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璐
(新宾满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抚顺 113206)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也是导致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容易导致心肌梗死,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给予及时治疗[1]。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为了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将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5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了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5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9例。试验组年龄41~58岁,平均(63.21±2.47)岁,男性17例,女性12例。对照组年龄43~81岁,平均(63.78±2.91)岁;男性16例,女性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常规告知患者日常饮食注意事项和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日常查房,了解患者情况并给予指导。
试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①获取预测性数据。成立了预见性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带队,护士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冠心病知识,同时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和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措施。②预测性干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督促老年患者卧床,减轻心脏负荷,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准备除颤器等抢救设备。同时,准备相关治疗药物[2]。③预测性心理干预。由于冠心病可出现心绞痛发作,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而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护士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情绪安抚工作,告知患者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自信,放松和消除情绪对病情的影响。④生活指导。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生活指导,引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在对患者的饮食护理方面,告诉患者要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食用低脂、低盐食物,预防便秘。护理人员应该告诉患者不要吸烟。⑤用药指导。为确保患者正确用药,护士应为患者建立便携卡片,卡片上应清楚写明患者用药情况,包括用药名称和剂量,方便正确用药。通常选用的药物有硝酸盐制剂、阿司匹林等。为有效维持最佳疗效,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症状、心电图检查结果等增加或减少剂量。⑥心绞痛发作的处理指南。为保障患者安全,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携带治疗冠心病的急救药物,可以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随身携带急救卡,包括姓名、亲属姓名、药物用途、药物剂量等。⑦疾病变化的可预见性:a.疾病变化的可预见性:根据疾病危险因素观察患者夜间情况,准确评估疾病变化,在患者出现屏气、冷汗等症状时,首先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以便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b.个体化心脏康复:Ⅰ~Ⅱ级患者进行低强度肢体训练,即做挤气球、床边站立、腹式呼吸等床边锻炼;Ⅲ级患者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定期进行打太极拳、散步等有氧运动。c.确保排便顺畅,为便秘患者进行一定的干预,如进食芝麻糊等,督促患者戒除不良行为(烟酒),禁止食用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牛奶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级别越低越好)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20~58分,评分越低越好)、护理满意度(分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护理满意度、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NYHA分级、HAMD评分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NYHA分级和HAMD评分 护理前,两组NYHA分级和HAMD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NYHA分级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NYHA分级和HAMD评分的比较()
表1 两组护理前后NYHA分级和HAMD评分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a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是100.00%,29例满意,0例不满意;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是72.41%,其中21例满意,8例不满意。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
2.3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试验组有1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45%;对照组有8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7.59%。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冠心病的主要症状为心肌坏死和心肌缺氧缺血,即呈现心肌梗死的现象,病情越严重,患者就会出现猝死现象。对冠心病患者,要充分加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力度,全面加强护理。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患者身体耐力差、基础疾病多等因素,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发生,使患者对临床护理提出更高要求。以往传统的护理模式较为被动,难以满足患者的内在需求和护理要求,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风险。临床上,冠心病患者大多实施常规护理,虽然有一定的护理效果,但由于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不佳[2]。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针对治疗过程中易发生的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预防,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主要目的是降低治疗过程中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3-4]。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且减少了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便秘等并发症[5-6]。预见性护理干预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实施相关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全面、多角度的疾病分析和诊断,进而预测患者的患病风险,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这种护理模式可以使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质量,使患者享受到更满意的护理服务,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8]。
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试验组NYHA分级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冠心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主要原因是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严重依赖医嘱,其提供的护理服务过于被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但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另外,预见性护理程序是在患者提出要求之前洞察患者的内在需求,并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因此护理效果自然好于常规护理模式[9-10]。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有效开展可以突出护理的主动性,充分改变传统护理的被动性,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得到充分保障。此外,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可以突出护理敏感度、体验性、观察性等特点,使患者的内心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对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系列风险有充分的预见性,从而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有效的护理特点,充分保证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了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