篇;检索到榆阳区从辽宁省和山西省引进了辽河一号和晋龙1 号2 个核桃品种及晋龙1、2、3 号核桃优良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区引种试验相关文章2 篇;未检索到具体的栽培技术。
3.1.3 新颖性判断
根据检索文献,可判断以榆林地区为代表的黄土丘陵干旱区的核桃引种工作已经有报道了,但是引进品种不同,文献报道的引进品种为晋龙1、2、3号[7-8],且未述及进行示范推广,而该查新项目引进品种为礼品2 号、清香、西扶2 号和温185,且进行了示范推广;该项目具有品种新颖性及集成创新性。该品种引入后,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其生长特点会发生改变,而该项目通过研究核桃发芽对地温、气温的响应来预防晚霜冻害,通过集中春季施肥,减少施肥次数来预防干旱的方法,并未检索到相关文献,因此,该项目还具有技术创新性。
具体查新结论包括:(1)从检索结果看,榆林地区曾经引种过晋龙1、2、3 号核桃品种,未引进过核桃品种礼品2 号、清香、西扶2 号和温185,且形成示范推广效应;(2)文献未见以榆林为代表的黄土丘陵干旱区通过研究核桃发芽对地温、气温的响应来预防晚霜冻害的技术;(3)文献未见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集中春季施肥,减少施肥次数预防干旱。
科技查新是以文献检索的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农业引种类项目由于其具有地域性、品种特性及较强示范推广性,使其在常规技术查新的基础上,在检索中有所侧重。在新颖性判断上也应综合考虑其地域新颖性、品种新颖性及以示范推广为特征的集成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